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樓主: 暮雨撒江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現代養豬30論(本文作者劉德旺)

    [復制鏈接]
    21
     樓主| 發表于 2008-4-22 09:16:28 | 只看該作者
    22、論養豬過程中的幾個協調 1、經營與管理的協調 豬場的經營決定管理形式,二者必須協調。生產種豬為主和生產肥豬為主的場管理不同;提供仔豬的場與全程飼養的管理方式也不同;公司加農戶模式與單純飼養方式也不同;管理是隨經營而變化的。 2、管理與技術的協調 現在中國養豬業,管理往往落后于技術。技術措施的執行需要嚴格的管理予以保證,否則技術會走形,如消毒時是否完全按技術操作規程執行,溫度的掌握是否符合技術要求等。 3、畜牧人員與獸醫人員的協調 畜牧人員與獸醫人員,因為行業觀念不同,所采取的技術措施也不同,如畜牧人員注重應激,獸醫人員注重病原控制,在仔豬斷奶環節上容易產生分歧。對待腹瀉問題上,畜牧人員注重從飼料上、溫度上找原因,而獸醫人員注重從疾病上找原因。如果協調不好,各自自以為是,容易產生磨擦,讓職工無所適從,不利于生產。其實,二者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看似都有道理,其實都犯了以偏蓋全的錯誤;如果換一個角度,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就會有另一種感受。 4、技術水平與職工素質的協調 一些高新技術在生產中往往不能轉變成生產力,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職工素質太低,不能理解進而實施這些高新技術,特別一些技術管理人員的素質影響更大。如一個教授給職工講了好多消毒的好處,又是細菌,又是病毒,甚至一個灰塵上有多少個細菌等,而職工根本聽不進去,不如一個大老粗強制性地要求必須怎么做,否則罰款、開除效果好。 5、防、治、養的協調 有人重防,有人重治,如果二者不能協調好,不能有效地防治疾病的發生。因重防的人會對出現的疾病不在意,忽視治療,會加劇疾病的蔓延,單純地防是無濟于事的。而重治輕防,重病治好了,輕病卻變成了重病,循環往復,永無止境。豬群經常處于疾病的困繞之中。人們在重視防與治的同時不可忽視養的重要性,病豬更需要優越的環境條件及易消化的飼料,因這些條件可以增強豬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早日康復。 6、獎罰制度與管理團隊的協調 為提高職工生產積極性,各豬場都在實施獎罰制度(或稱效益工資),各場情況不同,獎罰制度也不同,但都存在這樣那樣的漏洞。這樣各豬場都采取了補洞的辦法,幾年過去了,獎罰制度越來越細,自認為是很合理了。但實際上,由于職工能力有限,無法計算;或統計人員工作拖延,不能及時計算結果,造成工資發放時間推遲;或統計人員水平低,自己反而糊涂了,最后反而降低了職工的積極性。所以任何一項制度的制訂,都要考慮到職工的接受程度和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7、生產與后勤的協調 生產的提高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后勤保障,如供水,供電,供料,供藥,供暖等。如果大夏天斷水,大冬天斷煤,晚上斷電,飼料供應不上,對生產的影響是具大的,而且大影響生產人員的工作熱情。當然,出現這一問題,有人會把責任推到后勤人員身上。其實,出現這一問題,是生產人員和后勤人員出現不協調造成的;如果生產人員提前作好計劃,或經常提醒后勤人員,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 8、工作與休息的協調 現在的豬場,很少有為職工安排休息時間的,這樣看似職工每天都在工作,但他們的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每一個人長期干一項工作都會有厭煩心理,效率很低,忙于應付,消磨時間。如果每周給他們安排一天休息時間,放松一下,換一個環境,換一種心情,他們會把工作做得更好。 9、各生產環節的協調 這一點比較好辦,只要定期做好近一階段的工作計劃就可以了。