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為雙匯說句公道話
文:畜牧人網站李楨明 (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33.jpg (126.73 KB, 下載次數: 4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3-21 09:15 上傳
起因: 2014年3月14日,雙匯首批來自美國的13個集裝箱共325噸 凍片豬肉( GB 9959.1-2001 鮮、凍片豬肉。不少大眾和行業媒體都寫成: 冷凍帶骨豬肉。順勢吐槽一下,一直把H7N9強調是 禽流感一樣。抓個H7N9的雞出來,有木有?)到達浙江寧波口岸。這也是寧波口岸首次進口美國豬肉。
而面對網絡的一片質疑聲,我有點想不明白的是,這里面哪里出了問題?
首先,雙匯進口這些凍片豬肉未必是直接投放市場,他們是生產火腿腸的,本身就需要原料。火腿腸的蛋白原料中,第一是大豆蛋白,其次是雞肉,再才是豬肉。
其次,這幾百噸豬肉都不夠他做火腿腸的。這進口的325噸等于去年進口的50多萬噸(去年進口豬肉總量,后面有提)的千分之0.65,對市場何來沖擊?好比你自己進口一臺轎車用,難道就能沖擊國內的轎車行業?
我專門在網上搜索查詢到雙匯集團,在浙江金華有個公司,叫金華雙匯,從地圖來看,寧波口岸是最佳進口口岸。當然是否是金華雙匯進口,我還不得而知,只是從距離上,這樣推測。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注解:金華雙匯以自籌或自有資金投資,建設年屠宰生豬200萬頭、日產低溫肉制品200噸、5000噸冷庫及年產20萬只火腿生產線等項目。)
現狀: 豬價從年前已經連跌3月有余,養殖戶叫苦不迭。從豬場群網友交流的記錄以及金河畜牧網絡學院的交流來看,都在抨擊為何雙匯在豬價低迷的時候還在大量的進口豬肉,還讓不讓我們養殖戶活了,網上質疑聲不斷。 河南一 養豬戶說,去年剛進一批母豬,看著跌勢,想順勢低價再進一批,預想今年能賺錢,存欄300頭母豬,身背貸款的他,面對現在的豬價“壓力山大”,如果這樣繼續下去,資金鏈恐怕堅持不了多久。南京一規模豬場場長在金河畜牧網絡學院交流的時候說,現在的行情賣一頭豬就得虧300元,了解到他們這樣的規模豬場的保本價在6.2元這樣。如今土雜跌破5塊,外三也在低位徘徊,日子很難過。
分析: 為何在豬價這樣低迷的時候,雙匯這樣的集團加工企業還去進口國外的豬肉呢? 其實,除了前面提到的這只是企業的自身行為外,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或許可以得到更多的一些思路,在這里分享出來也供大家參考。 首先,早在十二五規劃中,國家就已經規劃好了。我國有1491個縣(其中臺灣16個縣) ,有369個縣級市,共1844個縣市,其中437個重點縣,占比24%。各縣的業績目標都是百萬頭,實際上沒這么多,每縣百萬頭就是1.8億頭,實際上20萬以上的就算大縣了。平均50萬頭,將來占全國生豬七成以上。(20萬頭豬,需要一家10萬噸規模 飼料廠配套,從這預估飼料企業未來的競爭一樣激烈。)具體生豬布局見: 全國生豬優勢區域優勢縣名單(437個)。 我們先來看看我們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農業和畜牧業的內容,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提到(摘錄部分): 1、強化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格,繼續執行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探索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市場價格過低時對生產者進行補貼,過高時對低收入消費者進行補貼。農業新增補貼向糧食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增加對糧油豬等生產大縣的獎勵補助,扶持牛羊肉生產。發揮深松整地對增產的促進作用,今年啟動1億畝試點。統籌整合涉農資金。不管財力多么緊張,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畜牧業中只提到了:增加對糧油豬等生產大縣的獎勵補助,扶持牛羊肉生產。雖然短短一句話,已經能看出我們國家對畜牧這塊的一個大概方向。)
