42.種苗誤區一 種豬 良種是提高養豬效益的首要因素,而引進種豬或外購來的仔豬的質量,是關系養豬成敗的關鍵環節.由于目前我國的養殖業各方面還沒有得到規范化、細分化,所以,要選擇真正適合于某養豬場的種豬企業也很難.因為,為了特定的目的、甚至經濟利益,部分種豬企業干脆把各種品種的豬在違背科學育種的情況下來組合雜交,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真正了解被引種豬的各種資料,才不至于由于引種不慎對豬場造成不必要損失.當前,一些養豬場(特別是小規模豬場)在引種時存在著諸多誤區.比如: 一.選擇價格低廉的種豬,忽略種豬質量. 特別是剛步入養豬行業的專業戶,往往是只講價錢不講質量,引種時過分考慮種豬價格,從一些不知名、不正規的種豬場引入"便宜的種豬",這些"便宜的種豬"在生產性能及健康方面都沒有保障,甚至就是一些土雜豬.這些種豬在生產過程中不僅容易造成各種疾病的傳播,同時由于其生長速度慢,增加了飼料成本. 而忽略種豬質量還表現在,引進種豬時,多數養殖戶都喜歡體重大的豬,覺得引進體重大的豬更合適,其實,這樣容易給今后的生產帶來隱患,這是因為:①體重大的種豬多數是豬場銷售時選擇剩下的豬,挑選余地比較小,可能在繁殖方面有問題或生長性能不理想.②達到60千克以上的后備母豬應該更換后備母豬飼料,因為此時的母豬需要大量的營養來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而育肥豬料中存在許多的促生長劑,會損害生殖系統的發育,降低后備母豬的發情率以及配種受胎率,造成很大的損失.③后備母豬60千克以后要限量飼喂,以防過肥,體重大的豬顯然比較肥,不具備種用體況.④引進的種豬在配種前,還要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免疫注射和驅蟲.適宜選擇的體重是50-70千克. (附:斷奶到4月齡階段叫做育成豬,4月齡到配種前階段叫做后備豬,配種到產第一胎階段叫做檢定母豬(與母豬同齡的公豬為檢定公豬),三胎以上為成年種豬.) 二.過分追求種豬體型. 過分強調體形,導致種豬飼養難度大,容易難產,生長速度慢,經濟效益差,豬價暴跌時,往往損失慘重.因為: 種豬和商品豬是不同的,不能按商品豬的要求和標準選擇種豬.后臀特別發育的種豬,不易發情,配種困難,容易發生難產,往往背部下凹,變形,淘汰率高.背膘薄的母豬通常泌乳力差,仔豬的成活率低(背膘厚和泌乳力是呈正相關的).很多客戶在購買種豬時,總是希望選擇到"雙肌臀"或"雙肌背"體型的種豬,這種做法是不太明智的.雙肌豬的泌乳力要比正常體型豬的泌乳力差10%,直接影響仔豬的斷奶重.同時這一表現型也不是固定的,父母表現雙肌性狀其后代不一定表現出雙肌性狀,隨著豬場的生產,這一基因肯定會發生漂移,更多地是雜種優勢表現. 很多種豬場為了抓住客戶的心理,把母豬的后臀發育大小作為豬場的選育目標,購買這些種豬的客戶回到自己豬場飼養后,飼料條件發生變化,豬的后臀變小了,不能正常發情配種,淘汰率在40%-50%左右,很多養豬戶在這方面都有很深的教訓.購買母豬就要側重于母性特征,特別關心與繁殖性能有關的體型外貌,如四肢粗壯結實,第二性征,如奶頭、外陰部、體軀結構的勻稱等,僅僅后軀發育特別優秀的母豬不適宜作為種用.如果挑選種公豬,應該側重瘦肉率、胴體品質、四肢粗壯、生長速度、飼料報酬等性狀和體型外貌,這是提高后代瘦肉率和體型的最好措施. 三.盲目引進新品種,不注重豬的經濟價值. 