計劃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是一月一次,計劃改變后及時通知各部門。做計劃時要考慮到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如氣候條件,疾病發生,銷路不暢等,否則會造成很大的被動。 10、產與銷的協調   生產人員重產量,銷售人員重價格。有時為考慮價格因素,可能壓欄推遲銷售,或提早出欄,會給生產的計劃性及人員協調帶來不便。所以雙方要提前進行協調,盡可能減少損失和雙方不快。 豬場是一個整體,是各部門、各環節的有機組合。協調好各方關系,同心協力,豬場才能順利發展,才能創造出最大效益。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22
     樓主| 發表于 2008-4-22 09:16:48 | 只看該作者
    23、“馬拉車”論 在豬場人才使用上,許多豬場存在同樣的問題,即人才使用不合理,我們稱之為小馬拉大車或大馬拉小車。 小馬拉大車是,讓一個不稱職的人去干一件超出他能力的工作。 個體豬場會讓他們的親屬從事重要的工作崗位,是因為他和老板有關系,但他們不一定懂技術,懂管理,他們是不會稱職的。 小馬拉大車是浪費,浪費的是豬場的資源;大馬拉小車也是浪費,浪費的是人才的經驗和智慧。 大馬拉小車時,大馬并不能起到大馬的作用,往往連小馬也不如。因為大馬需要高的條件,而小車是不具備的,條件不適時情緒低落,簡單的工作也不會干好。同樣也會出現小馬拉大車時的浪費。另外大馬拉小車,由于大馬享受高于其它小馬的待遇,會遭到眾小馬的嫉妒和排擠,團隊關系惡化也會體現在生產上。 我曾見過一個大方的老板,花三千元請一個經驗豐富的場長,卻只養了五十頭母豬,到后來因為場長不親自操作而解聘,這是人才浪費的體現。也有一個豬場,一千多頭母豬,而生產場長的工資卻只有每月八百,這樣的工資能請到高明的人嗎? 讓每一個人干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才能發揮最大潛能,但愿豬場能夠重視。 古人云“寧可虛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濫位”。如果場內沒有合適的人選,可以等待;如果豬場有空缺,既是對職工的鞭策,使他們感覺到自己的不足;也是對職工的激勵,迫使他們為得到提升努力工作。
    23
     樓主| 發表于 2008-4-22 09:17:17 | 只看該作者
    24、論養、防、制的關系 “養”指營養,全面高效的營養,能打造豬內部免疫力的營養,還包括飼養管理及環境控制。 “防”指防疫,即指豬場的防疫制度; “制”非治,而指控制,即對疾病的控制,即健康全面的生物安全制度; 這三個字道出的是豬場疾病與營養的關系,在國內如果能夠意識到并做到“防重于制”,那么這樣的養殖企業基本有了規模化經營管理的理念,可歸屬為國內的三流養殖企業。如果企業想就養豬上一個檔次,到國內二流水平,想更多的贏利,那么就需要做到“防養并重”,把營養提高到一個高度來認識,充分認識到營養是疾病最大的克星,認識到飼料營養的重要性,把“飼料”提升到“飼療”的高度來認識,高效的飼料營養就是最全面的廣譜藥物。如果企業想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那么“養重于防”是必不可少的,即把營養提高到最重要的位置,當然不是說營養解決了,就什么都解決了。這里所說的“養重于防”是指在飼養管理精細到位,環境衛生嚴格控制的情況下,想實現更多的利潤的必然選擇,也是未來養豬業發展的方向。 由“防重于制”提升到“防養并重”,而真正的圓是“養重于防”,由“揚湯止沸”升為“釜底抽薪”才能圓。歸結點是養,出發點也是養,豬場的重心是養,防是為了養,制也是為了養。 后抗生素時代,人類開始考慮抗生素殘留,開始注意人的生物安全,開始注意動物福利,養的重要性不但讓豬生產出好產品,還要感到舒服。幾年后,我國  人也將學習外國人對食品的嚴格要求,有抗生素殘留的食品將被拒絕。
    24
     樓主| 發表于 2008-4-22 09:17:48 | 只看該作者
