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2016年全球大宗糧油產業峰會”于7月13-1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13日下午第一分會場主題:中國可持續棕櫚油供應鏈論壇——暨RSPO中國論壇。14-15日召開的會議分四個專題:政策專題、市場專題、金融與期貨專題、飼料原料及養殖專題。
會議紀要:
分會場:中國可持續棕櫚油供應鏈論壇
(1)嘉吉:綠色供應鏈最大的問題是額外的支出沒有兌現,比如得到政府補貼或是溢價銷售。但我們依然會繼續進行綠色供應鏈的建設,因為從長期看,我們認為這項工作具有很大意義。
(2)瑪氏:作為快銷行業的公司,我們認為進行RSPO認證是成本上比較合適的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是公司軟實力的體現。沒有人希望自己使用的棕櫚油產品是來自砍伐區或者通過殺死大猩猩來獲得,我們做這樣的工作也是在避免企業面臨的風險。
(3)聚龍集團:作為民營企業,想成為百年老店,RSPO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第一部分:政策專題
(1)國家質檢總局動植物檢疫監管司:《進出境糧食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實施,修訂后的《辦法》,增加了法律和責任部分的內容,強調風險管理、源頭管理和過程管理,強調企業主體責任。農產品進口存在疫情風險高、流向復雜等問題,通過指定口岸、定點加工監管等措施,實行全程閉環管理。
(2)轉基因生物安全與知識產權處:轉基因產品目前主要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非法擴散種植,二是進口轉基因大豆流向不符合規定。2015年在流向方面處理了3家企業,活性物質要封閉儲存。
(3)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對食物的需求量將大幅增加,減少浪費和通過技術進步提升產量是主要的辦法。
(4)馬來西亞棕櫚油總署:研究表明,可以通過儀器檢驗棕櫚殼厚度和不健全枝,在苗圃階段就篩選出高產的品種,提升生產效率。馬來西亞的生物柴油計劃從B5、B7向B10推進,在增加棕櫚油的消耗的同時,可以減少碳排放。
第二部分:市場專題
(1)《油世界》:下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會減少,主要是由于:庫存增加、大豆增產及儲備大豆投放。過去20年,棕櫚油在油脂中所占比重大幅增加,預計下年度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從2000萬噸減少至1870萬噸,印尼產量由3340萬噸減少至3260萬噸。菜籽油價格太低了,價值被低估,中國菜籽油投放壓低了價格,但從基本面看,不該這么低。
(2)全美油籽加工商協會:全球人口增長,中國對肉類需求增長。預計十年內,全球將額外增加8000萬噸的大豆需求。
(3)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今年大豆的生長狀況優于一年前,認為單產將會繼續增加。
(4)英國 LMC Intel:大豆的供給不是和大豆產量密切相關,而是和豆粕的需求密切相關。壓榨大豆和菜籽為中國油脂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植物油供給雖然國內對植物油的需求在增長,但棕櫚油的銷售因此受到擠壓。
(5)九三糧油:認為2015/16年度,蛋白粕需求增加3%,豆粕需求增加8%。考慮到豆粕對雜粕的替代在過去一年中基本達到極限,2016/17年度,蛋白粕需求預計增加2.5%,豆粕需求預計增加5%。由于中國大豆產量增加和儲備豆拋儲,預計5%的豆粕需求增長不會完全體現在進口大豆方面。
(6)中糧:我們更樂觀一些,預計今年豆粕需求增長9-10%。今年豆粕需求增加有三方面原因:1、雜粕產量減少,DDGS進口減少;2、在養殖利潤好的時候,自配料會增加,自配料中只用豆粕,不用雜粕;3、未經證實的原因,年初玉米和豆粕價格接近,飼料中可能調減了能量料的占比。我們看到,6、7月豆粕銷售量在下降,判斷2016/17年的豆粕需求,需要考慮四點:1、玉米和豆粕價差擴大,是否會增加能量料的比重?2、養殖利潤減少,會不會出現豬越多,豆粕用量越少的局面?3、儲備大豆能拍賣多少?4、菜籽進口會怎么樣?
