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養豬集約化、規模化、工業化的不斷提高,同時也給我們帶來無法回避的現實,不斷接重而來的疾病的壓力給我們幾乎造成了束手無策。在現有的條件下(尤其是老豬場),豬舍環境中的病原體數量、病原體濃度、病原體致病性等都已超出了豬只生存的應激能力,導致豬只或高或低都產生嚴重的免疫抑制,由此而引發的免疫耐受和免疫麻痹,直接影響豬只的疫苗免疫應答。現代養豬人對豬只生存的環境如溫度、濕度、衛生條件、飼養密度、空氣質量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理念,尤其在冬季,由于通風不良等因素所造成的空氣污濁的應激,不斷刺激呼吸道、眼等局部黏膜系統,嚴重影響所接種的疫苗的局部黏膜免疫效果和細胞免疫效果,造成豬只抵抗力、免疫力的下降或疫苗免疫缺陷,給疾病的感染發生造成了可乘之機。 “仔豬是飼料效率最高的時期,是脫離母乳后生長速度相對最高的時期,高速生長是最大的應激。”。這是很有道理的,此時仔豬的自身免疫系統的發育也正處于高峰,與此同時母源抗體的消減給疾病的應激創造了條件。如果營養滿足不了仔豬多方面的需求,必然造成對營養的分流,營養不足對免疫系統的影響遠遠超過對仔豬生長發育的影響,造成仔豬免疫系統發育遲緩而影響此階段所接種疫苗的免疫應答和此階段疫苗所應該產生的抗體水平。 疫苗免疫對豬只來說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應激,免疫的疫苗要有所選擇,針對每一個豬場,要分清主次,不是所有的疫苗都必須免疫。從“病原”的角度來說,我們主要免疫病毒性疫苗,如藍耳病、偽狂犬、豬瘟等;從“病源”的角度來說,我們主要免疫原發性疾病,即鑰匙病原,如藍耳病、支原體等;從“免疫抑制”的角度來說,我們要重視會引起機體免疫抑制的疾病,如藍耳病、圓環病毒、支原體等。在一定時間段內頻繁的過多的接種疫苗,對豬只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免疫麻痹,影響各種疫苗的免疫效果,對此制定合適的免疫程序降低免疫頻率也是非常必要的;不但接種疫苗這個操作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應激,而且注射到肌肉內的疫苗,尤其是滅活疫苗中的佐劑,在吸收釋放的過程當中,對豬只都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應激),尤其是那些礦物質佐劑對機體刺激非常大,在豬群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尤其是斷奶后的保育前期和中期,很容易激發圓環病毒Ⅱ型或其它疾病的發生。 隨著規模化、工業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豬群的疾病越來越多,導致豬只越來越頻繁的免疫接種,由此而不可避免的會引起豬只機體免疫系統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為了緩解此種現象和方便管理,一次性單針免疫的疫苗在歐美和亞洲一些國家,如中國、泰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家應用效果良好并贏得世界市場巨大的份額。 總之,合理的處理好疫苗免疫、營養、應激三者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輔相成的。最大程度的降低各類應激,是疫苗免疫和營養發揮最佳效果的前提;良好的疫苗免疫是營養豐富的內在體現和應激較少的一種外在表現。合理而豐富的營養是提高疫苗免疫效果的最佳保證和緩解各類應激的有利手段。一切為了生產服務,通過正確的疫苗免疫、合理的營養、有限的應激來體現整個豬場的管理范疇(飼養管理、環境條件、飼料營養、疫苗免疫、保健方案等等),達到我們預定的期望,豬場穩定,生產性能提高,成本降低,利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