    25、論豬場不該流失的利潤 按理論上講,養豬是一個利潤很高的行業,但實際上許多人養豬仍是利潤很低或沒利潤可賺,到底養豬的利潤哪里去了呢? (1)是經營不善 人們都知道種豬售價高,不論條件成熟與否都引種豬,出售種豬。出現以下后果:A 種豬多了,價格降了。B 純種的生產性能往往趕不上雜交品種或配套系。C 銷售種豬時客戶要參觀,容易引入疾病。D 在種豬培養、銷售方面花費精力多,其它方面精力減少了。到頭來,一年也賣不了幾頭種豬,但對其它工作影響大,得不償失。 (2)是管理粗放 養豬是微利行業,但仍有利可圖,但須要管理精細。管理的方面很多,錢的管理,物的管理,人的管理,豬的管理等。豬場存在的任何理由的浪費都是不允許的,大到一頭豬,小到一個針頭,一張紙,一支藥。 (3)是技術不精 養豬雖不屬高科技,但也是由多個環節組成的,每個環節也需要相應的技術。如果我們能按生產電視機、手表的高標準去對待養豬的話,是不可能養不好的。現在虧損豬場都存在技術水平低的現狀,規模豬場有三年以上工作經歷的大專以上專業人才太少了。技術力量薄弱是困擾豬場進一步提高的又一阻力。 (4)是責任心不強 職工責任心不強已是許多豬場的通病,和他們有關的關心,和他們無關的不關心;這也和職工素質有關,也和企業文化有關,也和職工與管理者之間缺乏溝通有關。 知道了問題的癥結,就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從不同角度入手,防止利潤的流失,讓每一個豬場都賺錢,都賺大錢。
    25
     樓主| 發表于 2008-4-22 09:18:24 | 只看該作者
    26、二次革命論 二次革命論即“6天革命”與“14天革命” “6天”指的是母豬從下產床到再次發情的時間間隔,也稱空懷期、催情期,在這樣短暫的幾天內,我們必須抓好短期優飼,從營養上添加能誘導母豬發情、排卵的物質,目的使母豬產出較多的卵子,多受胎;對于初產母豬,還要在斷奶后注射PMSG進行藥物催情,以解決初產后發情延遲和二胎產仔少的問題。 在這一時期重要的任務是:母豬發情觀察和發情鑒定,這是適時配種的關鍵所在。在適時配種基礎上,公豬精液質量會直接影響配種結果,所以隨時檢查公豬精液的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有資料表明,配種受胎率與母豬哺乳期的飼養有一定關系,因此空懷階段的營養與哺乳期飼養總是相聯系的。這就為情期受胎率高低的分析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母豬在配種完成后進入妊娠期,18天后,最多30天基本可以確定母豬是否受胎。所以,在較長時間的分析中,母豬情期受胎率反應了兩方面的飼養管理的問題:一是母豬空懷期。一是母豬哺乳期。 對于異常發情和反復發情的母豬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要采用藥物或其他方法盡快使其受孕。如果仍然不能奏效,就要對其做出處理意見,盡快淘汰。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無效母豬飼養日,提高母豬平均年產仔窩數,并且縮短母豬從斷奶到配種之間的平均時間(斷配間距)。 “14天”指的是仔豬從28天斷奶到42天這段時間,因為斷奶是仔豬自出生后的最大應激因素。仔豬斷奶后的飼養管理技術直接關系到仔豬的生長發育,搞不好會造成仔豬生長發育遲緩、仔豬腹瀉、發生水腫病,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極易出現這樣的問題:1、斷奶仔豬掉膘。斷奶仔豬由于斷奶應激,斷奶后的幾天內食欲較差,采食量不夠,造成仔豬體重不會增加,反而會下降。斷奶后第1周仔豬的生長發育狀況會對其一生的生長性能有重要影響。據報道,斷奶期仔豬體重每增加0.5kg,則達到上市體重標準所需天數會減少5~7天。 2、斷奶仔豬腹瀉。斷奶仔豬通常會發生腹瀉,表現為食欲減退,飲欲增加,排黃綠稀糞,導致體重出現負增長。 因此在這個階段需采取措施盡量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1、減少應激。斷奶后,母豬離開產房,仔豬仍在產房停留1周;斷奶前、后的仔豬日糧一致,即斷奶前的補飼料在斷奶后仍喂1-2周。 2、控制環境溫度。斷奶后1周內,小環境應有保溫區,溫度不低于27℃ 保證仔豬生活環境清潔、衛生、無污水,有毒有害氣體不超標。設置躺板,以免受潮或高床下賊風穿過。 