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選擇健康、高品質的雛雞苗 實踐證明,雞雛是養好雞的基礎。為實現肉雞最大的遺傳性能,雛雞的質量是關鍵。 3.1.2保證飼料優質全價、無霉菌、無藥殘;保證雞在不同日期有足夠的飼喂量 肉仔雞為快大型,生長快,成熟早,對營養需求高。如果沒有充足的營養和足夠的飼料就保證不了其生長的需要。為保證飼料質量,最理想的是自產飼料。外購也需供應優質全價料,尤其不含霉菌毒素的飼料。 3.1.3供應清潔、衛生、無異味的水 在整個飼養過程中要注意:24小時不斷水;水溫不要低于10℃;保證水的質量,每周對水進行微生物撿查,如微生物超標應進行水的消毒和水線處理,提倡用酸制劑來控制水中微生物;不要長期用消毒劑飲水,這樣會影響消化功能;乳頭不要堵塞,少用含糖藥物;料水比1∶1.6~1.8,炎熱天可達1∶3~6,每天觀察耗水量,如飲水少要查明原因(雞病、飼料、水質等),及時糾正,否則影響采食和增重,缺水會脫水,影響代謝,不增重,甚至發病。 3.1.4按肉雞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控制好環境因素 ?。?)合理的密度 合理的密度有利于生長發育,保證提供雞的活動、休息、采食和飲水的位置。密度過大將降低生長速度、成活率、墊料質量和胴體質量。 一般要求:密度(按實際占有面積,以出雞計)≤30千克/米2 ;養大雞46天(≥2.5千克)≤13只/米2 ;養小雞35天(≥1.8千克)≤18只/米2為宜 。 高溫季宜小,低溫季可加,但必須保證采食和飲水位充足。實踐證明密度低比密度高好。 ?。?)控制好舍內溫度 溫度與肉雞生長發育密切相關,溫度要求如下: ?、儆r溫度(雞背高溫度)第一周為33℃~35℃,以后每周降3℃,至35日的21℃止,35日后,變動范圍在19℃~24℃,如每天高溫2~4小時都會降低生長率,22℃~24℃是肉雞實現最佳生產性能溫度; ②舍內溫度應穩定均勻,不忽高忽低,上下溫差應小于3℃。舍內漏風會使溫度不均,雞群常聚堆,甚至產生冷應激,誘發雞??; ③看雞施溫,以雞群分布決定,不要只看溫度計;④舍內溫度過低,使料肉比提高,生長慢,均勻度也差,而且極易發生冷應激,誘發IB的發生;⑤舍內溫度過高,如在標準溫度上增加3℃,生長率可降0.9%,飼料轉化率可減2.1%,公雞受害大于母雞。育肥期高溫(>30℃)會中暑,要防熱應激。 ?。?)合適的濕度 濕度對雞生長發育有關。雛雞生長日齡不同,對濕度要求不一。 濕度的控制要求:育雛1~3天空氣濕度控制在70%,有利于保持體熱,防止體熱散發。低于50%會脫水,均勻度差,影響生長。入雛前可先加濕達70%后再進雞。否則難以達到理想濕度。濕度低于50%應加濕,可采用加濕器和噴霧器加濕,以舍內見不到灰塵飛揚為準。肉雞 4~14天,不低于60%~65%;肉雞 15~28天,不低于55%~60%;肉雞在35天以后應在 50%~55%。濕度過大(>70%)會導致散熱困難,加大呼吸引起肺炎,誘發呼吸道疾病和大腸桿菌病。尤其氣原性大腸桿菌難控制。 此外,濕度與溫度、通風密切相關,要注意協調。 (4) 控制好雞舍內的通風 通風的目的是保證氧的供應以利于新陳代謝;排出有害氣體,灰塵;排出濕氣降低濕度;調節舍內溫度。 通風是養好雞的關鍵。尤其在肉雞飼養的后期(5周后)通風更重要,因舍內累積的雞糞產生的氨氣以及舍內空氣中浮游的塵埃和二氧化碳等愈來愈多。氨大于30毫克/米3,二氧化碳大于0.3%,硫化氫大于10毫克/米3都有害。原因是肉雞后期體重大、采食量大、排泄量也大。 (5)合理的光照 光照與采食、生長發育相關。連續光照和短時黑暗交替使用可以獲得最大日增重。光照過強過弱,過長過短都會影響生長發育。尤其光照過弱過短及突然改變都可影響采食量,難以達到標準體重。出欄前一周宜實行23小時光照,利于出雞。 3.2建立健全“生物安全措施”,保障肉雞健康生長發育。 