養豬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經濟效益,現在市場上的品種比較多,比如:杜洛克豬、長白豬、大約克豬、皮特蘭豬、斯格豬、PIC配套系豬等,比較理想的雜交模式是杜長大三元雜交.這是因為三元雜交充分地利用了雜種優勢(二元母豬繁殖方面的優勢,終端父本的瘦肉率、生長速度方面的優勢);三元雜交比較易于操作,有較大的制種機動性,有利于降低成本;杜洛克豬、長白豬、大白豬一直是生產瘦肉型豬的三個首選品種,它們本身的生產性能也在不斷選育中得到提高,養豬生產應該選擇理想的品種和雜交模式.實際生產中,任何一個品種同時具備瘦肉率最高、產仔數最多、生長速度特別快、適應性又很強基本是不可能,任何一個品種都有優點和缺點,在生產中只是充分利用它的優點,通過雜交使之更加符合市場的要求.養殖戶引種時,注意不要盲目購買和飼養不適合自已發展的所謂新品種,這樣的豬種對飼養條件要求的比較高,不容易飼養成功,還是盡可能購買大眾品種,在有了經濟和技術實力后,再考慮引進那些特別的專門化的豬種,盡可能少走彎路,減少經濟損失. 四.多處引種帶來多種疫病,淘汰率高. 許多人都認為多豬場引種,種源多、血緣寬,有利于本場豬群生產性能的改善,但是每個豬場的病原譜差異較大,而且現在疾病多數都呈隱性感染,一旦不同豬場的豬混群后,某些疾病爆發的可能性很大.引種時,盡量從一家或少數種豬場引進種豬,引種的豬場越多,帶來的疫病風險越大,為安全可靠,一些養豬場引進種豬時要進行實驗室檢測,要求場家提供免疫記錄、免疫程序等,因為這樣的工作技術性很強,一定聘請有經驗的專業人員把關,少走彎路而保證引種.從確保豬群健康的角度出發,引進的種豬必須進行一段時間(30-40天)的隔離飼養,一方面觀察其健康狀況,適時進行免疫接種,同時適應當地的飼養條件,容易獲得成功. 五.對品種的概念不清楚 不少養豬戶對豬品種的認識是糊涂的,錯誤地認為,只要是豬就一定是什么品種.其實養豬生產中大多數豬是雜種,不能叫品種.有的人竟把雜種誤稱為新品種.因為作為一個豬的品種,不僅是純種,而且還須滿足一些規定的條件. 當然,用作種豬的公豬或母豬,并不是非用純種不可,即雜種公豬或母豬也可用作種豬.但雜種公豬或母豬雜交時,應合理搭配,決不能太隨意,否則會影響經濟效益. 六.只用雜交豬作種豬 有的農民只認為雜交豬是良種豬,個大、體壯,留作種豬一定很好.殊不知雜交豬遺傳性能不穩定,作種豬用,后代會出現嚴重的性狀分離,飼料報酬低,生長速度慢,抗病力減弱. 七.隨便就留種豬 農村養豬,許多都是購買同村或臨村的仔豬.由于這些仔豬都未經閹割,而許多養殖戶很隨便就自留母豬.而這種仔豬也很容易犯過分追求種豬體型、忽略品種等錯誤.特別是,配種的公豬,很可能就是他的父代或祖代,因此形成近親繁殖而產仔數量少、仔豬生長速度慢、適應性差等弊端. 育肥豬 在農村,許多養殖戶養育肥豬都是外購仔豬,仔豬成本也是商品豬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養豬生產者習慣購買體重小、質量差的仔豬來降低生產投入,但是因為商品仔豬的生產企業或養育戶為了提高效益,往往會縮短母豬哺乳時間,特別是大的種豬場,固定為21日齡斷奶.而此時,仔豬的抵抗力、免疫力非常低,而體重小、質量差、斷奶更早的仔豬就更弱了.如果仔豬斷奶重在10公斤以上,我們根本不需要昂貴的教槽和斷奶料.加上體重小、質量差的仔豬,前期發育差,就會大大影響了以后的增長速度和飼料報酬,降低了生產整體收益.再者就是豬崽品質差.目前農村有半數以上仍為土雜豬,甚至一些養豬戶采用同窩豬繁殖和親子間繁殖.這些豬品質差、生長慢、耗料多、瘦肉率也很低.因此:養豬能不賺錢少甚至不賺錢嗎? 購買育肥仔豬的技巧和必須注意的問題: 一.仔細觀察仔豬外觀皮毛光亮順滑的仔豬才是健康的上等品.