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養豬 養豬技術 技術討論 查看內容

    乳豬料最高境界——分四個階段的乳豬料

    簡介
    目前,無論多錢(一萬多)的教槽料,都是一種成分從7天喂到35天的。完全忽視乳豬消化系統的不同發育階段。而一旦更換為小豬料,換料應激、斷奶應激、轉群應激(用乳豬喂料器就沒有)還是難免。
      目前,無論多錢(一萬多)的教槽料,都是一種成分從7天喂到35天的。完全忽視乳豬消化系統的不同發育階段。而一旦更換為小豬料,換料應激、斷奶應激、轉群應激(用乳豬喂料器就沒有)還是難免。而根據乳豬消化系統以及是否哺乳,教槽料是應該分為四個階段的。通過這四個階段的飼喂,由此既可達到補充營養,提前斷奶,又教會乳豬采食非母乳飼料。更重要的是提高成活率、免疫力(這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乳豬料分為哪四個階段呢?
      一.補的階段
      乳豬料的作用,首先是為實現快速生長,實現早期斷奶的目標。提高仔豬成活率、育壯率。因為:眾所周知,光靠奶水是遠遠不能滿足小豬極限生長需要的,而養種豬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最多最好的小豬。而一個全面健康的小豬也會為今后的生長打下了良好基礎,(免疫力強,自然少用藥)。然而,新生仔豬是沒有先天保護性免疫力的,主要靠從初乳中獲取大量抗體產生被動免疫。但是,很多豬場由于管理不嚴、飼喂不科學,造成母乳不足,仔豬得不到“初乳抗體”(不足量)的有效保護;而就算獲得足量的豬初乳,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乳豬最初獲得的“初乳抗體”也在逐漸減弱,而此時乳豬的自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能力還未形成,加上仔豬因母乳不足造成的“乳汁抗體”不足,以及營養不良,抗病力就會大大減弱。特別是:出生7日齡內的這個階段,增強乳豬免疫力及增加營養,就刻不容緩。因此補充營養、補充免疫球蛋白就十分重要。
      二.促的階段
      乳豬在7-21日齡期間,雖然在母乳的作用下,腸道脂肪酶活性幾乎逐周成倍增加,但是,小腸刷狀緣細胞(小腸絨毛)分泌消化酶的作用還很低。而哺乳仔豬因胃底腺不發達,在生理上缺乏產生足夠胃酸的能力,主要還是通過母乳中乳糖發酵產生乳酸以維持胃的酸性環境。一旦斷奶,入住就會因胃酸分泌不足,會使胃內ph值升高,因而胃蛋白酶消化能力下降。由此會對仔豬斷奶造成影響,因此這個階段的乳豬料,必須能夠促進胃酸分泌以及小腸刷狀緣細胞(小腸絨毛)生長。
      三.激的階段
      乳豬料的作用,除了是為實現快速生長,實現早期斷奶的目標。提高仔豬成活率、育壯率。也是為了實現刺激小豬的胃腸,促進胃酸分泌、腸絨毛和凹窩提前出現,避免在腸道沒有經過飼料適應而直接斷奶后被迫采食高抗原飼料而導致腸道損傷,從而嚴重影響養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并影響養殖效益。即 “培育乳豬腸道對非母豬飼料的適應性”。也就是說,哺乳仔豬加喂乳豬料,也是為了激發乳豬對高抗原飼料抗體的產生,以及體液免疫中抗體合成。從而盡快適應低檔飼料,降低養殖成本。
      四.提的階段
      仔豬斷奶后一周內,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凝乳酶等活性下降到斷奶前水平的1/3,除胰脂肪酶外,其它酶要經兩周后才能恢復甚至超過斷奶前水平。因此,斷奶會造成腸道損傷,致使小腸刷狀緣細胞分泌消化酶的作用減弱,免疫功能不完善。而仔豬斷奶后由于乳酸來源中斷,乳酸生成減少,無論采食何種固體飼料,胃液pH值均會立即上升,導致胃中多種酶原(胃蛋白酶、凝乳酶及乳糖酶等)致活能力減弱,飼料中各種養分的消化利用率降低。此外,過高的胃腸pH也為病原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梭菌等)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加之胃酸分泌不足引起胃排空加快,大量未經消化的飼料涌入小腸,加重了小腸的負擔,極易導致仔豬發生吸收不良、炎癥、拉稀和生長減緩等現象。所以,此階段的乳豬料,重在提高乳豬胃酸環境,以及乳豬腸道活性酶的水平。從而順利完成飼料過渡,減少換料及轉群應激。
