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是,超高溫滅菌乳大行其道,并且生產中使用超強度的熱處理將細菌數超過正常工藝需求的生奶被加工成為“合格”的終端產品。這種偷梁換柱掩蓋了原料的問題,也阻止了奶牛飼養的自我優化。 施大生認為,歐洲的經驗證明,乳業只能基于優良品質的巴氏殺菌奶健康發展。而張廷青補充道,在美國幾乎都是巴氏殺菌奶。 與他們觀點相似,中國現代畜產品加工科教事業奠基人駱承庠相信,乳制品行業要健康發展,一個關鍵是奶源,另一個關鍵是產品上以巴氏殺菌奶為主,兩者密切相關,而目前對檢測手段的倚重實際上對于乳制品安全程度的作用非常有限。 他回憶起多年前某同行欣喜地談起自己的一位學生能檢測出25種乳品摻假,“我當時就跟他講,你查出25種,就會有第26種發明出來。”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