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偏緊難改整體寬松 據3月10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供需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10/2011年度美國大豆庫存消費比為4.17%,全球大豆庫存消費比為22.7%。以國際公認的17%—18%警戒線來看,全球大豆供需平衡,略顯寬松;美國國內大豆供需屬于極度偏緊局面。美國大豆供需偏緊是CBOT大豆自2010年7月份以來上漲的基礎。作為全球大豆價格的定價中心,CBOT大豆更多體現了美國國內大豆供需情況。在美國4327萬噸出口量中,中國進口美豆的比例超過了50%,同時中國2010/2011年度大豆期末庫存達到了1631萬噸,遠高于中國一年的大豆產量。中國成為了美國大豆的倉庫。 美國借助CBOT定價中心炒作美國大豆供需偏緊局面,高價銷售大豆以博取利益最大化。目前南美大豆上市在即,美豆面臨著低價南美大豆競爭的局面,為能夠保持美豆的競爭優勢,CBOT大豆價格下行為必然趨勢。CBOT大豆價格后期走勢將更多體現全球大豆供需局面。 中國需求或將減緩 中國3月10日發布的貿易數據顯示,由于春節影響,2月份中國出現了73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而原本預期將出現49.5億美元的順差。中國貿易數據疲軟,市場對中國未來需求表示憂慮。同期,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進口大豆232萬噸,為近28個月來最低。 美國農業部3 月10日周度出口報告數據顯示,截止到3月3日,大豆銷售合同數量高達3980萬噸,同比增長11%,已完成年度出口計劃的92%。截止到目前,本年度大豆裝船量同比增長3%,未執行合同數量同比增長69%。緩慢的裝船量以及巨量的未裝船作物引發了市場到底會有多少舊季作物將被裝運,并且會有多少舊季作物被調整至新季作物年的疑問。截止到3月3日,中國還有近600萬噸大豆未裝船,若中國取消300萬噸訂購量,或轉向南美,美國大豆2010/2011年度的庫存消費比將升至7.7%。以上假設在具有價格優勢的南美大豆面前是完全可能出現的。 從國內情況分析,中國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大豆進口量為2210萬噸,同比增長28%,在過去10年間,中國在年度頭5個月里會進口全年大豆進口量的35%。不過,在大豆進口量大幅增長的同時,與此形成顯明對比的卻是國內豆粕、豆油需求疲軟。春節后至今,國內豆粕終端需求持續清淡,部分工廠豆粕出現嚴重“脹庫”乃至“憋?!钡默F象,多數中小飼料企業的豆粕庫存可用至3月下旬,國內沿海工廠豆粕現貨價格已經跌破春節前低點。從豆油來看,隨著豆油消費淡季的到來,國家調控物價政策的持續進行,以及豆油商業庫存的上升,國內豆油現貨價格正在從高位回落。今年上半年預期到港的進口大豆完稅估算成本偏高在4600—4700元/噸,若未來豆油、豆粕價格不能上漲,沿海油廠的大豆壓榨虧損區間將高達350—450元/噸,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未來大豆需求量將會減緩。 綜合以上分析,因南美大豆上市在即、中國需求減緩,大豆價格積弱難返,若3月底美國農業部作物預期播種報告不能支撐大豆價格,則大豆價格弱勢將會持續至美國大豆天氣炒作之時。從技術上看,美豆5月合約若跌破2月低點1300美分/蒲式耳一線,則下方空間看至1200美分/蒲式耳。 ?。ㄗ髡撸贺碓矗褐腥A油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