      這四個階段,側重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不會是從最好逐漸到最不好的。實際上,乳豬料設計有十個突出的矛盾需要平衡,有十五個問題需要解決。而這十個突出的矛盾若平衡不好,十五個問題解決不當。就不可能設計出物美價廉的高檔次乳豬料。特別是:新設計或新推出的乳豬料,無論其效果如何好,一年之內是很難全面打開市場的。而“四階段乳豬料”設計更科學不說。市場推廣具有絕對的優勢。即較容易讓養殖戶接受。
      乳豬料設計需要平衡的十個矛盾
      抗生素與腸道健康的矛盾
      超量抗生素對腹瀉和其他疾病有防治作用,但也可以破壞腸道有益菌,損傷消化道功能,特別是對仔豬腸黏膜損害是是很嚴重的。也就是說,對生長速度有阻礙作用,易產生藥物性便秘。因此,抗生素不僅僅加大養豬成本。也是豬的重要致病因素。事實上,豬的腸胃功能是保障豬機體各器官正常運作的動力源泉。腸黏膜免疫系統是保證仔豬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腸黏膜免疫系統若是損壞,豬就得終生服用抗生素,所以,為了使豬的遺傳力得到最大的發揮以及降低飼養成本,一定要保證豬只從出生到上市,腸道系統的健康完整。豬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發揮最大的生長潛能。
      而且,少量和超量的抗生素都會對豬產生耐藥性;耐藥性產生后,豬以后還可以用什么抗生素呢,乳豬時就使用大量的抗生素,疫病難治,也就不難理解了。而使用抗生素過程中,會使動物機體產生更多的過氧化物,如“自由基”,加劇動物機體組織與器官的損害,使動物主動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而這無疑加大了豬只的用藥,飼養成本通常會增加30-50元。而這還不算掉頭的損失。
      豆粕添加量與仔豬致過敏的矛盾
      直接用豆粕飼喂畜禽它的蛋白質生物轉化率較低,主要是由于豆粕中含有許多抗營養因子。目前已在豆粕中發現了10 余種抗營養因子(ANFS) (如表2),根據熱穩定性可將其分為兩類:熱不穩定性抗營養因子和熱穩定性抗營養因子。前者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聚素、尿素酶和致甲狀腺腫因子;后者包括植酸鹽、脹氣因子和過敏因子等,它們以不同方式對動物生長產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如胰蛋白酶抑制劑(TI)可以阻礙腸道內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且含量也比較高,在豆粕中的含量為2%左右。TI能阻礙腸道內蛋白水解酶的作用而使蛋白質消化率下降,引起惡心、嘔吐等腸胃中毒癥狀;另一方面TI還作用于 胰腺本身,刺激胰腺分泌過多的胰腺酶,造成蛋白質內源代謝損失,導致動物出現消化吸收功能失調或紊亂,抑制了機體的生長;另外,由于胰臟大量地制造胰蛋白酶,可造成胰臟腫大中毒等應激現象。
      根據下面的文章,原則上,乳豬料是不應該加入豆粕的。因為,豆粕中蛋白質的吸收率(不是所謂的消化率),一方面連50%都達不到。另一方面,作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吸收的結果卻是致敏、引起仔豬腸道肥大細胞數量和組胺釋放量的增加,形成短期增重的假象。而這種假象實際上潛伏了更大的危機。因此,乳豬料是應該不加豆粕的(包括膨化大豆)。但是,保育豬、育成豬的蛋白質主要來源卻是豆粕,乳豬階段若是不能產生相應的抗原,突然換料所帶來的應激,也足以使仔豬產生免疫力下降、吸收不良、炎癥、拉稀和生長減緩等現象
      影響仔豬豆粕消化率的研究新進展
      作者:張晶時間:2010-09-20來源:豬業科學
      豆粕是豬的主要蛋白飼料原料,但是豆粕的消化率不僅僅跟豆粕的質量有關,同時也與豬的消化生理特點有關。最常提到的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但是大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以通過熱處理解決,這就是為什么強調豆粕加工要熟化。因為生的豆粕會影響蛋白的消化。但是即便沒有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影響,仔豬對豆粕的消化依然有影響,以下是在一些報道中看到的關于大豆球蛋白致敏情況的信息。
      1 大豆球蛋白的致敏機理大
