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在分析和預測養豬市場風險的過程中,要盡可...
在分析和預測養豬市場風險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把與養豬業相關的事件都考慮上,在生豬價格預測上需要考慮的主要有兩方面,既宏觀與微觀。
(1)宏觀分析 在宏觀意識上,間接影響養豬市場價格的包括國家政策,國民經濟發展情況,全國及地方區域民眾的生活水平,其它養殖行業出現的疫病及價格波動,全民及地方人群的消費方向等. 在90年代,因我們的國家從十年動亂中剛走出不久,國民經濟還在發展中,大部分農村經濟此時還未完全走出困境,甚至部分農民仍還在為溫飽而奮斗,農村經濟還一直停留在以糧食生產為主要收入的階段,農村副業發展還比較落后,國家領導為了改變農村經濟的落后局面,研究出臺了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相關政策,大力鼓勵農民發展農村副業,幫助農民早日走出貧困落后的局面,而介于當時農村的現狀,要想讓農民早日擺脫貧困,從農村實際出發,唯有先利用農村特有的環境條件,從簡單的養殖業入手,通過養殖業讓一部分人首先從貧困中走出,然后再帶動其他人一起致富。
對于大多數農民來說,其它養殖業要么投資過大,要么環境條件有限,最適合的只有養雞與養豬,而相對來說,養豬單位數量上的利潤要比養雞高,因數量少相對來說風險要小一些,加上牲豬產品在人們的餐桌占的比例要比雞多,一大部分農民經過對比后就走上的養豬的道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相關對養殖優惠政策的增加,90年代中期,糧食產品價格與養殖業產品價格均走到了歷史最高峰,當時玉米最高售價曾達到1.6元/公斤以上,生豬價格最高達8.4元/公斤.但是隨著養豬戶的急聚增加和政府出于對國民經濟的全面考慮,對相關政策做出了相應的調整,糧食與牲豬產品的價格相即開始下跌.當時內地牲豬的價格最低降到了3.8元/公斤,部分區域豬肉通體價格僅為5.4元/公斤.但出于當時的養豬多為一家一戶的散養方式,加上飼養以粗雜飼料,殘羹剩飯為主,低廉的養殖成本并未減少多少養殖戶.隨著國內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及人們消費意識的不斷提高,當時脂肉兼用型的牲豬品種已經遠遠不能讓大多數消費群體所接受,農村散養的方式逐漸減少,一部分農民擺脫了養殖的困擾開始進入工廠就職,牲豬的存欄量與需求之間慢慢的出現了差距,一些眼光比較超前的農民開始建設小規模的養殖場.
到90年代后期,牲豬產品的供需差距繼續加大,而當時作為養豬飼料的主要原料“玉米”的價格僅在0.8元/公斤左右,相當一部分人看到了養豬的利潤空間,加上國家為了平衡市場供需,穩定社會,又一次對養豬行業開了綠燈,一些不想在企業里賺死工資的人,便開始把目光投向了養豬業上。但由于前一段的低價格在人們心理上還有一定的陰影,有限的小規模養豬場生產的牲豬仍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于是養豬的利潤在波動中一步步增加。
隨著國家優惠政策力度的加大,2001年以后,小規模的養殖戶越來越多,但仍不能跟上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后對牲豬產品的消費需求,隨著養豬利潤空間的不斷增大,中小型的養豬場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直至發展到前面所述的05年前后的情況。
