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是集中規模化飼養與家庭小農戶散養并存的養豬模式。其中育肥豬飼養量小于10頭豬場數占85.8%,但其飼養頭數僅占總飼養量的5.3%,且主要健碩在新加入歐盟的國家。飼養100頭母豬場數僅為0.6%但其出欄量占了一半,加上有400頭育肥豬的豬場,他們的出欄總量占了歐盟的72.5%。 歐盟養豬規模趨勢仍是明顯的,由其中歐盟原15國豬場的變化可見一斑。這15國中,豬場數量從1991年的150萬個減少到2000年的80萬個,10年縮減了一半。而年出欄量大于1000頭豬場數增加了61%,現在占總數的70%了。實踐證明,適度規模化、區域養豬往往與生產技術水平成正比,如丹麥、荷蘭和法國,甚至愛爾蘭都是養豬發達國家,而波蘭和西班牙雖然出欄量多但技術相對落后。 歐盟養豬整體呈下降趨勢。從2005年起,歐盟25國豬肉生產與2004年比下降0.6%;新加入的10個歐盟成員國豬肉生產只占16%,且以4%速度下滑。而原歐盟15國年生產出欄豬2億頭,但各個國家出欄量的增加或減少情況各不相同:法國、西班牙和丹麥大幅上升,05年與90年相比增幅達30%以上;比利時和英國養豬近年大幅下降,05年與90比降幅達20%以上。由于環保壓力,荷蘭也在15年間下降了14%。 為了更好地理解,現用能繁母豬存欄結構來表示歐盟各國的規模化程度和養豬水平(表1)。可以看出愛爾蘭、丹麥、荷蘭、法國、意大利和英國都是規模化養豬國家,技術水平也很先進。其中,法國100頭母豬以上場雖占82%,但50-99頭母豬場出欄量占14%,說明公司集體經濟和家庭經濟并存,是比較有特點的。
表1 歐盟主要養豬國家能繁種母豬存欄結構表 2.2 生產力水平 歐盟國家中,丹麥和法國的長白和大白母豬在世界上以高產著稱。每頭母豬年提供上市肉豬(Pigs per sow per year,英文簡稱PSY)超過20頭的國家有丹麥、法國和荷蘭等。雖然豬上市胴體重與國家消費豬肉消費習慣有很大關系,如意大利不是養豬產業非常發達的國家,但豬一般養到9-11個月,體重達150-170千克上市,獲得125-140胴體重,目的是為了加工腌肉。中國畜牧業協會報告指出,中國豬胴體2005年達76.87千克,而發達國家已達87.30千克。中國種豬主要進口國名單中,豬胴體重除法國位于第10位,其他國家的豬胴體重都位于10位以后。 表2 歐盟養豬發達國家母豬生產能力和效率表 據華農溫氏使用法系豬的選育經驗(鄭海峰,2011),法國長白、大白體長分別比同內早年從丹麥、美國等引入品種更長,長4-5厘米;瘦肉率更高,高2-3%。見表3: 表3 法系豬與溫系豬長、大白體型和瘦肉率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