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鼻子”病,在2003年之前,養殖朋友幾乎沒有聽說過。但是現在到我們的養殖場,很輕易地就能發現有“白鼻子病”的部分癥狀表現的貂、狐和貉。
“白鼻子病”,是從2001年開始在東北最為典型。開始的時候,東北的鄉親們發現自家飼養的貂、狐和貉的鼻子頭,由黑色逐漸的出現了紅點,然后面積逐漸擴大,整個鼻子頭都變紅了。再之后,逐漸出現白點,最后,鼻子頭整個都變白了。接著還發現爪子逐漸的長長、變白;腳墊也變白、增厚。他們開始想:鼻子頭、爪子、腳墊變白就變白吧,反正也不影響賣皮。但是,他們逐漸的發現,鼻子頭、爪子、腳墊變白的動物,有的生長逐漸的往回縮小,有的前腳的前臂部逐漸的掉毛、掉皮屑,最后十分消瘦,肯吃不長個;留做種用,發現后代的成活率很低,并且生產性能很差。于是,“白鼻子病”就逐漸的流傳開來。“白鼻子病”。這種疾病發生有明顯的時間性
1、原因:
發生這種病后,養殖朋友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把它當成細菌病治療,效果不佳;把它當成寄生蟲病來治療,效果還撮合,補銅、補鐵、B12效果也不錯(恢復的較快)。結合生產實際中的飼料使用情況和定期驅蟲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白鼻子”病的臨床表現:
在生產中,“白鼻子”病有如下的幾種可以看到的表現:
1)鼻子的變化:鼻子由黑色或褐色逐漸的出現紅點到紅斑到 白點到白斑;
2)腳墊發白、增厚、開裂、疼痛,開裂、流血,還有個別的潰瘍;
3)爪子長、發白:有的是個別的爪子很長,有的是其中的一個爪子發白,有的是所有的爪子全部發白;
4)腳趾之間腫大、開裂、流血;
5)還有一種很特殊的表現——干爪,我們當地的鄉親們叫著“干爪病”。爪子發干(肌肉萎縮),無肉;顏色很深,呈深紅色或暗紅色;產生大量的皮屑,不斷的脫落;直立困難,吃食很多。
“白鼻子”病在繁殖方面的表現為:
6)由于大比例的發情不明顯而引起大比例地漏配:特別是狐貍和貉子,每年就發情一次,該發情的時候,我們始終沒有看到發情的明顯癥狀,直到過了發情期,也沒有明顯發情;或者是持續地發情,始終不回縮或不讓配種,由于這些情況而引起的漏配,并且漏配的比例較大。
7)早期胚胎被吸收、鈣化:配上種了,看著母獸的肚子也一天天大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后,發現肚子不往大處長,而逐漸的縮小,最后,胚胎被吸收、鈣化。
8)妊娠中期大比例的流產、死胎:引起流產、死胎的原因很多,“白鼻子”病也能夠引起大比例的流產和死胎。
9)妊娠后期胚胎迅速吸收:一般在懷孕后40多天,原來看起來很大的腹部,就兩、三天的時間,很快就縮小了,到產仔的時候,好的能產2、3個,不好的一個都不產。
10)產仔異常:死崽、弱崽特別多,產下的小仔紅白紅白、粉白粉白的,但是,從產后兩三天就開始陸續的死亡,一般到產后20多天就逐漸的全部死亡。到就算存活下來的極少數也是個體很小,呈佝僂狀。今年,我們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就應及早的處理。
11)生長回縮:“白鼻子”病在生產中,還有一種很特殊的表現,前面所有的癥狀都不一定有。新獸開始的生長情況也很好,長到一定的程度后(一般是個體比較大,生長速度快的個體,在生長發育后期的冬毛生長期的初期),它不往大處長,而往小處長,也就是生長往回縮的情況。在唐山古河,一位鄉親告訴我,他家的貉子原來是23斤,在我去的時候,還只有了3斤。在姜各莊,在11月,我還看到大量的只有7、8斤左右大小的貉子。在尚村邊上也見到過20多斤縮回去只有幾斤的貉子。
3、疑問:
疑問1:有些養殖戶問我:“為什么我們以前的飼料還差一些,反而沒有白鼻子病,現在飼料好些后還有這種病呢?”
原因是這樣的。我們所說的飼料的好壞,只是針對飼料中的蛋白質而言,而其他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微量營養成分的數量,并沒有隨著蛋白質數量的增加而按照相應的比例增加。海雜魚、雞蛋、魚粉加得越多,我們就認為這種飼料越好;相反,海雜魚、雞蛋、魚粉加得越少,我們就認為這種飼料越差。我們原先飼料中的蛋白質少的時候,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還相對適宜一些,而現在,由于加大了蛋白的供應量,從而將這種相對的平衡給破壞了,就象我們毛皮動物生產中到鈣磷的比例一樣,本來是鈣高了,我們還在補鈣,所以越補越癱瘓的道理是一樣的。
疑問2:還有一些養殖戶問我:“我家的毛皮動物去年患了白鼻子病,沒有管它,一到了冬天就好了。可是,一產完小崽后又有了,并且更加嚴重。這是為什么?”這種情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理由:
1)到了冬天,我們供應給毛皮動物的飼料又“差”一些了,飼料中的蛋白質的水平又減低了,飼料中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也相對的好轉。
2)進入冬天,毛皮動物的采食量也逐漸的減少,能被體內利用的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也相對的好轉。
3)進入冬天,由于各種疾病的發生幾率相對減少,因此,在飼料中添加的各種藥物也相對的減少了。我們所有動物吃進消化道的食物,除了水和葡萄糖能夠被胃、腸道直接吸收,被機體直接利用之外,其他的任何物質,首先都是先經過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先“吃”,再利用其代謝物,在這些微生物的代謝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和酶制劑以及生長因子、抗生素等的種類和數量,從而能夠滿足動物正常、健康生長的需要。但是,大量的藥物經常性地使用,一方面預防了疾病,另一方面也破壞了消化道中的這些微生物。因此,經過腸道微生物所產生的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和酶制劑以及生長因子等的種類和數量大量減少。疾病也就表現出來了。進入冬天后,飼料中的藥物添加量減少后,腸道中的微生物得到了恢復,這種疾病的表現也就有所好轉。但是,經過繁殖季節后,大量的微量營養成分供應了胎兒的生長需要,母體的缺乏相對加劇,疾病的表現就進一步的表現得更明顯。
4、防治:
長期地補充專業優質的飼料添加劑(包括種類、數量和比例齊全的專業預混料)和專用的益生素,對這種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比較明顯。
但是,這種病是一種慢性的營養代謝性疾病,或是由寄生蟲引起的,治療的比較慢,不像吃感冒藥,今天吃,明天就見效。對于白鼻子、白爪子等癥狀比較輕的,相對見效比較快,而對于預防妊娠后期腹部的回縮、生長后期大個的回縮,就只有提前預防,或出現病癥后慢慢根據上述講述的幾個方面進行調節。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