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3020018679171.jpg (92.32 KB, 下載次數: 11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8-18 10:42 上傳
中暑是由外界環境中的光、熱、溫度等物理因素對豬體產生的侵害,引起機體產熱增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的一種以體溫過高為特征的急性病。
癥狀表現:
中暑的豬只通常呼吸加快、張口喘氣,體溫升高至41℃-42℃以上,此外伴有步態不穩、共濟失調、倒地、四肢做游泳劃動,以及流涎嘔吐、口吐白沫等,常在幾小時內或1~2小時內死亡。
處理方法:
物理治療:將豬移至陰涼通風處或在欄面上放置一臺風扇直吹,結合淋水降溫。用酒精擦頭、頸部及全身有一定效果,或用針頭耳尖放血,降低顱內壓。
藥物治療:氨基比林(或安乃近,懷孕母豬不用)15-20ml+注射用頭孢噻呋鈉。如喘氣嚴重可在皮下注射樟腦磺酸鈉5ml,強心平喘。
靜脈注射:5%糖鹽水+硫酸卡那霉素20ml+地米10ml+VC10ml+青霉素320萬單位,另加輸5%碳酸氫鈉250ml,防止酸中毒,癥狀緩解以后要細心護理、精心飼養,防治再次中暑。
日常預防: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板青顆粒+布牠能粉,可起到清熱解毒、抵抗熱應激的作用。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