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子營養學
2.jpg (15.12 KB, 下載次數: 1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8-6-27 11:08 上傳
作 者: (美)J.曾普爾尼,(德)H.丹尼爾 編著,羅緒剛 等譯 出 版 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5-1 字數: 614000 版次:1 頁數: 414 印刷時間: 2008/05/01 開本: 大16開 印次: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030173713
內容簡介 分子營養學是營養學領域中發展最快的一門科學。本書是目前國內已出版的唯一一本有關分子營養領域研究進展的中文譯著。書中對國際一流專家發表的有關分子營養方面的最新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綜述。全書共分24章,詳細敘述了分子營養學的研究方法、細胞內營養物質的動態平衡、細胞增殖和細胞凋亡、信號轉導、基因表達和蛋白水解、核酸和分子水平事件的生理作用以及遺傳修飾食物和食物過敏的分子機理等。 本書忠實原文,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原書的風格與韻味。可作為營養學、動物營養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及醫藥學專業等的教學、科研人員及研究生的參考書。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1部分 分子營養學研究的方法 1 基因組與后基因組 Ji Zhang 2 后基因組營養研究的前景 Hannelore Daniel 第2部分 細胞營養穩衡、細胞增殖與凋亡 3 有機養分漿膜轉運蛋白的分子生理學 Hannelore Daniel 4 維生素及其生理活性形式的細胞內運輸和區室化 Donald B.McCormick 5 增殖細胞中的養分穩衡 Janos Zempleni 6 營養和細胞凋亡 John C.Mathers 第3部分 營養物質在信號轉導、基因表達和蛋白水解中的作用 7 哺乳動物中葡萄糖對基因表達的調節 Fabienne Foufelle和Pascal Ferre 8 NgL動物細胞中依賴氨基酸的轉錄調節 Michael S.Kilberg,Van Leung-Pineda和Chin Chen 9 脂肪酸與基因表達 Ulrike Beisiegel,Joerg Heeren和Frank Schnieders 10 視黃酸受體和視黃酸X受體在調節維生素A作用分子機制中的作用 Dianne R.Soprano和Kenneth J.Soprano 11 生物素、維生素B6和維生素C對基因表達的調節 Krishnamurti Dakshinamurti 12 硒與維生素E Alexandra Fischer,Josef Pallauf,Jonathan Maj ewicz,Anne Marie Minihane和Gerald Rimbach 13 鞘脂類:癌癥治療和預防的新戰略 Eva M.Schmelz 14 食物中異黃酮的保健作用 Thomas M.Badger,Martin J.J.Ronis和Nianbai Fang 15 骨骼肌中遍在蛋白化和依賴于蛋白酶體的蛋白酶解機制 Didier AttaiX,Lydie Combarct,Anthony J.Kee和Daniel Taulandier 第4部分 核酸與核酸結合化合物 16 膳食、DNA甲基化與癌癥 Judith K.Christman 17 人類細胞中組蛋白的生物素化 Janos Zempleni 18 煙酸營養狀態、多聚體(ADP-核糖)的代謝及基因組的不穩定性 Jennifer C.Spronck和James B.Kirkland 第5部分 分子活動對生理的影響 19 轉運甘油三酯的血漿脂蛋白的裝配 Joan A.Higgins 20 細胞膽固醇的調節 Ji-Young Lee,Susan H.Mitmesser和Timothy P.Carr 21 2002年度:營養對白內障發生率影響的評估 Allen Tavlor和Mark Siegal 22 營養與免疫功能 Parveen Yaqoob和Philip C.Calder 第6部分食物 23 食物過敏的分子機制 J.Steven Stanley和Gary A.Bannon 24 遺傳修飾食物的安全性評價 Steve L.Taylor 索引
書摘插圖 1 基因組與后基因組 Ji Zhang (1 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病理與微生物系;2 穆若一邁爾研究所人類分子遺傳中心,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奧馬哈,內布拉斯加,美國) 引言 近年來,基因組研究領域取得的巨大進展推動了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分子機制的精確測定,為增進健康、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及預防疾病提供了巨大潛力。了解健康成年人對營養攝入的不同反應的分子機制將大大推動營養學的發展,因此,營養學家獲取基因組研究的必要技術和資源的知識是相當重要的。最初,基因組學指的是對生物體基因組,即一整套基因和染色體進行作圖、測序和分析的科學規則。目前,基因組學的研究重點已由基因組的結構分析(結構基因組學)向基因組的功能分析(功能基因組學)轉移。結構基因組學的目的是構建生物體的高分辨遺傳、物理和轉錄圖譜,并最終測定其全部DNA序列。然而,功能基因組學代表著基因組研究的新階段,是指在大量結構基因組學信息的基礎上發展創新性技術。本章的第一部分將著重介紹結構基因組學中所使用的工具和試劑;第二部分將著重介紹DNA微陣列技術,即當今的功能基因組學的代表。 結構基因組學 基因組、遺傳繪圖與物理繪圖 人類基因組含有近30億核苷酸堿基對,攜帶著30000~100000個基因的遺傳密碼。二倍體基因組DNA構成22對常染色體和兩條性染色體。每條染色體含有一條線性DNA分子,該分子的特點是含有3個功能元件,這些元件是細胞分裂時染色體成功復制所必需的:①自我復制序列;②著絲粒,即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時紡錘體的連接點;③端粒,它能確保末端染色單體的完整復制。基因組圖譜的定義是DNA分子中不同基因座(基因、調節序列、多態性標記序列等)的相對位置。有兩種不同的繪制基因組基因座圖譜的方法,即遺傳繪圖法(genetic mapping)與物理繪圖法(physical mapping)。 ……
22.jpg (114.03 KB, 下載次數: 8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8-6-27 11:08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