第三部分:金融與期貨專題
(1)美國某外資銀行:大宗商品是貨幣流動的最好載體,企業在獲取經營利潤的同時,也可以獲取貨幣利潤。
(2)匯豐銀行:預計2016年底,人民幣貶值至6.9。預計2016年美國不會加息,2017年會加息一次。美國貨幣政策和美元之間的關聯發生變化;美元現在是美聯儲決策的一部分,而不是結果;預計加息而買美元,可能會弄巧成拙。
(3)永安期貨:7月15日,第一批儲備豆投放30萬噸。雷亞爾和林吉特是典型的商品貨幣。螺紋鋼和豆粕之間的關系存在深意。建議做空油粕比。
(4)華鴻投資:認為下周美國大豆主產區天氣干旱與否影響不大,還沒到定產的時候,現在是多空博弈。未來一兩年多頭思路。會等機會買,現在不會空,建議做多油粕比。
(5)中儲糧油脂:過去一年半買粕拋油,后面看天氣狀況。未來兩個變量:美國天氣和中國需求。如果單產降至46,會支撐13美分/蒲式耳以上的價格。拋儲大豆對13美分以上價格有壓力,對現在的價格壓力不大。
第四部分:飼料原料及養殖專題
(1)國家統計局:GDP增長率從7%以上跌至7%以下,是量變,不是質變。現在是“創25年新低”,今后“創30年新低”,“創40年新低”也很正常。2015年GDP的增量仍在回升。增長率下降是必然情況,現在只關注增長率可能不合適,需要更多的關注增長量。
房地產的主要任務還是去產能,目前待售面積7億平方米,在建面積70億平方米,庫存壓力很大。2014年價格調整是正常情況,現在房地產泡沫又吹起來了,認為很危險。
(2)農業部畜牧業司飼料處:今年飼料消費約3.7-3.8億噸,其中工業飼料消費約3.3億噸,傳統飼料消費約4000萬噸以上,包含了青綠飼料、肉類下腳料等。商品飼料產量從高速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2015年,玉米作為飼料消費出現降低,預計2016年玉米消費會有所恢復。農業部“十三五”全國生豬發展規劃,2016-2020年,豬肉產量穩定略增。未來五年,單位養殖飼料消耗會降低3-5的百分點,原因:國內生豬料肉比相比國外有10%的差距,禽類也存在差距;2014年每頭母豬產仔豬15頭,較歐盟差8-10頭,技術上有提升的空間。
(3)中國畜牧業協會:中國對肉、蛋、奶的需求不能持續高增長。2015年宏觀經濟系性壓力加大,在產能調節到位的情況下,生豬養殖效益進入上升通道,牛、羊、奶牛效益縮水,除白羽肉雞外,家禽其他版塊發展平穩。
展望:“十三五”期間,生豬養殖向玉米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生豬規模化養殖將加速發展,華南和西南地區豬肉產量比重下降,東北和華北地區將穩步上升,中國豬肉產量年均增1.2%,較“十二五”下降0.4個百分點。
(4)美國谷物協會:原油對谷物價格影響很大:一方面影響生產成本,另一方面,玉米和高粱生產的乙醇與原油有競爭關系。玉米主要看美國國內的需求,目前已授粉50%,7月的天氣影響很重要。在高粱和DDGS方面,中國的許可證管理和反傾銷調查影響很大。
(5)美國高粱基金會:近期中國的大量采購使出口占到高粱供應的50%以上,很驚訝。過去的15年,高粱平均單產約62蒲式耳/英畝。到2020年,單產將增加至75蒲式耳/英畝。希望能有穩定的市場需求。
小結:
(1)《進出境糧食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實施,加強對農產品流向的管理。
(2)未來大豆價格走向,有兩個關鍵影響因素:美國天氣和中國需求。天氣方面:美方代表大多對美豆單產持中性或樂觀態度;中方代表很關心單產減少情況。中國需求方面:美方對中國的豆粕需求持樂觀態度,國內代表多持謹慎態度。
(3)中國的許可證管理及其他管理措施,對美國高粱和DDGS的出口,影響很大。
(4)農業可持續供應鏈,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來源:中信期貨 王燕
原標題:2016全球大宗糧油產業峰會會議紀要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