3、補飼料應添加酶制劑、有機酸(1%-2%)、乳清粉或乳糖、玉米油/大豆油/魚油、益生素等微生態調節劑,使補飼料營養全面,適口性好,更加適合仔豬的消化系統。補飼料品質優,不受霉菌毒素污染。 4、斷奶前1周,應逐漸減少仔豬哺乳次數及斷奶前3天,降低母豬采食量,以增加斷奶前仔豬采食補飼料量(200克左右)。 5、斷奶后3-5天內,適當控制仔豬采食量,防止過食造成消化不良。補飼料應以少量多次填入料槽,以防飼料吸水后霉變或細菌污染。每次剩余的補飼料應及時清掃喂母豬。 6、斷奶前后應提供充足清潔衛生飲水(乳頭飲水器水流量不低于250ml/min,且乳頭飲水器高度合適),斷奶后3天內,最好提供富含葡糖、電解質多種維生素給仔豬飲水。 7、預防母豬乳房炎,因為乳房炎會延長仔豬對母豬的依賴性,導致斷奶后腸胃消化不良。
    26
     樓主| 發表于 2008-4-22 09:18:52 | 只看該作者
    27、論精細與粗放 六馬精細管理經驗引起了多數同行的贊賞,但也出現了另一個論調,六馬是什么條件,我們沒有那么好的條件,是不會像六馬那樣做到精細的,所以六馬的成績我們不服。 我這里說,精細不是條件好壞的體現,而是一種觀念,我認為越是條件粗放的豬場越要精細。 1、對溫度來說,豬需要的是一個舒適的條件,不一定必須是熱風爐才能達到,煤爐、水暖、太陽能等都能達到豬對溫度的需要,但是這些對于我們來說更難,操作難度更大。所以,我們在處理時更要精細每一道工序,精細每一項工作,如熱風爐設計先進,調好儀器,按時添火即可,一個鍋爐可以滿足幾個甚至十幾個豬舍的需要,而普通煤爐則難得多,需要升火,需要壓火,需要防止煤煙,需要防止熄火等。 2、對于消毒來說,水泥地面清理容易,沖洗容易,消毒也容易;而磚地面、土地面的難度就大得多,如果再加上粗心工作,其消毒效果是不可能好的,病也更容易發生。 3、對于營養來說,條件不同時豬需要的營養配比也不同,如高溫時能量濃度可低些,低溫時則要相應加大能量比例,這需要技術人員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 對疾病控制來說,料中加藥不能通過攪拌機將藥和料攪勻,就需要人工攪拌時更要操作到位,不能減少工序。 粗放的條件不允許粗放的管理,條件差的豬場更需要精細管理,用人的努力來彌補設備的不足,豬場仍可以達到理想的境界。 讓結果說話,粗放條件下養好豬更具有說服力;但粗放條件下養不好豬,只能說明我們無能,只能說明我們沒有盡到全力。
    27
     樓主| 發表于 2008-4-22 09:19:19 | 只看該作者
    28、論養豬業的大鍋飯 大鍋飯的危害人們都很清楚,但現在養豬行業仍存在大鍋飯現象,大到一個集團公司,小到豬場的一個生產車間,同樣也會造成相當大的危害。 一、大鍋飯現象 現象之一:公司有肉聯廠、育肥場、種豬場、飼料廠、獸藥店、甚至有油脂廠(生產豆粕)等,公司要求所有分廠必須用公司本單位的產品;一位老總這樣說:“飼料廠、獸藥店賣飼料、獸藥給豬場有利潤,種豬場將種豬賣給育肥廠有利潤,育肥場將豬賣到肉聯廠也有利潤,肉聯廠賣肉到社會也有利潤”。結果是這樣嗎? 結果獸藥店進藥價高質劣,飼料廠生產的飼料不符合要求,種豬場的種豬外銷不成可以內部消化,育肥場的肥豬不管質量都能賣上好價錢,到肉聯廠因肉質等原因出現虧損,資金不能及時回收,又影響到豬場生產和飼料廠獸藥店的采購,惡性循環。曾有一個公司飼料廠因進發霉玉米而導致一個三萬頭豬場損失近五十萬元;但由于是同一個部門,有面子關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現象之二:豬場內各階段轉群,沒有標準,到日期就轉,弱豬從產房轉到保育、再到生長育肥,產房保育都只注重數量,不重視質量,盡管暫時有高的成活率,但到育肥死亡率高了,損失更大。正常豬場生產指標一般是:產房成活率92%,保育97%,生長育肥98-99%;現在的豬場往往是產房成活率高于95%,保育和生長成活率卻低于95%,形成明顯的倒掛。 現象之三:階段內的大鍋飯。這個問題以種豬段最明顯。因為種豬舍工作由不同的環節組成,公豬飼養、母豬飼養、配種、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每一個階段都會對最后的產活仔數有影響,但平時每一環節工作是否到位不是短時間能發現,特別是在妊娠期間。 類似大鍋飯現象還有很多,只要是有大鍋飯的地方,就會有損失,所以大鍋飯必須取消。 