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豬流感 豬流感多發生于冬春兩季,呈地方性流行。該病的發病率高,潛伏期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豬發病初期突然發熱,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或廢絕,常橫臥在一起,不愿活動,呼吸困難,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發病期治療不及時,則易并發支氣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增加豬的病死率。 預防該病應鋪墊和勤換干草,定期用5%的燒堿對豬舍消毒。注意天氣變化,遇有降溫要及時采取保溫措施。防止易感豬與感染的動物接觸。用豬流感佐劑滅活苗對豬連續接種2次,免疫期可達8個月。該病無特殊藥物治療,只能采用對癥治療的藥物來減輕病情,同時服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以避免繼發感染。可試用復方嗎啉片或復方金剛烷片及板蘭根沖劑防治,用量根據豬的體重和藥品的含量確定。對病重豬可合用青霉素和鏈霉素,另加病毒靈同時肌注,每天2次,連續注射5天。在飼料中添加2%的抗生素和抗菌素,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4.4 仔豬水腫病 仔豬水腫病是一種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斷乳后仔豬的腸毒血癥。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季節多發,流行較廣泛,致死率高達80%以上。 該病主要發生于斷乳仔豬,尤以斷奶后5~15天、生長快、膘情好的仔豬發病多。該病主要因斷奶后飼料突然改變,引起腸道微生物群變化而導致發病。另外,生活環境和氣候條件的變化,飼料中單純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等也都是致病因素。 該病發病突然,暴發初期常見不到臨床癥狀病豬就突然死亡。發病稍慢的早期表現為精神沉郁,不食,眼瞼、頭部、頸部和肛門等部位水腫,有時全身水腫,指壓留痕。病初病豬有神經癥狀,表現為興奮、轉圈、心跳增快、震顫、共濟失調、叫聲嘶啞,后期發生后肢麻痹。急性病例4~5小時死亡,多數在1~2天內死亡。年齡稍大的豬,病程可延長到5~7天。 補飼含硒和抗菌素的添加劑,給斷奶仔豬適量飼喂大蒜,斷奶時適當減少飼料飼喂量,一周后再足量飼喂等,對預防該病有良好的效果。如因缺硒誘發水腫病,可用0.1%的亞硒酸鈉按每千克體重1ml肌注,每日1次,連續注射3天。治療可用安維糖注射液,每頭豬腹腔注射40~60m乙在治療的同時停喂精料,加喂青料,并加強運動。也可選用地塞米松磷酸鈉、磺胺嘧啶及維生素c注射液大劑量注射。治療時還應配合利尿、緩瀉、排毒,用速尿針劑肌注;灌服鹽類瀉劑如硫酸鎂、硫酸鈉、人工鹽和大黃末、碳酸氫鈉,每日1~2次,連續5天。 本文內容由 qbyte 提供 |
去看了,資料非常豐富的地方,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