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磷脂的組成成分復雜,主要含有卵磷脂(約含34.2%)、腦磷脂(約含19.7%)、肌醇磷脂(約含16.0%)、磷酯酸絲氨酸(約含15.8%)、磷脂酸(約含3.6%)及其他磷脂(約含10.7%)。其中最主要的3種磷脂為: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膽堿組成;腦磷脂,與卵磷脂的結構相似,它含的氨基醇是乙醇胺而不是膽堿;肌醇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肌醇構成。大豆磷脂在畜禽體內脂肪代謝、肌肉生長、神經系統發育和體內抗氧化損傷等方面發揮很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大豆磷脂作為飼料添加劑代替部分脂肪已初步應用于飼料工業。 1大豆磷脂的理化性質 純凈的大豆磷脂在高溫下是一種白色固體物質,由于精制處理和空氣接觸等原因而變成淡黃色或棕色。大豆磷脂溶于油脂、脂肪酸和苯、乙醚等有機溶劑,部分溶于乙醇,極難溶于丙酮和乙酸甲酯,不溶于水。磷脂具有親水膠體的性質,遇水時能吸水膨脹,從而使其在油脂中溶解度大大降低,從油中析出。在磷脂分子中,有磷酸根和氨基醇親水基團及碳氫鍵疏水基團,故磷脂能起表面活性劑作用,能使水、油兩個不相溶的相形成穩定的乳膠體,這是因為磷脂在水、油兩相之間形成一個界面層而降低油與水之間的表面張力,成為很好的乳化劑和分散劑。磷脂在空氣中或陽光中不穩定,易氧化酸敗而變黑,但在油脂中卻比較穩定。磷脂的耐熱性能較好,但溫度超過150℃會逐漸分解。磷脂在酸堿條件下易水解,其產物為脂肪酸、甘油、磷酸、氨基醇及肌醇等。 2大豆磷脂的種類:根據大豆磷脂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將其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2.l天然粗制磷脂它是由大豆精煉油的副產品(油腳)真空脫水而制得,亦稱為濃縮大豆磷脂。產品的丙酮不溶物(磷脂和糖脂)含量為60%~64%,大豆油含量為36%~40%。 2.2改性大豆磷脂它是由濃縮大豆磷脂經化學改性而制成,具有較好的親水性和水包油(O/W)乳化功能。改性方法主要有3種:物理法、化學法和酶法。其丙酮不溶物含量與天然粗磷脂含量相同,但其乳化性和親水性能較濃縮大豆磷脂有顯著提高,因此在飼料添加性能、液體飼料制備和能量的消化吸收方面有更大的優勢,在飼料中應用廣泛。 2.3粉末大豆磷脂它是濃縮大豆磷脂經丙酮脫除油脂后的高純度磷脂產品,也稱脫油磷脂粉。色澤為米黃色或淺棕黃色,呈粉粒狀,丙酮不溶物含量為 95%~ 98%。 2.4精制大豆磷脂經丙酮沉淀制得的粉末大豆磷脂可經乙醇油提進行純化,乙醇處理后分為醇溶部分和醇不溶部分。醇溶部分磷脂酷膽堿含量高,增強了其親水性,是O/W型乳化劑;醇不溶部分分為磷脂酸乙醇胺和磷脂酷肌醇,是W/O型乳化劑。 2.5磷脂油是植物油和脂肪酸稀釋的磷脂產品,粘度低,易于泵送或噴涂。磷脂含量一般為30%~52%。 2.6粉狀大豆磷脂是液態磷脂加載體而形成的固體粉狀產品。磷脂含量為 10%~50%。 2.7漂白大豆磷脂粗磷脂經過過氧化氫漂白后進一步脫水所得的產品,含水量小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