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養豬法設計
一)豬舍設計: 豬舍一般寬4-6米,長8-20米,立柱高1.8-2米,頂高3米左右。座北朝南,屋頂要做好保溫隔熱設計,以利冬季保溫及夏季隔熱,房頂設有可自由開閉的窗子,陽光可照射整個豬床面積,南北墻可設大窗或使用卷簾,使太陽可照射整個豬床充分發酵,使微生物可大量的生長繁殖。如果用溫室大棚養,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錢。因為大棚造價低,而且氣候更容易調節。冬天采光好、保暖,豬可以安全越冬;夏天南北窗開啟或卷起卷簾,可以通風、降溫。在豬舍的北面設自動料槽,自動飲水器。留1-1.2米的水泥過道,方便管理也具有夏天涼亭子作用。
(二)填墊的制作 (1) 材料的準備 發酵床零排放養豬技術重要環節是墊料的制作,墊料所用最大的原料為農作物下腳料如谷殼、秸稈、稻殼等;以及鋸末、樹葉等。需少量的米糠、豬糞,微生物制劑。 墊料中的谷殼或秸稈主要起蓬松作用,使得墊料中有充足的氧氣,鋸末、米糠則是起墊料的保水性及微生物營養源的作用。 注意事項: 1、秸稈需事先切成8~10cm 2、鋸末經防腐劑處理過的不得使用。如三合板等高密板材鋸下的鋸末。 3、米糠質量要好,摻雜谷糠或酸敗的米糠不得使用。 (2) 材料比例 豬圈塡墊總厚度約40-80厘米,發酵墊料:40%鋸屑,40%稻殼,5%米糠,豬糞10-20%
(3) 墊料制作 1、 墊料制作的目的 墊料制作的過程其實是物料發酵的過程,其目的:在墊料里增殖優勢有益菌群;通過發酵過程產生的熱量殺死有害菌。 2、 墊料制作方法 墊料制作方法根據制作場所不同一般可分為:集中統一制作和豬舍內直接制作兩種。 集中統一制作墊料是在舍外場地統一攪拌、發酵制作墊料。這種方法可用較大的機械操作,操作自如,效率較高,適用于規模較大的豬場,要新制作墊料的情況下通常采用該方法。 在豬舍內直接制作是十分常用的一種方法。即是在豬舍內逐欄把谷殼、鋸末、生豬糞、米糠以及飼料添加劑混合均勻后使用。這種方法效率低些,適用于規模不大的豬場。 3、 制作過程 不論采用何種方法,只要能達到充分攪拌,讓它充分發酵就可。 3.1、 確定墊料厚度 A、育肥豬舍墊料層高度夏天為40-60cm,冬季為60-80cm. B、保育豬舍墊料層高度為60cm,夏天為40cm。 3.2、 計算材料用量 根據不同夏冬季節、豬舍面積大小,以及與所需的墊料厚度計算出所需要的谷殼、鋸末、米糠。 3.3、 物料堆積發酵 將未發酵的谷殼、鋸未各取10%備用,,將其余的谷殼和鋸末倒入墊料場內,用鏟車等機械或人工充分混合攪拌均勻,首先從墊料中間往兩邊翻,然后再從兩邊向中間翻,最后再向豬舍一頭翻攪,并堆成梯形狀,在堆積和攪拌過程中不斷噴稀釋液,使墊料水份保持在45%-50%,堆積好后周圍蓋上麻袋保溫,開始發酵。 發酵期間,每天測量發酵溫度,并作好記錄。從第二天開始在不同角度的三個點,約20cm深處測量溫度,溫度可上升到45℃-50℃(注:第二天看墊料的初始溫度是否上升到45℃-50℃,否則要查找原因,即查一查墊料有否加入防腐劑、殺蟲劑,水份是否過高或不足造成的)。 以后溫度逐漸升高到65℃-70℃左右為止,則發酵成功,發酵時間7-10天。如發酵一周后,如果溫度還有上升、有臭味時,這是因為水份過多,故再次調整水份。 發酵好的墊料鋪舍,當墊料推開時氣味清爽,沒有臭味時即可在欄舍內攤開鋪平。再用預留的谷殼、鋸未各10%混合后,覆蓋上面整平,厚度約10cm左右,然后等待24小時后方可進豬。如豬在圈中跑動時,表層墊料太干,灰塵出現。說明墊料潮濕水分不夠,應根據情況噴灑些水分,便于豬正常生長。 3.4、發酵床的地面管理 豬舍中的鋸屑變少時,適當補充缺少部分。為利于豬拱翻地面,豬的飼料喂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當糞、尿成堆時挖坑埋上即可。地面濕度必須控制在60%,應經常檢查,如水分過多應打開通風口,利用空氣調節溫度。活性劑按1:300的比例摻水,噴灑在地面上,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加快對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另外,平時發現豬大便堆積得比較多時,把它向空地撒一撒,便于充分分解。另外,地面不能太干燥,就是既要保持很松散,但是又不能有揚灰,不能有灰塵揚起來,否則豬容易得呼吸道病。在特別濕的地方加入適量新的鋸末、谷殼,鋸末、谷殼各50%。用叉子或便攜式犁耕機把比較結實的墊料翻松,把表面凹凸不平之處弄平,豬全部出欄后,最好墊料放置干燥2-3日;將墊料從底部反復翻弄均勻一遍,看情況可以適當補充米糠與飼料添加劑混合物,重新堆積發酵; 谷殼、鋸末覆蓋,厚度約10cm,間隔24小時后即可再次進豬飼養。飼養密度:單位面積飼養豬的頭數過多,床的發酵狀態就會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豬的糞尿,一般每頭豬占地1.2~1.5平方米。 發酵床養豬飼養管理,與傳統養豬模式沒特殊的地方。 • 與傳統養豬一樣,首先要打好疫苗,控制疾病的發生; • 進入發酵舍前必須做好驅蟲工作; • 進入發酵舍豬大小必須較為均衡,健康; • 保持適當的密度:7kg-30kg的豬0.8m2-1.2m2/頭 30kg-100kg的豬1.2 m2-1.5 m2/頭 • 一般,豬舍卷簾通常是敞開的以利于通風,帶走發酵舍中的水份; •在天氣悶熱,尤為盛夏時節,開啟風機強制通風,以達到防暑降溫目的; • 日常檢查豬群生長情況,把豬太小的豬挑出來,單獨飼養。
綜述: 自然環保養豬法技術具有以下優點:一是省工、省水、省飼料、省土地。因無需每天清除糞便,節省人工,每人可飼養800頭以上;無需沖刷糞尿及豬舍,節約用水90%以上;部分墊料經發酵后可轉化成豬飼料,節約飼料20%左右;這種養豬模式只需要建設好豬舍,不需建設存放豬糞尿等污水處理設施,可以節約土地。二是發病少,肉質好、效益高。因為豬生活在松軟舒適的發酵床上,不易發病,死亡率比傳統養豬降低10%左右;3個月即可出欄,經濟效益提高20%以上,且無藥殘、無激素、重金屬不超標,豬肉品質明顯提高,成為無公害保健食品。將這種新型環保養豬技術應用于規模化養殖,能夠徹底改變傳統養豬所造成的豬糞成堆、污水成河、蒼蠅成群、臭氣熏天的現象,從而在根本上解決養殖小區畜禽糞尿造成的排泄物污染難題,減少病毒、病菌的滋生。所以,搞好這項養豬技術的推廣應用,是加快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建設,發展現代健康畜牧業的一條重要渠道和有效措施,也是現代養殖業的一次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