2)微觀分析 在微觀方面,也就是能在短期內直接影響到養豬利潤的事或物,其中包括:飼料原料的價格波動,種豬場出售種豬的數量及價格的波動,農戶飼養母豬數量的增減,市場淘汰母豬的數量增減,小豬的銷售數量的增減及價格的波動. 1.飼料原料對養豬業的影響 飼料是直接影響養豬利潤的基礎,飼料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玉米,其次是米糠、小麥麩皮、餅粕類,微量元素僅占飼料很少的一部分。飼料原料的價格波動與牲豬的價格是密切相關的,只是兩者之間又存在一種不攜同性,往往是飼料原料的價格已經漲了很長時間,牲豬的價格才緩緩的漲起來,有時甚至是一種反比,飼料原料價格上漲時,牲豬的價格反倒會下跌。但總的來說,飼料原料與牲豬價格在上漲時會有一個共在期,原料價格與牲豬的價格在正常情況下是呈跳躍式交替進行的,往往原料價格上漲了一段時間后牲豬的價格才會漲上來,而在這期間如果所用的飼料原料是現用現買的,養豬的利潤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有時當原料價格已經下跌了,牲豬的價格卻高高在上,此時養豬行業就會出現讓人眼紅的暴利,而在這個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養豬的暴利會刺激更多的人擠身養豬業,同時一些正在經營中養殖場也會盲目的增加生產量,在短期內造成供需矛盾的激化,供需矛盾的激化意味著什么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為什么一些養豬場經歷過暴利后本應該賺錢的到最后卻無利可圖,甚至少部分還會賠得一蹋糊涂?原因很簡單,在高價位時他正在擴大規模,增加生產量,并未出欄多少頭牲豬,而當市場需求已經飽和,價格已經跌破盈虧點時他的出欄量卻正在高峰,此時多出欄一頭就多賠一頭,把高峰時賺到的錢在此時會賠的凈光,想著去淘汰母豬可淘汰母豬的收購價格更低,不淘汰養著會一直賠錢,真的是左右為難,越是遲疑卻賠錢越多。 為什么養豬行業在以一家一戶方式飼養時或多或少的都能賺到錢,而一旦走上規?;曫B的道路,還是順著原有的經營方式去生產,稍不注意卻就會賠錢. 在我經歷的一些養殖場中,不少老板都會這樣說:以前養少的時候挺賺錢的,可同樣是養豬,為什么規模大了反倒就賺不到錢了?具體的原因在以后的管理風險中再做詳細的分析。 2、種豬銷售量對養豬業的影響 種豬場的供銷量與養豬市場也存在著不可忽略的關系,如果在某一時期,種豬的供應出現脫節,種豬供不應求,種豬價格一漲再漲,那我們就該認真的去對待了。首先我們在此時期應該去關注一下收購淘汰母豬的人,如果能從他們的嘴里得知最近淘汰母豬的數量就更好了,我們可以把購買種豬的數量與淘汰母豬的數量進行比較,看是否成比例,如果兩者之間沒有大的差別,我們就可以再輕松一段時間;如果種豬的購買量大于母豬的淘汰量,那就說明,在大約半年以后,牲豬的存欄量會有所增加。
如果種豬的購買量要比母豬的淘汰量高出許多,而且淘汰母豬的價格也很高,但就是很少有人淘汰母豬,那我們可就要當心了,降價的可能性在一年左右就會到來了。有一部分聰明的老板就是抓住這個時機,把場里的母豬進行大量的淘汰,然后到適當的時間去引進原種豬群。當其他豬場老板都在為養豬賠錢而頭痛的想哭時,他卻沒有發愁,那他此時在做什么呢?他在場里正悠然自得的培育他的后備種豬呢,你說這低價位會讓他著急嗎?他所關心的是在他的后備母豬繁殖的豬群到出欄時價格會漲到什么程度。
再往下講我想諸位都應該明白不少了,大多數豬場此時因無力支撐下去而大量淘汰豬群,豬的存欄量接著就會緩緩下降,當牲豬的供應出現嚴重不足時,市場的牲豬價格自然就會因屠宰商的搶購競爭而漲價。但因地方區域性的不同,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時間差,諸位在做預測時一定要考慮到時間差的問題。
3.收購商行為對養豬業的影響 在另一方面,針對一些小型的養殖場,牲豬的出欄時間不是連續銜接著循環出欄的,有些養殖戶自己不養母豬,靠購買別的豬場或專業養母豬的小場里的斷乳小豬飼養,那么這些養殖戶或場就更需要一個短期的價格預測,更需要知道最近什么時間能漲價,什么時間出欄最合適。
