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海時間剛剛平息,六和又被央視報道,
無可非議,中國的畜牧行業存在問題,但當看到報道說 養戶是用地塞米松來增肥時,想必每個行業人員都知道,這個完全不可能的事,先不討論從理論上來說地米能不能在短短幾天內使肉雞增肥,單單說成本問題,地米需要多大的量才能達到增肥效果?如果使用,要花多少錢,投入與產出成正比嗎?養戶是傻瓜?他愿意白花錢?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不知道新聞的審核程序是什么,但這種可笑的報道難道應該出至我們央視媒體嗎?
行業人員都知道,我國的白羽肉雞在世界的生長水平并不是最快的,是因為我們的品種是進口外國的,難道外國的肉雞長的比我們快是他們吃的激素更多?
這幾年,大豆行業已經被外國油企控制價格,
三聚氰胺 又讓外國奶粉成功占領我國高端市場,中國奶企奶農效益受到至今都受影響。
面對這個行業,我們這個行業的監管部門、參與企業、行業媒體等,都應該做點什么。
我們的央視媒體作為權威媒體又應該做點什么?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