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飼料業是畜牧業發展的支撐產業,又是養殖產品安全的源頭保障。2007年中央1號文件對畜牧業和飼料業給予了高度重視。以強調健全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時明確提出,健康養殖業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轉變養殖觀念,調整養殖模式,做大做強畜牧產業。按照預防為主、關口前移的要求,積極推進健康養殖方式,加強飼料安全管理,從源頭上把好養殖產品質量安全關。發展健康養殖業,是建設現代畜牧業的目標,也是飼料工業的服務目標。 1、國際飼料標準在提高 2006年世界前5位飼料生產大國美國、中國、巴西、墨西哥和日本飼料產量占全球飼料總產量的50%左右。產量增加主要來自幾個飼料大國,如中國和巴西,其他也有相應增長。國際化的食品生產和消費將推動飼料工業全球化進程。但是,各國處于對動物健康和福利的保護,對他國飼料和食品的進入進行了相應的限制,因此,飼料工業全球化目標的實現有待時日。食品法典中國際飼料法律的出臺,將有利于擺脫食品安全所制定的各種壁壘。然而,飼料原料和能源價格上漲將大多數飼料企業的利潤空間壓縮到極點。飼料成本的增加和禽流感所引起消費恐慌影響了全球飼料需要量,但是城市化所帶來的對肉、蛋、奶等需求的增加為飼料工業發展帶來推動力。 沙門氏菌、二惡英以及瘋牛病、禽流感等因素引起的消費恐慌仍然影響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不管成熟還是正在發展的市場,都經受這種危機的威脅。國際飼料工業聯合會、聯合國糧農組織、歐盟25國、美國、中國、巴西的飼料工業協會正努力建立安全理念:消費者應該有可信賴的安全食品,安全食品要求安全飼料。國際飼料工業聯合會四大理事國的工作對聯合國官方《食品法典》中《良好動物飲料生產規范》的出臺起到很好推動作用。該法典目前是飼料、飼料原料、糧食國際貿易爭端的仲裁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在制訂《飼料手冊》,這將對出口飼料和用于生產出口食品的飼料產生直接的影響。 2、當前飼料業形式 2006年,我國飼料工業克服高致病性禽流感、豬高熱癥等動物疫情和瘦肉精中毒、蘇丹紅鴨蛋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不利影響,仍呈現產量、產值雙增長,全國飼料工業總量達1.11億噸,但漲幅處于近三年來最低,豬飼料明顯減產。其中豬配合飼料總產量2397萬噸,同比下降6.4%;豬濃縮飼料總產量1354萬噸,同比下降5.6%;豬預混料總產量264萬噸,同比增長3.9%。2007年畜牧業行情復蘇,飼料業發展空間巨大。 我國蛋白質飼料資源仍然顯得相對不足,盡管市場低迷,但大豆、魚粉供應仍然依賴進口。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06年國內大豆產量為1550萬噸,較2005年的1635萬噸降低5.2%已連續兩年下降。據海關統計,2006年國內進口大豆總量為2827萬噸,同比增長6.3%,再創新高;2006年共進口魚粉977萬噸,同比減少38%。 在我國這樣以豬肉為食品消費主體的國家,十一五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怎樣發展豬業和飼料業,如何實現生豬健康養殖和保障食品安全等成為行業值得研究和深入探討的重點問題。 3、微生物發酵技術實現生豬健康養殖 3.1、無抗飼料與抗生素問題 近20年來,人類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和開發,然而,至今仍沒有哪種添加劑可以長期有效的完全替代抗生素的使用。高效呼吸膜固態發酵生產無抗生素飼料飼養技術,以各種農副、輕工副產物作為發酵底物,采用獨創的微生物呼吸膜和先包裝后發酵的移動式微生物厭氧固態發酵工藝。低成本規模化生產高活性的有益微生物復合培養物。原料不需要經過消毒可以直接接種發酵,每克成品發酵料中乳酸菌的活菌數可以達到10億個。在我國現有的生豬飼養條件下,在配合飼料中添加15-25%的發酵培養物就可以完全替代抗生素。在基本不增加飼養成本的條件下實現生豬從15kg到出欄的無抗生素飼養,豬肉品質達到歐盟安全肉要求。該技術的關鍵創新點在于發明了一種能使微生物有益菌在自然狀態下保持其高活性的生長代謝的生命呼吸膜裝置,它可以使活菌在自然的條件下以夠長期保持其高活性。巧妙地解決了微生物固態發酵的散熱、厭氧控制,以及包裝、儲運、穩定性等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