      豆球蛋白作為大豆中含量最高的抗原蛋白,在仔豬致過敏反應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過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他在食品加工中如何參與凝膠、發泡和乳化特性的形成。至于在畜禽過敏反應方面,則以大豆球蛋白的理化性質、對幼齡動物生長性能的影響等研究為主,而在以單個抗原蛋白為對象探討其對動物的致過敏劑量和作用機理方面還很欠缺。鑒于此原因,并考慮到在所有幼齡動物中,仔豬對大豆抗原的致敏反應最為敏感,因此,以仔豬為動物模型對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進行了研究。試驗中向仔豬日糧中添加不同劑量的大豆球蛋白純品,評定了仔豬的生產性能,進行了皮膚試敏試驗,測定了血清中IgE、IgGl以及細胞因子水平,同時測定了小腸中IgE濃度、肥大細胞數目和組胺含量等指標。結果表明,大豆球蛋白引起仔豬的過敏反應是由IgE介導的Th2型免疫反應,導致過敏仔豬腸道肥大細胞數量和組胺釋放量的增加,造成腸道上皮細胞通透性增加,影響腸道正常功能,導致消化吸收障礙、生長受阻以及過敏性腹瀉。研究表明,仔豬發生過敏反應的程度與大豆球蛋白的劑量相關,相對高劑量可導致更為嚴重的免疫反應。
      β-伴大豆球蛋白的致敏作用
      目前,筆者所在的研究小組對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作用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了亞基水平。用免疫親和層析、基因表達的方法分別獲得了純度大于93%和99%的β- 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亞基。這些高純度樣品的成功獲得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為了探討大豆抗原蛋白致敏作用的內在機制,以大鼠為實驗動物建立了過敏反應模型,將體內與體外試驗相結合,系統研究了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亞基對大鼠的致敏作用。結果發現,在灌服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α’亞基后,大鼠的IgE 和IgGl抗體濃度顯著升(p<0.05),腸道中肥大細胞數量增加,肥大細胞脫粒現象明顯;腸道組織中組胺的釋放率和釋放量增加;淋巴細胞過度增殖,CD4+T細胞顯著升高,血液和脾臟中的IL-2,IL-4和IL-5的分泌量增加。這些免疫反應最終引起小腸炎癥及上皮細胞變性壞死,造成免疫功能和組織器官的損傷及消化吸收不良。因此可以初步推斷,β-伴大豆球蛋白是誘發大鼠免疫機能紊亂而導致過敏反應發生的。該試驗還首次證實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亞基在過敏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
      目前已經證實,大豆球蛋白G1亞基的酸性多肽連和β-伴大豆球蛋白中均含有IgE結合區域,可以抵制熱加工和消化酶的作用,進入機體后通過消化道黏膜被原樣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刺激體內IgE抗體的生成。生成的IgE抗體迅速與消化道
      及全身各組織中的肥大細胞結合,使機體處于致敏狀態。當機體再次攝入相同抗原,這種結合了肥大細胞的IgE抗體與相應抗原再度結合后,激活肥大細胞,使之脫顆粒并釋放生物活性介質。
      3 前景展望
      作為畜禽主要飼料原料的大豆在現實生產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大豆中存在的抗原蛋白是限制大豆利用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以往消除大豆抗原蛋白的致敏作用多集中于研究開發加工處理生大豆的方法,如熱處理、膨化加工處理、熱乙醇處理以及酮制劑處理等,然而,由于大豆抗原蛋白是熱穩定的抗營養因子,以上加工方法還不足以生產零抗原或低抗原大豆。 目前,利用基因消除法將大豆中表達抗原表位的基因去除以培育出無抗原物質的大豆蛋白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轉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證實。目前,大豆抗原蛋白的理化特性逐漸被認識,其致敏作用的機制也逐漸被揭示。盡管如此,許多深層次的重要問題目前仍未得到解決。要真正全面系統地闡釋大 豆抗原蛋白在動物體內的相關作用機理還需要不斷地從動物醫學、免疫學、營養學、分子生物學和蛋白質組學等方面深入探討。只有這些研究從理論上獲得全面突破,才能實現在生產中掌握滅活大豆抗原物質活性的方法,有效監控大豆制品的質量以及保障大豆制品在人類食品和畜禽飼料中的安全與高效利用。