這些短期的預測怎么去做呢?最簡單的就是去觀察本地或外地的牲豬收購商的行為舉止。如何從收購商的行為舉止中去判斷短期內價格的變化呢?這就需要我們去認真的觀察,看本地的收購商在價格平穩時是什么舉動,這段時間是否曾出現過與平時行為舉止不同的地方。 俗話說的好,物以稀為貴!我們不能不承認那些收購商的眼光要比我們養殖戶的眼光強的多,他們每天沒有去思考別的事,就是在分析行情的漲跌,他們賺取的就是一個差價,如果他們分析到最近的市場價格可能要上漲,那他們就會給養殖戶交訂金,并大量的在各個豬場定下未來一段時間的豬,一方面可以在漲價時他們手里還存有低價豬,另一方面以防在牲豬供應緊張時他們買不到豬,完不成手里簽定的合同。 但是養殖戶一定要小心提防收購商為了不讓自己收購范圍里的牲豬外流,故意做出的一些假象,這個假象也是多種多樣的,但用的最多的就是只出價格而不拉豬。到你場里看豬時,出的價格比外來的收購商要高出不少,但就是不來拉豬,甚至有些為了控制牲豬外流,還故意給養殖戶交上少量的訂金,,當然,做生意是要講誠信的,一旦養殖戶收了那微不足道的訂金,就算是把自己送到收購商手里邊任人宰你了。如果收購商最后覺得那點訂金抵不上差價,他就不會來拉你的豬。而他們交訂金時給你出的價格要比當時的正常價格高出不少,如果牲豬價格漲不到那個價位,他們是不會來拉你的豬的,除非是手里確實缺少了貨源,或是被逼的實在沒辦法了,就隨便拉幾頭了事。 總之,在收購商頻頻找上門來定你豬時候的可能預示著短期內的價格上漲,而當你天天打電話找不到收購商的影子時,價格一般就會下跌了。大家在做預測時要靈活的去運用,因為市場是在不停的變化的,你必須讓自己去適應市場才能立于不敗。 4.小豬的銷售價格及數量對短期內市場的影響
在預測牲豬的市場價格波動時,小豬的銷售價格也是個不容忽視的環節,一般在養殖場正常飼養的情況下,小豬斷乳的成本在75-90元/頭,而正常的銷售價格應該在115-130元/頭,按原有的市場波動規律,如果小豬的正常銷售價格長期穩定在這個價位,那么這段時間的牲豬價格也會相對的穩定,牲豬的出欄價格約在7.4-7.9元/公斤(中原地區).
如果小豬的銷售價格長期低于正常的銷售價格,則說明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不高,同時,后期牲豬的存欄量也會相對少一些,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合理的增加飼養量.
如果小豬的銷售價格突然間開始暴漲,那么說明些時的養殖利潤也是維持在一個很高的空間.一般情況下,小豬超高價位的維持時間在一年半左右,甚至更長一些,此時的種豬及牲豬價格同樣會維持在一個較高的位置,如果在這個時期掌握好生長豬的存欄量至關重要,但市場是隨時都在變化的,不可能在很具體的波動時間讓你去參考,只能靠自己的感覺去品味.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那就是低納高出.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會出現小豬的銷售價格低于成本價格,正常情況下這樣的超低價位最多維持10個月,如果出現有長期的低價位小豬,要么是農戶養的母豬產的豬仔,沒有投入多少的飼料成本,這樣的小豬是不適合稍上規模的養殖戶去購買飼養的,可能出現的情況的三種:
一.品種質量差
雖說降低了購買小豬的成本,但到出欄時,收購商因牲豬的體形不好,出肉率低,肥膘多為理由,降低收購價格,養殖戶同樣不會有什么利潤可言.
二. 生長速度慢
因品種問題,致使育肥豬的生長速度緩慢,料肉比高,出欄時間延長,一方面無形中增加的飼養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管理費用,利潤一樣小的可憐.
三. 防疫不到位
因是農戶養殖母豬的目的就是為了賣小豬,所以正常的防疫很少做的完善到位,購買回來后成活率低,容易受到各種傳染病的威脅,到最后購買成本平攤到出欄牲豬上時并不低,而且單豬的治療費用相對也增加了不少.
總的來說,雖然靠購買小豬飼養能省去不少的事,但相對來說風險會更大,在實際生活中也有不少的例子可以讓我們參考,尤其是在小豬高價位時,一旦育成豬時市場牲豬的價格進入低谷,造成的損失也是相當嚴重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