依據疫病發生規律,首要任務是要控制好微生物的危害。這是“生物安全措施”的關鍵,致病微生物是雞的大敵,不可忽視。 3.2.1雞舍中病原微生物來源:雛雞、飼料、空氣、人員等帶來;水污染;鼠、鳥、蚊蠅的傳播;病雞排毒排菌污染;外來污染源(疫苗、藥物包裝,工具)的進入。 3.2.2雞舍中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杜絕種源性疾病的帶入,選健雛;殺鼠滅蚊蠅安防鳥網,杜絕病原傳播;嚴格消毒措施,消除病原微生物侵害。 3.2.3建立疫病監測制,重點項目: ?。?)水:水源及水線,檢查微生物(大腸桿菌群)含量,按國標要求判斷。 (2)一日齡雛雞體微生物抽檢帶菌率。每群抽檢20只,取心肝病料進行細菌培養(鑒別培養基)。指導藥物預防。 (3)雞群發病對病死雞進行病原分離鑒定,細菌則結合進行藥敏試驗,指導選藥。 ?。?)對雞群定期進行抗體檢測,分析抗體水平的變化,判斷免疫效果,指導免疫。 ?。?)對種蛋、孵化過程及空舍消毒進行微生物檢測,確定污染度,指導消毒。 3.3科學免疫,提高免疫效果 免疫是提高雞體特異性的免疫力,降低對相應致病微生物的易感性,防止疫病發生的重要手段。免疫后高而整齊的抗體水平可以有效抵抗相應疫病病毒的攻擊。 目前,雞場常發生ND、IBD、IB 、AI、MG。都可用疫苗接種防止其發生。為達到效果,要做到: 3.3.1選好疫苗,采用國家定點生產廠家的疫苗 ND宜用Ⅳ克隆株C-30,N-79。大日齡也可用Ⅳ系。 IBD宜用多價苗,首免用 弱毒苗,二免用中毒偏弱苗 。 IB 疫苗毒株選與地方株接近為好,肉雞應防呼吸道傳支和腎型傳支。以H120和 M 株為好。 AI重點為H5和H9,以當地株為好。 MG用F36株弱毒苗。 弱毒疫苗配合保護劑,可提高免疫保護力并可觀察雞只免疫狀況。若雞群安全不要輕易更換疫苗。 3.3.2免疫要注意 ?。?)考慮本地區疫病流行及雞群狀態,沒有發生過的病不要免,依據當地流行病采用相應疫苗; (2)幾種疫苗免疫時,要間隔一定時間(7~10天)避免相互干擾。盡量使用聯苗,以減少應激。有的單苗,如IB毒力弱,為提高免疫力,需多次免疫,1~2次之間可間隔短些,不至于中和抗體,有好處; (3)滅活苗宜在日齡稍大時免,注射劑量不要太大,滅活苗太多不易吸收,應激也大; (4)ND采用活苗和滅活苗聯合免疫以達到優勢互補,提高抗體水平,延長保護期。 ?。?)新城疫注重局部免疫和全身免疫,以提高免疫保護。早期應用點眼、滴鼻,以防經黏膜感染; (6)疫苗使用時要保劑量,防漏免,要檢查; (7)弱毒苗免疫當日禁用消毒劑和抗病毒藥,以免殺滅疫苗毒降效。也不能同大劑量抗菌藥物并用,否則會因pH變化而降效; ?。?)免疫方法要正確,尤其在飲水、點眼和滴鼻時要使每只雞都得到應有的疫苗量,否則會出現免疫水平不一,易發生亞臨床感染; 3.3.3對疫苗要進行正確的保管,防止降效、散毒; 3.3.4免疫抗體水平的抽檢,用于免前免后。有利于了解抗體水平,了解免疫效果,了解有無感染。抗體水平抽檢可依據雞群狀況確定。 3.3.5正常免疫情況下,抗體水平如果上不來,普遍較低,要分析原因,考慮有無以下問題:疫苗的質量有無受到影響?免疫的劑量是否不足?有無感染和免疫抑制病的存在?抽檢血樣是否缺乏代表性或數量太少?如果雞群各方面較好,很可能與檢測抗原有關,應采用與疫苗毒一致的抗原(AIV)。如果免前免后不久抗體突然上升,又有參差不齊的現象,有感染的可能,如肉仔雞大于8,種雞大于13。同批雞抗體水平一般ND高于AI,原因是ND用弱毒苗配合。 3.4科學用藥,防止藥殘 目前獸藥市場亂、品種多、成分復雜,藥物難以選擇,因此用藥要做到有效、無藥殘、無毒害。具體措施如下: 3.4.1使用GMP正規廠家產品;依法用藥,選用國家規定的允許用藥物;對產品實行招標制,每批進行三檢,含量達標、無藥殘,對本場分離株藥敏中高敏(10毫米以上),對病毒能殺滅,合格可用。 