      仔豬料高抗原與仔豬拉稀(下痢)的矛盾
      由于大豆(包括豆粕)球蛋白的致敏作用,以及仔豬自身消化系統的不健全,加上飼料配比不合理,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及鈣含量過高,過多的蛋白質及鈣質難以吸收。加上斷奶應激又降低循環抗體水平,抑制細胞免疫能力,引起仔豬抗病力差、免疫力低等。就很容易感染大腸桿菌、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流行性腹瀉病毒、輪狀病毒等。斷奶仔豬拉稀(下痢)就在所難免。尤其是仔豬斷乳時,由于機體正處于發育關鍵時期,機能尚未完善,加上斷乳仔豬腸粘膜的營養不良及飼料抗原導致腸粘膜過敏性損傷,以及環境、飼料等的改變和病原微生物諸多因素的影響,就會出現導致仔豬食欲降低、消化不良、飼料利用率低、生長緩慢等現象。
      而要特別提到的是,仔豬斷奶后的14天,是豬生長過程中極為特殊的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這個階段易出現兩個現象,一是拉稀(下痢),二是掉膘。特別是下痢,對小豬傷害大,影響了養豬人的經濟效益。小豬下痢一次,恢復到繼續生長狀態需要三天。仔豬斷奶體重常為8公斤,體內多種系統還未生長健全,適應力差。在四天內,體重不增反降到7.5公斤是常見的現象,別看僅僅0.5公斤,要想恢復到8公斤體重,即使精心喂養,也需7天的時間。有人計算過,下痢一次3天,掉膘恢復要7天,這10天的經濟意義是什么?若仔豬售價每公斤20元,多養一天,每公斤飼料價4.5元,10天是45元。仔豬體重差2—3公斤,又少收入四五十元,粗算就是近百元的差距。也就是說,在這十幾天中就少了近百元,而養一頭豬才賺多少錢。由此可見,斷奶后的兩周,是關乎仔豬一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養豬水平得以提高的關鍵點,還是養豬業提高經濟效益的最大贏利點。因此,平衡好仔豬料與仔豬拉稀(下痢)的矛盾,就十分關鍵。
      低成本原料與高抗原的矛盾
      低品質的原料雖然價格較低,但都具有較高的飼料抗原因子以及抗營養因子在里面。但是,乳豬料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激發乳豬對低成本高抗原飼料的適應性。這對矛盾的平衡,目前的乳豬料,平衡的都不是太好。
      深度加工與養殖成本的矛盾
      為了降低低成本高抗原飼料的抗原因子以及抗營養因子,許多廠家采用如熱處理、膨化加工處理、發酵處理、熱乙醇處理以及酮制劑處理等,來降低飼料的抗原性。然而,這樣做不僅增加飼料了成本,而且由于工藝,以及處理劑的味道等,而豬不愛吃。而不吃的教槽料,就算不得教槽料了。業務員將處于何種尷尬境地?所以,這對矛盾若是平衡不好。恐怕得不償失。
      高價原料與養殖成本的矛盾
      目前的乳豬料價格都很高,這除了廠家的價格策略以外,是因為大量地使用高品質的飼料原料所致(尤其是蛋白質及脂肪源)。比如市面上低抗原原料包括黃豆濃縮蛋白、黃豆分離蛋白等植物性原料產品,除此之外如常用的低抗原動物性蛋白原血漿蛋白、血粉、脫脂奶粉、乳清粉……等。但是以配方成本的角度來看,這些原料的價格都不便宜;另外好品質的脫脂奶粉及乳清粉取得不易,常會遇到吸濕結塊的困擾。而養殖是為了賺錢。過分高價的飼料,養殖戶不是不用就是少用(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也就不會再用)。所以,這對矛盾也需要平衡好。
      飼料形狀與浪費及咀嚼的矛盾
      前面我們說過,從乳豬愛吃的角度來說,當以液體飼料為首,微粉末飼料為次,顆粒飼料為末;但液體飼料國內基本沒有而且需要要專用設備進行飼喂,所以難以實用化;微粉料飼喂過程浪費大(粉料喂與的飼料浪費高達20%),而且太微粉了因為部分原料的原因,容易粘嘴巴,采食也麻煩,所以多半以顆粒料為主。但顆粒料也有不利因素,因為乳豬發育開始,牙床嫩且咀嚼肌肉無力,對于硬度比較大和粉末顆粒比較粗的飼料,都不太愛吃。然而,保育料、育成料不僅是干料,而且是生料。絕不可能是液體料或者稀料。乳豬料若是不能教“會”豬只進食保育料,或者產生不必要的應激。那它一定是一款失敗的乳豬料。
      復雜教槽與員工責任的矛盾
