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16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豬] 上海擬打造外省市豬肉入滬集散中心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5-3-25 09:2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上海每年要消費掉1000多萬頭豬。這么多豬肉,怎么從外省市入滬?上海蔬菜集團董事長王永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打造一個外省市豬肉入滬的產品集散中心、信息發布中心、質量監管中心,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農產品交易平臺,把上海優質資源轉型升級到西郊國際,讓老百姓吃到安全可靠的農產品。

      入滬豬肉超60%

      上海的豬肉同蔬菜一樣,主要通過大市場、大流通的調節,時間長了也就形成了規律。目前,供滬豬肉的豬源以河南、江西居多,與客菜情況相仿,外省市入滬的片豬肉占了整個上海市場的60%-70%。本市幾大市場的肉類批發分布如下:上海蔬菜集團麾下的江橋、江楊兩大肉類批發市場,合計片豬肉每天的平均交易量在7000頭左右,去年分別創下單日最高交易6281頭及5700頭的紀錄。此外,西郊國際現單日交易量約2000頭。同時,地處浦東的上海農產品批發中心每天也有4000頭左右的交易量。但浦東浦西幾大肉類批發交易主渠道僅占上海每天需求量(25000-28000頭)的50%-60%,因此,渠道相對分散,不夠集中。

      肉類交易有“監管隊”

      從源頭把控,本市從2006年開始建立產銷對接的可追溯系統。王永芳介紹了幾大市場如何做到上控源頭、中控平臺、下控渠道的做法。一是從有入滬資質的外省市肉類企業中,好中選優,再制定一個比“平裝本”要求更高的“精裝本”的標準。首先是量,進市場的外省市企業要具有一定的屠宰規模,即在行業中要有一定的影響力,硬件上是否達到國際標準,有沒有預冷、排酸的生產線。二看其有無重大事故發生的歷史和潛在隱患,這是衡量取舍的最重要準入標準。

      在監管方面,凡是入住市場的企業,除了有效證照的備案還要與市場方簽承諾書,還要根據規模大小交2萬至10萬元的保證金,由供銷方共同承擔可能出現的風險,并且市場要求屠宰企業每批次檢測比例必須達到15%-20%。江橋、江楊方面還改變了以往供貨方送檢的模式,主動前去抽查。

      管住“下家”才最牛

      此外,市場在整個豬肉交易的過程中,除了保存每天的交易數據信息,還對交易雙方的經營情況、個人信息、甚至他們的健康狀況,都進行登記備案,并在去年與中國銀行合作,把交易雙方的追溯卡與銀行賬戶實現資金、信息對接綁定,保證了交易雙方個人信息的真實性。  來源:新華網上海頻道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10:1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永兴县| 修武县| 丹江口市| 连城县| 密山市| 铜陵市| 安溪县| 沈丘县| 专栏| 溆浦县| 琼结县| 建宁县| 萨迦县| 石城县| 华坪县| 仁怀市| 响水县| 临清市| 通州市| 门源| 伽师县| 长垣县| 郎溪县| 美姑县| 浦东新区| 石河子市| 无为县| 衡东县| 大同市| 黑龙江省| 永善县| 应城市| 榆社县| 项城市| 盈江县| 常熟市| 永春县| 漳浦县| 花莲市| 苍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