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我們飼養過程中母豬每胎產仔平均數僅有10~12頭,而且仔豬成活率較低,母豬使用年限較短,能達到30頭斷奶仔豬出生率的的僅僅是那些管理比較到位的大型飼養公司,一般規模小的養殖場則很難達到。差距這么大,這又是為什么呢? 一、如何提高配種成功率? 盡管由于季節、發情時間、年齡、個體的生理狀態等差異,沒有標準的配種時機,但有些數據還是可資借鑒。如下: 1.靜立發情→公豬在場→后備母豬→18-24h后作第一次輸精,間隔12h第二次輸精 2.靜立發情→公豬在場→經產母豬→①3-4天發情,24h后第一次配種,間隔12h再次配→②5-7天發情,12h第一次配種,間隔12h再次配→③7天及以上發情,有發情跡象即配,不受則強配,8-12h再次配 3. 靜立發情→公豬不在場→后備母豬→靜立后反應6-12h第一次輸精,12h第二次輸精 4. 靜立發情→公豬不在場→經產母豬→母豬已經超過輸精最佳時間,出現靜立反應后馬上配 5. 靜立發情→地方品種→均推遲6h配種 6. 靜立發情→丹麥經驗→斷奶后查到母豬發情立即配種,隔24h再次配種。 二、影響配種成功率的因素 1.經產母豬斷奶膘情(后備母豬自身發育); 2.配種發情鑒定、時機把握; 3.公豬精液品質、授精時公豬是否在場; 4.配種人員的技術、人工授精次數; 5.配種時和安胎期母豬的環境 6.安胎期飼喂量、生殖營養的添加 三、決定受胎率高低和產仔數多少的關鍵: 1.公豬提供品質優良的精子, 2.母豬多排出能夠受精的卵子 3.公母豬在適宜的時間內交配,使卵子大部分或全部有機會受精 注意:首先應掌握母豬發情排卵規律,然后根據精子和卵子兩性生殖細胞在母豬生殖道內保持受精能力的時間來全面考慮。 四、母豬產仔數少主要的原因 1.自排卵數少,卵子活力差,受精率、受胎率低; 2.仔豬成活率低主要源自仔豬初生體重小、仔豬發病率高; 3.母豬使用年限較短主要源自母豬健康程度差且產科疾病多。 五、如何提高母豬產仔率 1.母豬的選擇 A體型良好,背部平直或者微傾,腹部大而松弛,生殖器官發育良好,外陰大小適中、下垂。 B乳房發育良好,奶頭的排列整齊且均勻,有效乳頭在7對以上,奶頭飽滿,無瞎奶頭、副乳頭,并且還要求種母豬發情排卵正常,健康無病。 2.適時配種 適時配種是提高母豬配種受胎率的重要手段,日前各養殖場都采用人工授精技術,該項技術的應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母豬的配種受胎率和產仔數。 后備母豬的適時配種時間一般在8~9月齡,此階段的后備母豬已達到了體成熟和性成熟,最佳配種期母豬的表現主要為興奮不安后變得安靜,接受其他豬的爬跨,出現表立反射,陰戶紅腫逐漸消失起皺,顏色變為淡紅色或紫紅色,分泌物變得黏稠,可拉絲。 當母豬開始發情時,要密切注意其陰戶的變化,及時安排公豬到位。 A在發情當天喂生鮮雞蛋,早、晚各2只,連用2-3天。 B正確掌握配種時間: 陰戶的顏色變化:淺紅----桃紅----深紅 ----紫紅----褐紅。(陰戶呈深紅色-----配種) ‚陰戶的腫脹變化: 微腫----腫脹----高度腫脹----小皺紋 -----大皺紋---腫脹消失。(小皺紋時配種) ƒ粘液的變化:無色、稀薄----微黃色、稍粘稠(配種 ) C.合理的配種方式:最好兩頭公豬交替使用,間隔5-6小時配種1次,配種2-3次,可產仔12頭以上。
3.母豬群的管理 母豬的產仔數、仔數的活力以及母豬的繁殖性能與母豬的年齡、胎次都有著重要的關系,通常初產母豬的繁殖性能較經產母豬差,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繁殖力提高,在3~6胎次時為最高,9~10胎次以后則開始下降,要及時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豬,同時,還要及時的補充后備母豬,使整個豬群保持較高的繁殖力。 4.母豬飼養管理 保持飼喂量和營養的濃度。要根據母豬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飼喂,對于個別偏瘦的母豬要適當的加料,對于體況過肥的母豬則要適當減料,使其保持中等偏上的膘情。避免發生應激反應,嚴禁飼喂發生霉變的飼料,做好夏季防暑和冬季的保溫工作,防止母豬間發生打斗而引發流產。 作者:佚名 來源: 恒佳養豬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