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來,我國北方降雨持續偏少,南方出現多次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發生較重的干旱和洪澇災害。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膠東半島等地旱情重于上年,南方洪澇災害總體輕于上年,江西、湖南等局部地區洪災損失較重,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影響。農業部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中央領導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定穩糧增收目標不動搖,立足抗災奪豐收,積極有效應對,加強指導服務,推進科學抗災,全力減輕災害影響,贏得糧食和農業生產穩定發展主動權。
及早安排部署。年初,針對今年災害發生趨勢,制定《科學防范旱澇災害保障糧食和農業豐收預案》。災情發生后,農業部多次下發通知,指導各地落實好抗春旱、防洪澇的各項準備。針對北方嚴重旱情,又先后派出7個救災工作組,深入重旱區指導農業抗旱保春播工作。
加強監測預警。根據今年旱澇災害發生情況,加強與氣象、水利、民政等部門聯動,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布災害預警信息30多期,指導各地提早落實防御措施。嚴格執行防汛抗旱值班制度,落實領導帶班和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啟動災情日報,確保第一時間掌握農業受災情況。
推進科學抗旱。針對北方部分地區較重的春旱,指導各地順應天時,改種耐旱、生育期短的雜糧雜豆、青貯玉米等作物。預計東北受旱地區調減籽粒玉米改種雜糧雜豆500多萬畝,推廣抗旱“坐水種”7500萬畝、比常年增加2500萬畝。河北指導受旱地區春播轉夏播,改種夏播作物200多萬畝。
狠抓生產恢復。針對南方部分地區發生的嚴重洪澇災害,指導各地搶排低洼地塊積水,做好救災備荒種子及種畜、魚苗調劑調運,及時改種補種生育期短、有市場需求的作物,搞好畜禽補欄、魚塘補苗。據統計,今年已調劑調運農作物救災種子100萬公斤。針對高溫高濕造成病蟲偏重發生情況,發揮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作用,開展統防統治,遏制病蟲擴散蔓延。同時,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開展緊急免疫、環境消毒、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
強化指導服務。組織專家根據受災情況和作物生長發育進程,制定下發6個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救災技術指導意見。各級農業部門組織2.1萬人次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重災區,了解災情、分析影響,指導受災農戶因時因地因苗落實抗旱措施。及時商財政部下撥12.35億元農業生產救災資金,重點支持東北受旱地區搞好農業抗旱救災和南方病蟲害防控。
當前,正值主汛期,南方汛情影響持續,北方也進入防汛抗旱關鍵期。農業部將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災,加大力度,強化措施,努力保持糧食和農業發展的好勢頭。一是落實防災減災措施。密切關注重大天氣變化,及時會商發布預警信息,繼續加強生產指導,因地制宜搞好改種補種,及時搞好畜禽補欄和魚塘補苗。二是科學指導晚稻栽插。指導各地抓好早稻后期管理,充分發揮農機作用,加強水毀農田修復,加快晚稻栽插進度,確保適時栽插,減輕后期遭受“寒露風”的風險。三抓好技術指導服務。制定分區域、分作物的技術指導方案,組派由專家和農技人員組成的指導組,深入秋糧生產一線,開展巡回指導服務。四是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加強病蟲監測預警,大力開展統防統治,繼續抓好洪澇災區動物疫病防控,防止災后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傳染病暴發流行。
來源: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