      目前的乳豬教槽,大約有三種方式:
      1自由采食
      自由采食優點是飼養員省時、省功、省力,豬只(愛吃的話)采食均勻,乳豬發育相對均勻度好;缺點是一方面飼料浪費較高.不容易及時觀察乳豬采食情況(許多豬場產床補料槽下面被豬拱撒的飼料積累很多,就是這個原因)。另一方面,豬只不愛吃或根本不會吃,而這不僅僅是亂拱浪費,關鍵是影響豬只健康及生長。
      2分次飼喂
      根據豬只日齡一般每天4~6餐,盡量少喂勤添。優點是利用乳豬搶食行為刺激豬只食欲和采食量的增加。分次飼喂飼料新鮮度好,生長發育快,并便于觀察乳豬生長發育,缺點是人工成本相對浪費較高,豬只均勻度稍差。另外時間把握不好也易造成一次過量的采食而發生消化不良性腹瀉。
      3強制補飼
      豬場飼養員在早期把教槽料調成糊狀用手或竹片抹在母豬乳頭上或乳豬嘴里2~3次.強制補飼適應,效果也是較好的。因此在不同的養豬場里如人員、技術、設備
      管理等措施的不當,造成的經濟損失會大于飼料形態差異所造成的損失。而飼養員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均會影響乳豬教槽料的使用效果。如分次飼喂時(尤其是2周齡后)投料的多少、次數,另外補料槽的衛生情況(如酸敗、霉變)等均易造成乳豬的腹瀉。飼養員使用起來不方便導致人力成本增加。
      事實上,豬場飼養員,不可能有極強的責任心的,他們絕不會因為某種飼料或某廠的飼料而改變。
      廉價原料與適口性的矛盾
      每日采食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豬的生長速度,早期增重快的豬,直到上市其體重都保持生長優勢并可提早達到屠宰體重。因此,養殖業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以便確保未來的豬能夠多吃。這也就意味著,提高飼料的適口性是未來畜牧養殖業不可忽略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提高飼料的適口性不僅要了解飼料原料本身固有的品質,以及對飼料適口性產生正負作用的因子。同時也要考慮原料的成本。即開發廉價植物蛋白原料,降低飼料成本。開發新的飼料資源。例如:
      1.菜子粕:含有抗營養因子,嚴重影響菜子粕的適應性。
      ①異硫氰酸酯:有辛辣味。
      ②芥子堿:粕中約含有1—1.5%,其味苦。
      ③單寧:具有苦澀味。
      目前的研究證實,菜子餅粕引起豬生產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食量下降。
      2.棉籽粕:含有較多的棉殼和棉絨,影響適口性。
      3.芝麻粕:焦味。
      4.亞麻仁粕:亞麻籽膠,影響食欲。
      5.肉骨粉、肉粉:豬不喜歡肉骨粉和肉粉的味道,在肉豬飼料中隨用量增加,適口性與長勢呈下降趨勢。
      6.血粉:適口性不好。
      7.啤酒酵母:略有苦味,對仔豬的適口性較差。
      8.玉米糠麩(玉米皮噴漿飼料):對豬的適口性不好。
      其實還有許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而問題還是如何平衡這種矛盾
      采食量與消化功能的矛盾
      很多養豬朋友總結出了斷奶后仔豬適度限制飼喂,可以明顯減少拉稀或水腫病的發生,盡管是拿效益來換的,但是總比生病強多了。而現在飼料技術的不斷進步,斷奶前都可以自由采食了,而斷奶,后盡管仔豬的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胃酸分泌不足、消化酶活性低、免疫功能不完善,仔豬斷奶后由于乳糖來源中斷,乳酸生成減少,但也不能靠限制飼喂,來選擇茍全。
      而實際上,這十個突出矛盾,就在于乳豬料要解決的十五個問題。十五個問題解決了,十個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乳豬料要解決的十五個問題
      離乳問題
      過渡問題
      拉稀問題
      成本問題
      窩重問題
      教槽問題
      用藥問題
      應激問題
      免疫力問題
      適口性問題
      采食量問題。
      料重比問題
      飼料抗原問題
      胃酸分泌不足問題
      消化酶分泌不足問題
      本文內容由 吉鴻昌 提供
    更多養豬資訊、行情、精華資料請登錄中國畜牧人網站養豬頻道:

     http://www.www12347.com/pig/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3

    已閱

    支持

    超贊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mikesu 2010-12-26 18:09
    分四個階段在實際生產中很難做到
    引用 liji95160880 2010-12-26 18:18
    正大豬三寶挺好的!
    引用 godzilla 2010-12-26 21:28
    謝謝分享!
    引用 貴哥 2010-12-26 21:57
    看似有道理...............但卻不切實際
    引用 tudou2006 2010-12-27 06:33
    高手加專家
    引用 zhouqq3 2010-12-27 09:47
    不錯的思路!!
    引用 吉鴻昌 2010-12-27 12:51
    回復 liji95160880 的帖子

    四階段乳豬料有五大優勢。無應激(斷奶、轉群、并窩、換料)、不浪費、成本低、檔次高。而最大的優勢。是銷售易。四階段的概念是極為科學的。比一種成分從7天喂到35天的。完全忽視乳豬消化系統的不同發育階段。而一旦更換為小豬料,換料應激、斷奶應激、轉群應激(用乳豬喂料器就沒有)還是難免。要強勢百倍。
    引用 貴哥 2010-12-27 14:42
    而最大的優勢。是銷售易
    ....................你確定???你開始賣了沒???

    一個養豬戶
    A品牌:
    一次要買四款人工乳
    乳豬分四個階段餵飼
    別說請人餵.......自己看了就煩

    B品牌
    只需要買一款人工乳
    離乳後,一樣健康,一樣肥
    會做人工乳的公司,這才是真功夫

    飼養戶會如何選擇???

    引用 dwkxgj 2010-12-27 15:05
    理論是這樣,可要真正操作起來在市場上多難啊
    引用 吉鴻昌 2010-12-27 15:36
    本帖最后由 吉鴻昌 于 2010-12-27 15:37 編輯

    回復 貴哥 的帖子

    分不分階段,也都得一天天喂。不過我們根據仔豬生理上的四個階段喂不同的料。更科學、更健康、更強壯。斷乳前喂不好的(有母乳),斷乳后,喂好的(沒母乳抗原),更省錢。不像一種料從7天喂到35天。開始不消化,斷奶后也不消化。養殖戶都糊涂,就你明白?
    引用 吉鴻昌 2010-12-27 15:39
    回復 dwkxgj 的帖子

    理論是這樣,可要真正操作起來在市場上多難啊
    回復:
    一袋料里,四種料。麻煩嗎?
    引用 貴哥 2010-12-27 19:47
    斷乳前喂不好的(有母乳),斷乳后,喂好的(沒母乳抗原).........有母乳為什麼不好?

