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以上哺乳仔豬腹瀉的臨床癥狀、剖檢病變、流行病學、治療結果,筆者認為有下列意見值得探討。 3.1 本次流行的高死亡率哺乳仔豬腹瀉不是單一病因引起的疾病 筆者見到的有腸型偽狂犬病性腹瀉腸型豬瘟性腹瀉、肝源性腹瀉以及可能有冠狀病毒、輪狀病毒、細小病毒參與的腹瀉。筆者近期臨診的5次哺乳仔豬腹瀉中,腸型偽狂犬病2例,腸型豬瘟1例,非腸型偽狂犬病與非腸型豬瘟性腹瀉2例。在所有腹瀉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源性腹瀉參與,其中以非偽狂犬病與非豬瘟性腹瀉病例中肝源性腹瀉的病損最嚴重與最明顯,治療難度最大。 3.2 難以認定冠狀病毒、輪狀病毒、細小病毒是本次腹瀉的主因 (1)如果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是主因,那么發病的豬群一定還有保育豬、中大豬等,但是這些豬群均未發病;如果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是主因,那么以往有效的治療措施(注射干擾素或干擾素誘導,飲用飲水消毒濃度的復合碘液)應該有效,但是事實剛好相反。 (2)如果輪狀病毒是主因,那么上述治療措施也應有效,可是事與愿違。 (3)從患豬分離出博卡病毒(BOV),是否就可以認定博卡病毒是本次高死亡率哺乳仔豬腹瀉的主因?博卡病毒屬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亞科,該亞科有人博卡病毒、牛博卡病毒、豬博卡病毒、犬細小病毒I型。2005年人類首次分離到該病毒,我國于2006年9月5日從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鼻咽抽吸物中分離到人博卡病毒。2009年瑞典首次從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病豬體內分離到BOV,同年,我國學者用PCR調查部分省市191份豬的樣品,75份為BOV陽性。業已證實,健康人群廣泛感染BOV,這與BOV在豬群中廣泛感染的事實一致,因為在多種幼兒呼吸道疾病中分離到BOV,本文來自豬場動力網。人醫目前將BOV的致病性趨向定位于伴隨病毒的性質。BOV對聚維酮碘是敏感的,豬干擾素與轉移因子也應該有一定效果,可是臨床應用中卻完全無效。這些事實都表明,廣泛存在于豬群中的在眾多疾病中以伴隨病毒身份出現的BOV難以成為本次腹瀉流行的主因。 3.3 肝源性腹瀉扮演什么角色 筆者在臨診中見到腹瀉哺乳仔豬的肝臟腫大、變性,乃至有硬化的外觀與手感;膽囊萎縮,只占據部分膽窩,沒有膽汁,或者膽囊高度腫大、薄而半透明,膽汁呈淡黃色、稀薄如水。肝臟的這種病變應該不是上述腹瀉病因在較短期幾天病程中可以形成的。何況筆者在剖殺1日齡哺乳仔豬或未發生腹瀉的1~3日齡哺乳仔豬時同樣發現這類肝臟病變,與此同時,筆者還發現在肝臟病變的同時,腎臟、脾臟均有高度變性。這無疑表明,在發生腹瀉前哺乳仔豬的實質臟器均受到嚴重損傷,特別是肝臟與膽囊的損傷引發膽汁分泌障礙形成的肝源性腹瀉在本次腹瀉中的作用似乎完全沒有得到關注。 4 治療試驗 為驗證肝源性腹瀉在腹瀉中的病理作用,在同仁的協助下試用了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進行治療。 4.1 試驗對象與方法 均是先應用過抗菌藥+干擾素(或/和轉移因子)治療無效的腹瀉哺乳仔豬,也是非偽狂犬病性或豬瘟性腹瀉豬群。治療組針對初發生腹瀉的哺乳仔豬,在原場治療方案基礎上肌注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2毫升/頭,每天2次,持續5天,或只用中藥提取物的針劑注射液;預防組針對1日齡未發生腹瀉的哺乳仔豬,在出生當天(接產之后)注射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2毫升/頭,連續使用5天。
