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八度思維)
導讀
母豬非生產天數(NPD),目前在國內管理松散的豬場里并沒有引起重視,因為這個問題,看上去比較小,被豬場里很多繁雜的瑣事所隱蓋。有的母豬在斷奶后3-4個月沒有配種,仍然在定位欄里混日子。這樣的空懷母豬在場里沒人主動去找出來,飼養員素質低下也意識不到問題在哪里,老板養豬也是門外漢,只要不死豬就算養好了。其實非生產天數比某些疾病更可怕,它一天天在不斷侵蝕著你的真金白銀。
1、非生產天數(NPD)對豬場的影響
關于非生產天數,打個恰當的比喻,就如一個企業一樣,如果企業里大部分員工只拿工資,不干活,那么這個企業遲早會被自己的員工吃垮,就像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國企;那為什么現在不存在這樣的國企呢,因為企業只出不進,就等于自殺,這樣的企業早就壽終正寢了。
對于后備母豬來說,一般培養的天數240天,如果超過240天還沒有發情或者是配上種,說明這頭母豬的非生產天數已經開始,這里面既有人為原因也有種豬的原因,人為原因是,配種員工一旦對工作產生情緒化,錯過1個情期,那么到下一個發情期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損失21天×20元=420元(含水電人工的分攤費及折舊)。種豬原因,選種不當,出現這種情況只能采取及時淘汰。
對于經產母豬來說,既沒有懷孕,也不是哺乳階段,即為非生產天數,其中斷奶后3-7天屬于正常情況。如果母豬在懷孕過程中出現流產、因為疾病死亡,停止妊娠或者是淘汰,之前的這段時間也屬于非生產天數。
2、關于非生產天數(NPD)的計算及認知
那么非生產天數如何計算:
斷奶天數:21/28天
懷孕天數:114天(111-117天)
母豬年產胎數:(2-2.3胎)
非生產天數=365天-(年產胎數*(標準斷奶天數+懷孕天數)
正常生產中:非生產天數=365天-(年產胎數*(斷奶天數+懷孕天數+斷奶后7天發情時間)
例如:1頭母豬年產2.3胎,斷奶天數為28天,懷孕天數為114天,這頭母豬一年中的非生產天數是39天,那么我們按規模場里母豬存欄100頭算,意味著全場最好的生產狀態下非生產天數要投入累計3900天*20元=78000元。按這個比例算如果是200頭母豬全年非生產天數就要投入156000成本。
1頭母豬1年下2.3窩,每窩10頭,共計23頭,所花費的時間是:365天-非生產天數39天=326天,326天除以23頭=12.5天,平均母豬下一頭小豬要花費12.5天的時間,如果斷奶后的母豬錯過1個情期21天意味著要損失多少頭仔豬?1頭仔豬多少錢呢?400元一頭仔豬的話,那就是損失1.68*400=672元,這樣算的話的一個NPD為32元,上面我說的20元每天是不是少了?
理想狀態如此,可能多數場的非生產天數遠遠超過我說的39天這個數字,這個詳細的計算一般就得依靠專業的生產統計軟件來計算了,聰明的老板不妨在自己的豬場安裝上生產統計軟件(諸如微豬科技,365軟件等),來及時了解自己豬場的非生產天數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