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母分群的措施 (1)調整日糧營養水平,公雛日糧的蛋白質含量可提高到25%,并適當添加賴氨酸,提高飼料轉化,母雛蛋白質可降低到21%。 (2)公雛舍溫比母雛舍溫高1℃-2℃;后期則低1℃-2℃;以促進羽毛的生長。 (3)公雛墊料要厚,一般應有15-20cm厚。 (4)按經濟效益分期出欄,母雞生長速度6-7周就下降,而公雛到8-9周齡才下降,下降后增重慢耗料多,根據市場要求應分別適時出欄。 十三、捉雞和運雞 研究結果證明50%-60%的肉雞品質下降是由于撞傷造成的,其中30%的撞傷發生在胸部,而這些撞傷中90%是發生在抓雞,裝卸雞和屠宰掛雞過程中發生。 因此,想盡量減少肉雞等級下降,捉雞和裝運雞必須嚴格遵守以下步驟: 1、雞場設計建筑和駕駛通道合理分布,以便裝車簡易、迅速。 2、雞籠籠口平滑,無尖銳棱角,移出通道上可移開的障礙物。 3、抓雞前8-12水時停喂,但不能停止供水。 4、抓雞時應盡量減少光照強度,或者使用藍色燈泡降低雞的視覺。 5、盡量保持安靜,以免雞群驚動造成擠壓,盡量安排在夜間進行。 6、抓雞一定要抓雞的水腿以下的部位,每手不得超過4-5只,裝籠時輕拿輕放,不得往雞籠扔雞,以免碰撞致傷。 7、一般要在夜間裝籠運輸,運輸時注意通風,途中不得停留。以防隨時造成損失。 如遵照以上要求做,可減少撞傷及控制造成肉雞等級下降的各種因素。 十四、死雞處理 死淘雞往往成為疾病的傳染源。因此,飼養員必須經常在雞舍觀察,一發現死淘雞時,就立即焚燒或葬埋,絕不允許停留在欄內、飼料間或雞舍周圍。 死雞的處理方法相對較少,現介紹以下幾種常用方法: 1、深坑掩埋 死雞不能直接埋入地坑內,易造成污染,應建立用水泥板或磚塊切成的專用深坑,深坑蓋采用加壓水泥板,一個1.83米直徑×11.83米深的深埋井對一個10000只肉雞的雞場就足夠了。 2、焚燒處理 一個效果理想的焚尸爐可能是最好的死雞處理方法。以煤或油為燃料,在高溫焚燒爐內將死雞燒成灰燼,可避免水及土壤污染。 3、飼料化處理 如能在徹底殺死病原菌的前提下,對死雞作飼料化處理,則可獲得優質的蛋白質飼料。 4、堆肥處理 通過堆肥發酵處理,可以消滅病原菌和寄生蟲,而且對地下水和土壤亦無污染。 十五、雞場的生物安全 1、所有的雞舍必須用高壓水龍頭徹底清洗干凈雞舍中所有的工具如電扇、料槽掃帚等都必須清洗; 2、所有的雞舍必須用殺死重要病原的廣譜清毒劑消毒; 3、雞舍間互不相通,以避免大小雞間的交叉感染,不建義在雞舍下面建糞池; 4、當不同日齡的雞養在同一雞場時對雞的看護必須從最健康的雞毛開始(通常是最小的雞)。在衣服、靴子未經適當的清洗和消毒前,工人不可以從大雞舍再回到小雞舍; 5、工人進雞舍時必須始終穿干凈的衣服和靴子。與大雞式產蛋雞接觸過的人,必須洗澡后方可進入小雞舍己救人; 6、非必要的人員不得進入雞場,參觀者必須遵守上述各條規則; 7、保證雞場人員不與外面的雞群接觸; 8、與其它養雞單位離得越遠越好,這樣可以減少疾病傳播的危險; 9、積極采取措施控制老鼠、蒼蠅和流浪的動物。一旦出現老鼠,應使用滅鼠藥或利用防鼠雞舍來清滅和控制它; 10、 外界的車輛不得進入,除非經過清洗,消毒; 11、 發現死雞應立即拿出雞舍并立即處理; 12、 裝卸車設備應放在雞舍防護帶以外; 13、 雞舍外圍應建防護帶,以隔離不必要來訪的人,寵物和野生動物; 以上生物安全措施也適用于任何日齡的隔離飼養雞的操作規程。任何降低生物安全性的做法都將增加疾病傳播的危險性,或失去采用隔離飼養的伏越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