二、取消大鍋飯 1、取消行業間大鍋飯 (1)取消統配制度 每一個單位都有權選擇自己適宜的產品,而不是由公司統一調撥。 (2)給每一單位自主權。 (3)以利潤為衡量指標,每一個單位都是獨立的經營實體。 我曾對一個萬頭豬場場長說過:“如果你能爭取進料自主權,我幫你每年上交利潤增加十萬。”但沒有成功,因為上級不愿放權。 2、取消場內各車間大鍋飯 (1)成本管理制度 (2)嚴格的豬群周轉標準 (3)績效工資制度 3、取消車間內大鍋飯 科學的進步使這一問題變為現實。公豬飼養及采精員的工作可以由精液化驗員驗證;配種員的工作效果可以通過妊娠測定儀在配后28天確定(用B超測孕,準確率很高);妊娠飼養員的成績則是由妊娠豬產仔率及產仔窩重來衡量。這樣將種豬車間分成幾個不同的生產段,妊娠飼養員又可以單獨核算,每個人的工作都很明確,積極性提高了,生產成績必定提高。 找一下我們自己的豬場,找一下生產的各個環節,如果存在大鍋飯現象,請馬上中止,讓多勞多得的分配制度在養豬場得到體現。
    28
     樓主| 發表于 2008-4-22 09:19:36 | 只看該作者
    29、養豬的“木桶理論” “木桶理論”已是家喻戶曉的常識,組成木桶的不同木板的高度決定可以盛水的數量,木桶盛水的量由最低一塊木板決定。 今天要說的,影響木桶盛水量的因素并不單純是木板的高度。木板之間結合不緊密,水會從縫隙中漏出;如果木桶底部出現漏洞,或與桶壁結合不嚴,水會從底部漏出;如果將木桶傾斜,水會從最低處流走等。 在豬場,可以這么比喻:木桶的底是豬場資金運作;木桶的木板是各個不同的生產車間,如食堂、飼料車間、維修、種豬、產房等;而管理則是桶壁上圈住木板的那道箍。 不可能每個木板的長度相同,要多盛水,可以將桶傾斜,讓較短的木板處于最高處。 不可能每個生產環節都那么緊密,但是管理的箍可使它滴水不漏。 不可能每個桶底都有足夠的厚度,但只要平整,和桶壁結合緊密,水也可以不漏出。 反之,讓短板處于最低處;板與板之間有縫隙;桶底雖厚,但與壁之間有縫、有洞;水也會跑掉。 所以,經營一個豬場,可以個別環節有缺陷,但可以通過合理的資金運作、到位的管理和向薄弱環節傾斜的政策,那么這個豬場也會變得令人滿意。 希望豬場能夠做到:取長補短,加強管理,照顧弱項,更要保證有足夠的流動資金。
    29
     樓主| 發表于 2008-4-22 09:19:57 | 只看該作者
    30、論豬場的制度 豬場是一個工種很復雜的行業,一個萬頭豬場大約需要十四種以上不同的工種,這給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所以人們就想起了建立起一套制度,由制度來管理豬場。 曾有一個豬場,場內各種制度多達三十多種,但生產還是一塌糊涂,連年虧損,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制度本身并沒有錯誤,但問題是制度能否貫徹落實,能否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管理好豬場必須有相應的制度,法制的效果永遠大于人治。但制度是由人制定的,也是由人執行的,制度能否落實到位比制度本身更重要。從豬場管理的角度來說,制度豬場管理的硬件,而真正起作用的是執行力,執行力是軟件,缺乏軟件的硬件只能是一個空殼,再好的制度也沒有用。 不要迷信一個好的技術人員就能振救一個豬場,制度也不是萬能的。豬場需要制度,更需要實施制度的執行力。把制度不折不扣地執行,才會使豬場變得完美。
    30
    發表于 2008-4-22 18:10:06 | 只看該作者
    太好了,感謝樓主的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4 23:3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遥县| 抚宁县| 道真| 建瓯市| 兴国县| 苗栗县| 南漳县| 修文县| 定西市| 昌黎县| 山西省| 宜兰县| 永和县| 开阳县| 石河子市| 勐海县| 醴陵市| 文安县| 金塔县| 新密市| 英吉沙县| 封丘县| 四川省| 都江堰市| 泰来县| 邯郸县| 容城县| 东乡族自治县| 思南县| 洪湖市| 德兴市| 温州市| 临沂市| 静乐县| 西峡县| 滨海县| 景德镇市| 凤冈县| 龙南县| 嘉荫县|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