3.4.2對雞病要做到正確診斷 成功的藥物治療,常常需要一個明確而具體的診斷,用藥才有針對性。診斷傳染病時注意:流行性、群體代表性、有一定數量(尤其剖解)。為做到正確診斷,條件允許時,應進行病原學診斷,確定病原的類型。治療時應該針對特異的病原體方為有效,綜合用藥比單獨用藥好。診斷錯誤,治療方案再好也難以達到應有效果。 3.4.3選藥要進行藥敏試驗 藥敏試驗為藥物的選擇和給藥方案的確定提供了一個合理的依據。只有敏感藥才有效。有條件的場都應做此工作。 3.4.4用抗病毒藥要進行抗病毒試驗:抗病毒試驗是幫助選抗病毒藥的方法,適用于化藥和中藥抗病毒提取物的抗病毒效果檢測。有條件的應采用,用藥才有效。 3.4.5進行獸藥殘留控制,杜絕藥殘發生 藥殘會給人帶來危害,更影響出口,企業會因此而受到最大損失。 ?。?)統一獸藥的檢測 對獸藥生產廠家提供的藥品隨機抽樣,實行三檢,包括藥殘檢驗、藥效檢查及臨床防治效果檢查,全 部合格可作為供貨廠家,列入采購名錄。 所采購獸藥每批要實行藥殘和藥敏檢驗,合格后發放使用,不合格取消其供貨資格。 ?。?)統一獸藥的采購 規范采購程序,根據養殖生產需要,由各場從合格獸藥、合格疫苗名錄中,選擇藥品、疫苗,填報用藥申請表,報養殖公司,經獸醫主管審批后交獸藥采購部統一采購,各場不得自行采購。 ?。?)統一獸藥的保管和發放 所有獸藥采購進藥后統一入庫,專人管理,并建立臺賬。發放時保管依據飼養場批準的用藥申請,逐一核對由藥庫統一發放,并進行登記。 ?。?)藥物的使用執行獸醫處方制 專職獸醫根據雞群疾病診斷在肉雞允許使用藥物名錄范圍內開寫處方,標明藥物名稱,用量方法報獸醫主管審批后由藥庫統一發放。藥到場后,核對無誤后,專職獸醫負責指導各舍飼養員按要求用藥,在用藥過程中實行監督,以確保用藥準確。不得濫用藥物。 (5)做好用藥記錄 按省統一用藥記錄表進行登記,包括舍號、日期、疾病名稱、藥品名、規格、用量、方法、效果、使用人簽名,獸醫簽名,存檔。檢查部門不定期檢查。 ?。?)嚴格執行“肉雞允許使用藥物名錄”(2003.6 據國家檢驗檢疫總局、外經貿部2002年37號公告、農業部2003年278號公告制定。) 按“禽類產品監控項目”規定,禁用的堅決不用,可用有限量的不超標,不超范圍。按規定用藥,停藥期10~14天。 嚴格執行國家“禽類產品監控項目”規定。做到: A 重點監控的項目不沾邊,硝基呋喃類 、磺胺類、氯霉素類、沙星類。 B 常規監控的項目(殘留物<PPM)不超標 a 抗生素類:強力霉素0.05、林可霉素0.2、新霉素0.5、紅霉素0.05、阿莫西林0.02、氨芐青霉素0.02、壯觀霉素0.5、慶大霉素0.1、丁胺卡那0.5、替米考星0.08、阿奇霉素0.1、卡那霉素0.5。 b 抗球蟲藥:馬杜霉素0.1、鹽霉素0.1、地克珠利0.5、莫能菌素0.5、克球酚X。 c 抗菌類:粘桿菌素0.2。 C 外來污染有毒有害物質不可用。如六六六、DDT、六氯苯和重金屬。 3.4.6正確用藥,提高療效,減少危害。 用藥過程中注意: ⑴確保藥物的質量:含量達標(標示量90%~110%)、中高敏、不過期、不變質、不產生毒害; ?、拼_保藥物使用劑量、用藥時間和次數,治療時首次倍量、維持用治療量,預防量--半量,一日兩次,3~5天; ⑶確保藥物能到達病變部位:全身性疾病--用能吸收或注射的藥,呼吸道病--用噴霧或能吸收的藥,腸道病--口服吸收差的,以提高有效濃度; ?、却_保不發生配伍禁忌,復方藥不可多種藥混合; ?、纱_保每次用藥不重復,防耐藥,防藥殘。 從發展看,要逐步向無化藥轉化,廣泛應用生物制劑(微生態制劑、寡聚糖、干擾素、抗菌肽),逐步代替化藥,減少對人的危害。 來源:博亞和訊 更多家禽資訊、行情、精華資料請登錄中國畜牧人網站家禽頻道: http://www.www12347.com/poult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