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勞錦華 轉貼自:南方農村報
9月中旬,記者跟隨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豬病專家白挨泉老師、梅里亞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及源茵畜牧(廣州)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前往湖南、江西等地,了解目前養豬行業最關注的“豬無名高熱綜合癥”的具體情況。走訪近二十多個豬場,接觸了許多一線的養豬行業人士,對該病有了一定的了解。目前疫情已被控制,也沒有人被感染的個案,但從該病暴發至今,有許多東西值得認真總結和思考。
豬到底死了多少?
“某某豬死了多少?”記者在整個行程中,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句話。自發病以來,江西、湖南以及其他的地區因該病死亡或淘汰的豬到底有多少呢?似乎誰也沒有給出一個準確清楚的答案。但是一路上,傳言卻不絕于耳:江西豬存欄減少了30%;湖南某地死了幾百萬頭豬,在冰庫的豬足夠該地吃上幾個月;廣東某地區已經有豬場暴發該病并被全場撲殺了……種種傳言讓記者都感到迷惑,那些養豬戶感到迷惑甚至恐慌就不難理解了。有行業人士介紹說,自7、8月各種傳言在各地流傳開后,湖南、江西部分養豬場見熱色變,一旦豬稍微有點難退的感冒發燒,立即全場淘汰,并且不論大小,不論價格。由于該病出現高燒,呼吸道癥狀,剖檢會出現肺臟肺炎病變,且具有一定傳播性,癥狀類似人的“非典”,社會上一度出現“豬非典”的流言,極大地震撼了市場。
市場信息不對稱,是這次疫情的一個特點之一。從5月疫情自江西出現至今,尚未有一個稍微權威的信息來確定“豬無名高熱綜合癥”到底導致了多少豬死亡,影響的范圍有多大。行業中大多數信息只是靠人傳人的方式傳播,所以這些信息難免會被夸大或出現扭曲。如記者走訪的湖南永州,坊間傳聞該地區已發病,導致大量豬只死亡,但實際上,該地區尚算風平浪靜,并無大規模疫情。
事實上,市場信息不對稱一直是阻礙我國當前養豬業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眾所周知,國內養豬業普遍存在漲跌幅度頗大的現象。不少專家認為,這對行業發展不利。在最近召開的首屆廣東畜牧業發展論壇上,廣東大型養豬企業深圳農牧實業有限公司張福權總經理表示,價格的大起大落,往往給養殖企業(戶)帶來損失,也導致了社會資源的浪費。而引起養豬業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很多專家學者都有詳盡的剖析,普遍認為,市場信息的不暢、滯后導致養殖戶陷入蛛網效應。
建立一個準確詳盡的市場信息收集發布系統,是國內養豬業乃至畜牧業的需求。但是,目前在國內建立準確詳盡的信息收集系統,卻不是某一家企業能辦得到的;在政府的主導下的信息系統,又往往因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信息的不暢、遲滯。
預警能否更早一些?
在記者采訪中,許多養殖戶及行業人士對沒有機構發布預警信息深表不滿。有行業人士透露,疫情5月就開始在江西暴發,至今江西地區已經暴發了兩輪疫情。而根據市場人士分析,湖南的疫情很有可能是江西地區在第一輪的疫情中將部分帶病豬淘汰賣到湖南所致。部分人士認為,如果國家及早出臺處理及預防意見,或許湖南的疫情不會發生,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嚴重。該分析未必屬實,但疫情暴發將近四個月,國家農業部才于9月初發布豬高熱病處置技術規范。這就難怪某些損失慘重的養殖戶會有這樣的抱怨:現在才公布是否太遲?
據傳,在疫情暴發初期,曾有不少江西和湖南的病豬流入廣東市場,這個消息一度引起廣東養殖戶的緊張。直至國家發布消息確認該病不是非洲豬瘟后,廣東許多養殖戶才松了一口氣。他們說,如果是非洲豬瘟或者是傳染性、致病性極高的病,一旦讓疫區的病豬進入廣東,將導致廣東養豬行業的一場災難。
有專家在日前的廣東省畜牧業發展論壇上提出質疑:為何有些疫情新聞媒體比我們的防疫機構還要早知道消息?為何我們的政府或有關部門總是后知后覺?專家指出,在畜牧業日益發展的今天,各種疫情的威脅越來越嚴重,及時根據各地畜牧疫病的監控情況進行匯總和分析,并向業界發出預警及處理辦法,是政府有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的職責和任務。
據悉,在歐美一些農業發達國家,政府或有關的協會組織往往會對一些不利因素或潛在危險及時提出預警,這是建立在其完善的監測及分析機構的基礎上的。而我國原來由基層獸醫組成的防疫監測體系由于多年體制上的問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處于十分薄弱的狀態,自然難以勝任監測、分析及預警的重任,難以承擔疫病情況的收集及處理工作,從而造成政府權威信息發布的滯后。
獸醫執業有無資格?
“30%的豬是發病死的,余下的70%是亂打疫苗打死的和亂投藥藥死的。”這是部分行業人士及專家對“豬無名高熱綜合癥”引致的高死亡率的看法。
聞此結論,有不少人長嘆:“養豬戶的水平太差了!”
真的是這樣嗎?在記者所走訪的豬場中,確實出現過不同程度亂用藥的情況,以致藥物中毒造成腎衰或者腎臟中出現尿酸鹽沉積堵塞腎小管及輸尿管,導致豬只大量死亡。據說,部分養豬戶甚至有一夜之間先后注射豬瘟、偽狂犬與藍耳病三種弱毒活疫苗的荒唐舉措。
但許多養殖戶們不同意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他們認為,部分畜牧獸醫工作者在這場災難中難辭其咎,這些指導者給自己亂開處方,亂出主意,才造成大量損失。
記者在途中同樣聽到許多例證,比如一噸飼料添加3公斤的磺胺藥;一次注射豬瘟,偽狂犬,藍耳病三種弱毒疫苗;一噸飼料添加上千塊錢的藥物……種種處方,讓人驚愕不已。這些均是稍有些獸醫常識的人都不會開出的處方,在這場災難中,居然出現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
病急亂投醫者嘗到了苦頭,那亂開處方的醫者呢?是否也該承擔某種責任?據悉,國內部分專家正在建議實行執業獸醫制度,即只有通過考核取得執業獸醫資格才能在社會上從事動物疫病診斷、治療和動物保健等經營活動,這一制度一方面將提高從業者的素質,另一方面也將規范從業者執業行為。
又一個輪回將開始?
豬死的死,淘汰的淘汰;養豬戶虧損的虧損,倒閉的倒閉。短時間內,部分養殖戶將難以恢復元氣,減少飼養量或停止飼養勢成必然。而另一方面,隨著豬的供應量下降,行業即將進入新一輪的利潤高峰。資本永遠是逐利的鯊魚,相信在高利潤的刺激下,豬的存欄將會陸續回升。我們看到的又將是一個輪回?
從2005年的“四川鏈球菌”到今年的“豬無名高熱綜合癥”,豬病對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豬病背后的因素錯綜復雜,如何去引導行業發展,如何去建構防御應急機制,防止出現大的疫情,是擺在政府、企業、獸醫界乃至養殖戶面前的重大課題。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