    不像一種料從7天喂到35天。開始不消化,斷奶后也不消化..............中國的人工乳,質量真有這麼差嗎?
    引用 貴哥 2010-12-27 20:03
    關於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有五種,分別為IgG、IgA、IgM、IgD、IgE,其中除了特殊型式的IgA,微量存於母奶中,可於腸胃道中發揮保護嬰幼兒的功能之外,其餘均主要於體內自行製造或經臍帶由母體,經由血液循環,輸送到需要的器官組織。
    通常只有先天免疫不全不全的重癥病人或臨床上一些特殊的疾病,才需要補充免疫球蛋白,而且一定要經由肌肉注射或血管內靜脈輸入才有效果,因為一如其它蛋白質,免疫球蛋白在口服後,經由腸胃道,就會被消化分解,完全沒有功能  (忘記補充一點.....它還可以增加飼料中的 cp%)。
    由於免疫球蛋白在乳汁中含量甚微,所以通常是由血清中純化取得,過程複雜,所以相當昂貴。
    也就是說,俗稱血漿蛋白(便宜)的東西跟免疫球蛋白(超貴),並無法與母豬初乳的移行抗體相比擬...........那東西是無法對小豬有增進免疫力的效果

    什麼東西最好..............母豬的初乳,常乳最好.....
    如何促進小豬健康,應由母體照顧起..........而不是人工乳,教槽料
    引用 吉鴻昌 2010-12-27 20:29
    回復 貴哥 的帖子

    仔豬有 3 種血清免疫球蛋白,也就是通常所稱之 IgG、IgM、IgA,基本上在初乳中幾乎達 83% 之血清免疫球蛋白都屬 IgG 型,IgA 佔 13%,IgM 僅佔 4%。依你之見仔豬在口服後,經由腸胃道,就被消化分解,那不是說,吃豬初乳不能提高仔豬免疫力?那就只好注射了。
    引用 貴哥 2010-12-27 21:06
    本帖最后由 貴哥 于 2010-12-27 21:28 編輯

    母豬的移行抗體能以抗體的型式被初生的小豬的消化道吸收進體內,應該只有非常短的一段時間!如果不要太苛求科學準確的說,我個人認為大概只有初生2~3天。

    之後的一段哺乳期,母豬的乳汁中還是有豐富的抗體(我所知應該主要是IgA),加上哺乳期的小豬胃酸分泌不多,所以胃還不是很酸,胃及消化道會受低 PH 值影響,小豬在 3–4 週齡前胃內的酸非常少,胃內容物 ( 大部份為乳汁 ) 的 PH 值約為 7,對細菌是個很好的生長環境(我所知好像也是要慢慢才會跟大豬的胃酸一樣酸),所以母豬乳汁中所提供的抗體還有那麼一些消化道的保護作用

    引用 sherier 2010-12-27 21:15
    這個得等養殖工業化以后再談
    引用 吉鴻昌 2010-12-27 21:25
    回復 貴哥 的帖子

    2-3天,我們可以喂呀。
    引用 吉鴻昌 2010-12-27 21:31
    回復 sherier 的帖子

    萬頭豬場,還是農耕時代了?而你所謂的養殖工業化,豬是不是不用一天一天喂了?若還得一天一天喂,工業化、農業化,又有什么關系?
    引用 吉鴻昌 2010-12-28 13:30
    回復 吉鴻昌 的帖子

    你找不到便宜的,不代表沒有。成本3元/斤

    查看全部評論(62)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20:4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广南县| 古丈县| 兰西县| 喀喇沁旗| 清水县| 若尔盖县| 天全县| 铅山县| 汾阳市| 垫江县| 横峰县| 镇原县| 封开县| 噶尔县| 天台县| 林西县| 尉犁县| 阿拉善右旗| 施秉县| 农安县| 巩义市| 玉山县| 贵定县| 赤水市| 平塘县| 泊头市| 建瓯市| 大宁县| 卓资县| 格尔木市| 沁阳市| 津南区| 德安县| 阿合奇县| 绩溪县| 永川市| 休宁县| 潢川县| 长顺县| 迭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