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間作物秸稈可以制作青貯飼料喂養豬牛羊,豬牛羊糞便反補田間作物,青島市畜牧科技示范園循環經濟發展取得良好勢頭。近日,記者從青島市畜牧科技示范園了解到,該示范園已建設沼氣池600立方米,日處理糞便50噸,年產生沼氣2.4萬立方米,相當于節約柴草20萬公斤,初步實現了“秸稈喂養牲畜,牲畜糞便還田”的良性循環。
8.jpg (127.02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9-14 14:16 上傳
近日,記者走訪了坐落于即墨市段泊嵐鎮,占地面積1273畝的青島畜牧科技示范園,在示范園記者看到有多處沼氣池,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沼氣池主要是處理日常示范園中9個畜牧養殖企業產生的畜禽糞便,將它們轉化為沼氣,供應示范園的日常天然氣使用。
據了解,青島畜牧科技示范園內的9個畜牧養殖企業年產生畜禽糞便5000多噸,這些畜禽糞便處理不當是一個很大的污染源,為實現畜禽糞便“變廢為寶”,該示范園的工作人員探索出了一條環保又省錢的路子。“我們推行了"四改二分再利用"的畜禽糞污清潔循環生產模式。”青島市畜牧科技示范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模式具體操作就是改水沖清糞為干式清糞、改無限用水為控制用水、改明溝排污為暗道排污、改滲漏地面為防滲地面,固液分離、兩污分離,這樣做的目的為了節省水資源減少糞便對于園區的污染。
“沼氣項目建設也是一個重要舉措。”該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示范園內共計有沼氣池600立方米,平均每天可以處理糞便50噸,可以發酵出沼氣2.4萬立方米,相當于節約柴草20萬公斤。沼氣池采用先進的工藝和科學的處理技術,不僅為園區內的畜牧養殖企業提供了可觀的電能和燃料,而且還可以向周邊村莊供應大量的優質肥料。
即墨市段泊嵐鎮毛家嶺四村農民劉元曉依靠青島畜牧科技示范園的科技支撐,在承包的20畝果園里建起了年出欄1000多頭的發酵床生態養豬場。因為養豬場建在果園里,減少了生豬防疫及獸藥等費用支出,產生的豬糞全部施到果園中,增加了果樹產量,形成了畜牧養殖與林果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在我的果園里,我節省了平時家用天然氣的費用,節省了給果樹施肥的費用,而且散養的生豬肉質還好,能賣到一個好價錢。”劉元曉告訴記者,果樹底下養生豬不僅解決了豬的糞便問題,還省出不少家庭開支。
據了解,青島市畜牧示范園積極引導養殖戶走生態養殖的路子,不僅有在果樹下養殖生豬的例子,還有在楊樹下散養黑豬的成功典范,由于示范園位于即墨市糧食主產區,農作物秸桿資源充足,園區內的青島奧特奶牛場、山東信康良種繁育中心等企業每年利用玉米秸稈“青貯飼料”8000多噸。園區周邊有農產品加工廠10多家,產生大量的加工下腳料,在牲畜飼料中摻入果渣、啤酒糟等農產品下腳料,在為牲畜提供營養豐富的“口糧”,降低飼養成本的同時,減少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年利用農作物秸稈和消化利用農產品下腳料34萬噸。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