千萬不能購入皮毛粗亂肉色不好的仔豬,這種豬絕大部分是病豬. 二.有條件的養豬戶最好親自到養豬場購買仔豬,養豬場的仔豬都經過科學培育和嚴格防役,其仔豬健康肯長,飼喂成本低.盡量避免到市場上購買,因為經過長途運輸的仔豬容易得多種應激性疾病,還有市場上各地各種仔豬集中,人流量大很容易傳染各種疾病,一旦買入被染上頑固性傳染病的病豬,會給養殖戶帶來十分巨大的損失,甚至傳染病毒會繼續危害養殖戶今后購人的健康仔豬;一些不法商販為牟暴利不擇手段給仔豬灌食,造成仔豬得惡性腸胃病,難以治愈. 三.最好購買空腹仔豬.我國的小型養豬戶特別是南方養豬戶長期以來形成了飽腹購買的錯誤習慣,認為親眼看見仔豬吃得飽才放心買入的是健康豬,卻不知食喂過飽后捕捉、稱量、運輸、上新圈,等等都會給仔豬造成強大的刺激,或多或少的都會造成仔豬腸胃損傷,應激性疾病,影響仔豬生長,增加飼養成本.實驗表明,一頭空腹30-35公斤的仔豬一頓可吃入近4公斤食料(含水分),飽腹買入后仔豬需要大約一周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機能開始正常生長,并且后續生長受到影響,料肉比下降使養豬成本提高15%,有的甚至造成嚴重胃腸疾病,嚴重腹瀉,停止生長直到康復.空腹買入的仔豬僅需一天半的時間就能恢復生長機能,可比飽腹購買的仔豬平均提前半月出欄. 四.買入35公斤左右的仔豬進行育肥最賺錢.實踐證明35公斤左右仔豬剛好進入豬一生中的最快生長期,飼料轉化率高,飼養周期短,且抗病能力強不易生病. 五.有條件時最好選擇一窩仔豬中的"頭子",實踐證明"頭子"比"中號"和"小號"的綜合效益都高.老百姓總結的一條諺語很精彩:頭子最賺錢,小號全虧完.頭子雖然買入成本高一些,但是飼養成本卻比中號和小號低得多.現在許多養豬戶已經改變了以前挑小號買的觀念,而是喜歡買"頭子". 六.購買或培育三元雜交豬仔豬.所謂三元雜交豬是指用第三品種的公豬與二元雜交所選留的一代雜交母豬交配,得到的二代雜種豬.(如:杜洛克公豬為父本,長白公豬和大白母豬雜交選留的雜交母豬為母本進行交配,得到的杜長大二代雜種豬就是三元豬).而二元雜交是指外種公豬與外種母豬或外種公豬與本地母豬的交配,得到的一代雜種豬. 43.種苗誤區二 斷奶是非常強的的應激階段:母親沒了,日糧換了(奶變成干料了),圈舍環境變了,還常常伴有混群以及面臨新的疾病挑戰. 那么,仔豬究竟在多少日齡斷奶?有人說要21日齡斷奶.有人說應該15-18日,事實上這些都是不科學的.在生產實踐中,奶水好的母豬帶大的仔豬在60日齡前的藥費投入至少可節約30-50%左右,死亡率可有效降低50%左右,每公斤仔豬生長飼料成本也可以降低20%左右.而用母豬奶水飼喂的仔豬生長速度最快、基因表達最完全、副作用最小、成本最低.如果仔豬斷奶重在10公斤以上,我們也不需要昂貴的教槽和斷奶料了.同時也會有時間減小斷奶應激.所以利用相對廉價的哺乳母豬飼料轉換成天然、優質母豬奶水喂養仔豬,也更科學.然而,斷奶過晚不利于母豬恢復,影響母豬產仔窩數.因此必須科學斷奶、科學喂飼.而仔豬斷奶不科學,還表現在:工具的不科學.如果使用"仔豬斷奶喂料器"(我發明的)"仔豬斷奶應激料",不僅可以減輕仔豬斷奶應激,而且完全不必使用昂貴的教槽和斷奶料了.也會增加哺乳期母豬營養. 44.種苗誤區三 去勢具有促進生長,減少打斗及改善豬肉品質的作用.小公豬30日齡、小母豬40日齡閹割,分別比傳統的60日齡閹割增重15%,可縮短育肥期20天.節省飼料20%.因此,不能及時去勢,也是養豬賺錢少甚至不賺錢的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