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雛 1、育雛方式 熱源供應可采用煤氣、石油、電、煤、或其它燃料等,供熱方式有: (1)局部供熱方式——雛雞有中心熱源并有較高的非加熱區環繞。 (2)全舍供熱方式——將整幢雞舍供熱至同一溫度。 (3)綜合供熱方式——雛雞有一供熱中心,其余空間另行加溫。 (4)部分雞舍育雛——在頭10~14天采用纖維或塑料封閉雞舍的一部分于較小的面積育雛。該育雛區可以是于雞舍一側圍一狹長地帶,也可以是于雞舍中心或一端橫跨雞舍的一部分。在育雛階段,通常占用雞舍全部面積的1/3到1/2。良好的通風和完善的管理是部分雞舍育雛成功的主要因素。 2、育雛期飼養密度 (1)每500-600只雛提供一個煤氣育雛器或保溫傘。 (2)每750-850只雛提供一個具1000只雛容量的燃油雛器。 (3)每850-950只雛提供一個具1000只雛容量的燃煤或焦碳育雛器。 (4)每700-900只雛提供一個具1000只雛容量的紅外線或氣體輻射熱育雛器。 3、溫度要求 為保證雛雞一開始就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溫度,在進雛前一、二天即開始加溫,保溫傘邊緣溫度要求達32℃-35℃,室內溫度達20℃-25℃并保持穩定。一般要求,在育雛器的邊緣,墊料上方5cm地方測溫度,雞舍內每30米放一個溫度計。適宜溫度范圍見表1: 表1、育雛器溫度范圍
注意事項: (1)良好的溫度保證是育雛成敗之關鍵,因此育雛溫度應保持平穩,適時降溫,工作人員每天必須檢查和記錄溫度變化,細致辭觀察雞的行為,以雛雞不擠堆、靠近熱源及不遠離熱源張翅喘氣面均勻散布地面,食欲旺盛為佳。 (2)在雞群產生應激或疫苗接種時,育雛器溫度應比正常要求的溫度大約提高2.5℃,直到雞群健康恢復正常為止。 (3)準確校正溫度計,結合雛雞動態進行施溫。 4、溫度調節 供溫的同時不可忽視舍內空氣的濕度,在育雛前期溫度在30℃以上,如濕度較低,易造成雛雞脫水,而后期如濕度過高,導致球蟲和霉菌繁殖,嚴重影響雛雞的健康。雛雞需要的適宜濕度范圍見表2: 表2、雛雞的適宜相對濕度與極限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