2、產業結構調整要依靠改革,進退并舉。進,要更加積極有為。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示范建設,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保險、商務、科技等服務業。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企業加快技術創造、提升精準管理水平,完善設備加速折舊等政策,增強傳統產業競爭力。設立新興產業創業創新平臺,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大數據、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趕超先進,引領未來產業發展。退,要更加主動有序。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對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強化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清理各種優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嚴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鋼鐵2700萬噸、水泥4200萬噸、平板玻璃3500萬標準箱等落后產能,確保“十二五”淘汰任務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壓下來,決不再反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建設美麗鄉村。(從這里能看到,農村的環境污染,已經被提到了政府的工作日程上來,這也是為何豬價下跌的一個原因。)
3、開放與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進。要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在國際市場汪洋大海中搏擊風浪,倒逼深層次改革和結構調整,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力爭國際收支平衡。(注解:只要開始大量進口豬、雞肉,我們的散養戶就沒法支撐的。如何國際收支平衡,西方限制中國進口高科技技術和產品,我們的大量的外匯,最實際的就是購買價格低廉的畜產品等。)
另外,從農業部早些時候的信息了解到,當前中國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比較嚴重。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曾說,2007年全國農業源的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達到1320萬噸,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3.7%,農業源總氮、總磷分別為270萬噸和28萬噸,占全國排放總量的57.2%和67.4%。
大家可能不太關心環境問題。
中國的環境污染70%來自農業,其中大半來自“面源污染”,也就是農藥、小規模養殖、農村生活垃圾。對應的詞匯是:點源污染。工業污染大半屬于“點源污染”,只要有強制措施、企業都能解決的。
從以上這些因素可以看出:我們國家要通過規劃、補貼、保護傳統基礎養殖業;通過擴大進口、減少國內糧食消耗。結果就是抵御市場風險差,技術水平跟不上的小規模養殖戶將加速被淘汰。 所以我們這樣看下來,就不難想到我們今年生豬的行情不會太樂觀了。豬價肯定會漲,但是您是否能堅持到哪天呢?
豬價不好,我們的飼料情況如何呢? 1季度數據監測顯示,豬飼料同比下降2%,蛋禽飼料同比下降10%,肉禽飼料同比下降12%,水產飼料同比下降29%,其他飼料產量同比下降8%。
畜牧人網站一會員說到,現在豬價低迷,市場波動很大,對小散戶壓力更大,其實對于一些企業來說,這可能也是養豬業的春天。有承擔能力的企業,行情低的時候是打擊對手的時候,也是低成本擴張的時候。從另一個企業的本質角度來看,雙匯是企業,沒有法規規定必須為國分憂的義務。雙匯進口豬肉客觀起的作用就在于此,至于進口豬肉的技術壁壘都不重要。 (問:為何說是春天呢? 答:有個規律,就是在畜產品價格大幅度波動,以及疫病橫行之后都是養殖業集約化進程加快。
養殖業規模化以后,會帶動畜產品成本的下降和差異化畜產品的出現,如我們在畜牧人豬場廠長群里提到過的,香豬,品牌肉,品牌蛋。這個過程中,會淘汰許多人出局。基本上變成技術與資本的競爭。
我們中華民族有美食和營養的傳統,鮮肉肯定是首選,而且占比越來越大。養殖業特征之一、就是成品飼料、鮮活畜產品、不適合遠洋交易,所謂的“春天”是行業深度利好。
我國肉的消費量會持續上升的,英國在百多年前就完成了牛肉的普及。我國是鮮肉消費國,從中長期看,蛋類消費比例下降,紅肉在絕對量和相對比例都會上升,豬肉會持續增長,但是相對比例會下降。注解: 紅肉是指牛肉、羊肉、馬肉、驢肉等。 白肉是指豬肉、魚肉、雞肉、鴨肉、鵝肉等。)
