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脂肪肝的防治措施
脂肪肝出血性綜合征是一種營養代謝疾病,是由長期的脂肪代謝障礙所引起的。蛋雞一旦患上該病,一般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與調整才可見效,這樣往往給蛋禽生產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該病應以預防為主,發病時輔以藥物治療。常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堅持育成期的限制飼喂。育成期的限制飼喂至關重要,一方面,它可以保證蛋雞體成熟與性成熟的協調一致,充分發揮雞只的產蛋性能;另一方面它可以防止雞只過度采食,導致脂肪沉積過多,從而影響雞只日后的產蛋性能,同時增加雞只患脂肪肝出血性綜合征的可能性。因此,對體重達到或超過同日齡同品種標準體重的育成雞,采取限制飼喂是非常必要的。國外有報道認為,蛋雞在8周齡時應嚴格控制體重,不可過肥,否則超過8周齡后難以再控制。
嚴格控制產蛋雞的營養水平,供給營養全面的全價飼料。處于生產期的蛋雞,代謝活動非常旺盛。在飼養過程中,既要保證充分的營養,滿足蛋雞生產和維持的各方面的需要,同時又要避免營養的不平衡(如高能低蛋白)和缺乏(如飼料中蛋氨酸、膽堿、維生素E等的不足),一定要做到營養合理與全面。
當確診雞群患有脂肪肝出血性綜合征時,應及時找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通常可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平衡飼料營養。尤其注意飼料中能量是否過高,如果是,則可降低飼料中玉米的含量,改用麥麩代替。另有報道說,如果在飼料中增加一些富含亞油酸的植物油而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則可降低脂肪肝出血性綜合征的發病率。
補充“抗脂肪肝因子”。主要是針對病情輕和即將發病的雞群。在每千克飼料中補加氯化膽堿1 000毫克,維生素E10000國際單位,維生素B12 12毫克和肌醇900毫克,連續飼喂3~4周,或每只病雞喂服氯化膽堿0.1~0.2毫克,連喂10天。
調整飼養管理,適當限制飼料喂量。在不改變飼喂次數的情況下,將日飼喂總量降低1/4~1/5,雞群產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可相應增大。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