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環模和制粒機因素 環模影響顆粒飼料質量的因素主要是環模的壓縮比、孔徑、孔壁粗糙度、減壓孔的直徑和深度以及維護使用狀況等。不同品種飼料對環模的壓縮比及模孔直徑的要求 有所不同,壓制不同品種的飼料,需要選用相應的壓縮比和孔徑,以獲得所需質量的飼料顆粒。環模的維護使用狀況也會影響顆粒飼料質量,如出現如下情況,顆粒 飼料質量將會明顯下降:環模的工作面不均勻的磨損、過多的蜂窩孔、有效厚度降低和模孔內表面出現斑點或刻痕等。 制粒機的因素主要是轉速。環模在制粒機上的線速度一般為4~8m/s(線速度在外徑上測量),能提供兩種壓模轉速的制粒機在生產品種廣泛的飼料時可獲得最佳效果。一般來說,制粒機的轉速越高,飼料顆粒的質量越差。 2.4 冷卻因素 顆粒飼料離開環模時的溫度達70℃~100℃,水分達15%~18%,為了安全儲存和輸送,確保顆粒的耐久性,減少顆粒的破碎,顆粒料溫度要降低到不高于室溫5℃,最好控制在3℃以內。水分降低到10%~12.5%,這一過程是通過冷卻器來完成的。一般空氣溫度每升高約11 ℃,其持水能力就可提高一倍,故當半成品水分高時,可以通過提高進入冷卻器的空氣溫度來調節顆粒成品的水分。目前被廣泛地與環模制粒機配套使用的是逆流式冷卻器,這種冷卻器自動化程度高,顆粒冷卻后表里如一、無裂縫、外觀光滑。 3 顆粒料異常外觀的產生原因及改進辦法 生產中,顆粒飼料產品有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外觀質量缺陷。現將顆粒飼料中常出現的加工缺陷歸納如下,并分析缺陷產生的原因,提出各種改進措施。 3.1 顆粒彎曲且一面呈現許多裂紋 3.1.1 產生原因:這種現象通常是在顆粒離開環模時產生的。原因有:①當切刀刀口位置離環模與壓輥嚙合區表面較遠或切刀平面與嚙合區切線角度不合理或刀口較鈍時,顆粒從??讛D出時是被切刀碰斷的或撕裂而非被切斷的;②減壓孔過大。這2種情況會造成有部分顆粒彎曲且一面呈現許多裂紋。 3.1.2 改進措施:①增大環模的壓縮比,增大環模、壓輥對物料的壓縮力;從而增加顆粒料的密度、硬度和強度;②提高粉碎細度;③如果添加了糖蜜或油脂應控制添加量 并改善糖蜜或油脂的散布均勻度。以提高飼料的密實度,防止飼料松軟;④調節切刀與環模表面的距離和角度;⑤使用較比較薄的切刀(1~1.2mm厚的錳鋼片 性能較好)并且生產過程中磨損后要及時磨鋒利;⑥必要時使用粘結劑,改善顆粒料內部的結合力;⑦減壓孔直徑與有效孔直徑差應控制在0.2~0.4mm。 3.2 水平裂紋橫向貫穿整個顆粒 3.2.1 產生原因:與顆粒彎曲顯現類似,裂紋發生于顆粒的橫切面,只是沒有彎曲。其產生原因主要:①含有較多纖維的蓬松飼料制粒時,由于其中含有比孔徑長的纖維, 當顆粒被擠出后,因纖維的膨脹作用使顆粒在橫切面上產生貫穿的裂紋。②調質溫度低或時間短,調質不充分,飼料熟化度不夠。③粘結性原料含量過少。④調質后 水分高。 3.2.2 改進措施:①增大環模的壓縮比,增大環模壓輥對物料的壓縮力;從而增加顆粒料的密度、硬度和強度;②提高粉碎細度,使其中最長的纖維長度不超過粒徑的三分之一;③降低產量以減小飼料通過模孔的速度,增加密實度。④提高調質質量:加長調質時間,或使用多層調質器或高效調質器。⑤當粉料的水分過高或含有尿素時,也可能產生樅樹皮狀的裂紋,應控制添加的水份和尿素含量。 3.3 顆粒產生縱向裂紋 3.3.1 產生原因:①配方中含有蓬松而略帶彈性的原料,在經過調質是會吸水膨脹,經過環模壓縮制粒后,會因水分的作用及原料本身的彈性而彈開,產生縱向裂紋。②環模壓比過低。③調質溫度低或時間短,調質不充分,飼料熟化度不夠。 3.3.2 改進措施:①如果有必要而且配方成本允許,調整配方。②使用較飽和的干蒸汽降低粉料調質后的水分。③降低產量或加大壓縮比,盡可能地延長飼料在環模中的時間;④有必要時添加粘結劑,也可以減少顆粒產生縱向裂紋。⑤提高調質質量:加長調質時間,或使用多層調質器或高效調質器。⑥必要時增加后熟化工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