農業部官網近日發布,2013年,我國畜產品進口額達195.1億美元,同比增30.9%;出口額65.2億美元,同比增1.3%。其中豬肉進口58.4萬噸,同比增11.7%;羊肉進口25.9萬噸,同比增108.8%;奶粉進口86.4萬噸,同比增49.3%。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國內豬肉產量5493萬噸,同比增2.8%,生豬出欄量首度突破7億至7.15億頭,而能繁母豬全年在4900-5000萬頭高位水平浮動。產能不斷提升遭遇內需疲軟,是2013年豬價低迷的主要原因。而農業部發布2013年豬肉進口同比增幅超10%,進口量高達58.4萬噸,內需不振產能相對過剩,而進口豬肉數量則持續增長,將繼續沖擊國內豬市。( 注解: 今年凍肉的市場肯定要對美國放開以節約糧食。 機會:國家要扶持鮮肉超市,將來國產畜禽爭的就是這塊市場了(這個在前幾天國務院發布的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有提到,具體見 http://www.www12347.com/thread-540792-1-1.html)
我們來簡單了解下,豬肉進口的成本:豬肉進口關稅早先是12%,現在是6%,加上各種稅費,進口成本應該在15%。美國玉米現在是1.1元人民幣/公斤。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未來的幾年內,每年進口500萬噸豬肉不奇怪,占目前國內市場的10%,也不多,但,倒逼行業整編的作用巨大。 飼料行業減產10%,大約要死掉30%的小飼料企業,企業規模和數量,是“人”字形呈現。預計今年全價料企業的整合會非常慘烈。預混料企業要好過一些。但體型龐大的全價料企業是經得住折騰的,所以明后年可能又是全價料企業的惡戰,但最終會走向大企業間的平衡。老大老二斗,老三死掉。
我們來簡單算下:2013全國糧食總產6億噸,飼料1.9億噸占了30%,減掉10%,就是3%的糧食,相當于一年的糧食增量,去年糧食增產2.1%。
以上這些對飼料行業、養殖業、對國家糧食安全、環境,其實都是深層次的利好。正如前面提到的畜牧人網站會員的說法:這是中國畜牧業新的春天要來了,不過現在只是“驚蟄”,別怕。當然也會是一部分企業的冬天。 國家的調控是針對行業來的,正如我們在昨天金河網絡培訓學院提到的那樣,不管行情怎么變,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垮掉的行業。
應對: 飼料企業,從現在的新希望六合,廣東海大,廣東溫氏,大北農等集團企業能看到一些端倪,做飼料的養豬,養豬的也做飼料了。這些就不展開多說了。 我想說的是,因為鑒于我們的金河畜牧網絡學院的朋友來說,就昨天提到的,養豬的現在很難過了等,云云,我在這里提幾個應對思路,供參考: 1、 現在養豬的散戶,我的建議是,如果條件合適,選擇和當地的公司合作,就是“公司+農戶”的形式合作。 2、 現在還在想進母豬的朋友,我的建議是:趕緊緩緩,不要盲目的抄底擴張,先看明白情形再說,以免更大的損失。 3、 如果立志小戶也要繼續養殖的朋友,我的建議是,和規模豬場比不了采購能力,比不了規模效益,但是可以比單位效益的產出。但是前提是要掌握技術,同時,在現有情況下,不能再像常規的模式養殖,需要改變觀念。 4、 我想對所有的養殖戶說,其實豬價行情怎么變,這不是受我們控制的,最關鍵的是你是否真正的能養好豬。如果還是像昨天那個朋友說的,我的母豬現在一天就吃5元的飼料,另一個說我的豬養成和非洲難民一樣,怎么辦?等等,在斷奶前還按流程減料而不是根據母豬的體況來決定等,或許已經跟不上這個優勢種豬育種的節奏了,優良的品種一定是需要優質的飼料和優質的飼養管理來支持的,不然不如去養土雜。
結語: 最后我想說,雙匯只是進口了一些豬肉,沒什么太稀奇的事,可能這則新聞只是想突出寧波口岸第一次進口美國豬肉而已。一個簡單而又正常的商業行為。當然,這傳遞的信號值得我們所有養殖戶和企業的重視。
同時也想對我們畜牧人豬場廠長群和金河畜牧網絡學院的朋友說一句,不管行業如何變革,未來肯定會需要大量的豬場廠長,即使我們自己不養也不用擔心,只要我們有技術,只要我們養出來的豬,比美國的成本低,比美國的豬肉肉質好,到哪都不用擔心。但是前提是我們首先要具備這些能力。
這些能力怎么來?套用句時下流行語:你懂的!
此文內容大部分來源自:畜牧人豬場廠長群、飼料商業配方師群以及金河網絡培訓學院的聊天記錄。同時特別感謝馬博士和吳博士對本文的貢獻。
編者注:第一次寫文章,給磚給贊都收下,多給鼓勵,以后經常寫。轉載得注明出處,不然以后不寫了。^-^
其實以上觀點能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們國家未來的畜牧市場的走向,為我們的會員和企業服務。畜牧人,一個有態度的畜牧專業網站,讓我們一起傳播行業正能量!
該貼已經同步到 lzm_001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