治療組表明,用藥2~3天腹瀉停止,90%哺乳仔豬治愈,死亡率10%左右;預防組表明,應用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后哺乳仔豬群總體不發生腹瀉,少數腹瀉豬經采取抗菌與抗病毒措施后易治愈。更有筆者沒有親自參與、由同仁執行同樣方案防治哺乳仔豬腹瀉達10多場次,均得到同樣效果。 5 討論 (1)高死亡率的哺乳仔豬腹瀉不是某單一病因引發的,不同的豬群主導病因可能完全不一樣,由于筆者臨診場次有限,無法進行數理統計,但治療實踐證明有偽狂犬病、豬瘟,還有肝源性腹瀉,并且在部分病例有小腸壁變薄,這寓示有伴隨性病毒參與,例如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輪狀病毒、BOV。 (2)所有腹瀉病例均有肝臟腫大、變性乃至硬化,膽囊萎縮,膽汁減少或缺如,或者膽囊腫大,膽汁稀薄。無可置疑,肝源性腹瀉參與了發病,治療證明,肝源性腹瀉在部分病例中扮演了原發病的角色。但是肝源性腹瀉在另外一些高死亡率哺乳仔豬腹瀉中扮演了何等發病學的角色有待進一步觀察。在偽狂犬病的病例,盡管肝膽病變明顯,但只在接產操作完成后就用弱毒苗滴鼻預防偽狂犬病病毒對原發病灶的侵入,并未針對肝膽病變治療,哺乳仔豬腹瀉同樣可以不發生;但是在非偽狂犬病或豬瘟性腹瀉,慣用性治療細菌性或病毒性腹瀉的措施無效,而僅針對肝膽病變給予提前給藥又可有效防止腹瀉的發生。據此似可推斷,在有特定病原(偽狂犬病病毒、豬瘟病毒)引發的腹瀉中,肝源性腹瀉處于次要地位;但是在沒有特定病原引發的腹瀉中,肝源性腹瀉應是主因。臨床上針對這些病例應用抗生素與抗病毒措施無效亦可反證這一事實,而這類病例在原來措施基礎上應用扶正祛邪、補肝益腎、健脾養胃的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或單用含中藥提取物的針劑尤能收到良好效果,則進一步證明肝源性腹瀉的主因地位。 (3)新生哺乳仔豬為什么會發生肝膽等臟器的重度病變?筆者觀察到這類豬群均存在明顯的“底色病”(復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癥):母豬有背部皮膚出血形成的點狀黑色帶,有紅眼眼露;新生哺乳仔豬有陰唇紅腫;保育豬有陰唇紅腫,眼結膜充血紅腫,紅色眼露,背中線皮膚紅色充血或有出血帶,有體軀對稱性皮炎皮疹;中大豬亦有類似表現。這說明豬群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特別是新生哺乳仔豬陰唇紅腫與肝腎脾等實質臟器的中度至重度變性均表明在胎兒時期多種霉菌毒素透過胎盤直接危害到胎兒。我國飼料被霉菌污染嚴重,特別是大型豬場非常注重飼料原料的選購,但仍然無法避免,而所有的霉菌毒素處理劑并不能徹底處理這些霉菌毒素(這是世界性難題),未處理的這些毒素必然會被吸收損傷豬體與胎兒。 (4)新生哺乳仔豬腹瀉是如何發生的?由于肝臟在物質代謝(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解毒)上廣泛而又特別重要的作用,肝臟損傷必然影響到新生哺乳仔豬的生存力,吃奶后,由于缺乏或缺少膽汁,乳脂不能乳化,成為不能消化吸收的溶質潴留在腸道內,腸壁細胞為了維持腸細胞內外以及腸腔內滲透壓梯度必然會分泌過多水分導致腹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