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那個維度來看,行業正在遭遇挑戰!!奶牛、蛋雞養殖遭遇前所未有的低谷,豬價大概率進入下行通道并逼近盈虧平衡點,各地養殖拆遷幾近常態化!規模場與家庭農場誰更有優勢?無抗養殖是營銷炒作還是必然選擇?特色豬肉是必然趨勢還是一廂情愿的夢想? 行業、市場環境變幻莫測!卻又有多少企業、有多少職業經理人仍然在為今年的年度目標苦苦奮斗!這種“救火模式”、“撞鐘模式”、“摸石頭過河模式”能否有更好的明天?當“未來已來”時,在產業的價值鏈中是否還有你的位置? 在“未來已來”的世界中,你能否發出主流的聲音抑或是淹沒在滾滾洪流之中?在“未來已來”的生態中,你是價值的主導者還是一個依附者? 顯然,“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我們必須拋棄一切非理性的幻想,正視這即將到來的未來!讓我們用一顆睿智、冷靜的心來感受這“未來”,洞察它的全景,從而讓自己及早行動在正確的軌道中,不要被“存量綁架”!讓我們以戰略的眼界來明晰:當雨季來臨時,搶種比搶收更重要!!記住:焦慮不會提升存活幾率,不斷思考,提升認知水平才有出路。 未來,顯然是我們自己所創造的,而并非預測的結果。因為我們今天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決定了我們的未來!我們必須懂得從后往前看,必須用未來的眼光回看今天。只要你能夠用未來的眼光回看今天,我們就能夠找到更好的答案。而今天正在發生的一切,也正在啟動未來! 隨著一般意義上散戶的迅速退出,市場化的飼料銷量占比正在迅速降低。這是一個怎樣的速度?3年攔腰一斬!保守研判,2020年產業化占比、半產業化占比、市場化占比形成1:1:1的格局。更直白一點說,如果一家飼料企業只想著找經銷商、降低價格做直供或者做代工,很難有銷量的真正突破;此般途徑搶來的銷量也沒有很深的根基,來得不一定快,但去得卻可能很快。 去介入全產業,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不現實,也沒有必要;最務實的路徑選擇是打造半產業化。實現半產業化的核心動作是“協作”、“資源整合與優化”。今天,無論是行業的邊界、企業的邊界、組織的邊界,正在逐漸模糊。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也許是更好的追求。 二、食品安全第一 畜牧業蓬勃發展的30余年,無論是“奶”、“蛋”、“雞”,我們已經數次在“安全”面前摔了大跟斗!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未來離開了“安全”,我們的客戶能走多遠?我們能走多遠?我們應該如何為客戶保駕護航? 工業化養殖對環境、設施和技術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稍有不慎,即可能發生嚴重后果。而抗生素類藥物則加重和加快了這種局面。所以持續減少抗生素等藥物,既是救自己,也是養殖業的社會責任。如今消費不振,除了宏觀經濟緩速外,“不安全感”也大為抑制了消費者對“肉”、“蛋”、“奶”的需求。“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沒有安全,何來出路?在無抗養殖的道路中,不管有多難,但決心和信心必須要堅定!倡導綠色健康養殖!促進人類健康食品!這是畜牧行業必須擔負的職責與使命!這顯然是共識所在!真正先行的人一定有機會獲取品牌溢價。 三、環保生存根基 每年中國都不斷強化自己作為一個經濟神話王國的形象。但是,奇跡將很快結束,因為環境跟不上發展的步伐。1/3的中國土地上都遭遇過酸雨的襲擊,7條大河中一半的水資源是完全沒用的,而另有1/4強的中國人沒有安全的飲用水。1/3強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氣。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環保的方式處理的。最后一點要強調的是,世界上1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國占了5個…大氣污染、水環境污染、垃圾處理、 土地荒漠化和沙災問題、 水土流失、 旱災和水災問題、 生物多樣性破壞、持久性有機物污染,等等。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必須叫停了!是時候,為了我們自己,我們的子孫后代,我們該做點什么了! 面對環保的高壓紅線,我們養殖業顯然受到了不太公正的待遇!但面對如此嚴峻的環保形勢,我們也只能是從嚴自律了!再指望寬松的環境,無異于緣木求魚,徒勞無益。環保已然是生死線,不再有討價的余地。也正因為如此,所有有志于養殖業的人正緊鑼密鼓行動起來。正如人類不太在意屠宰場里的慘叫,同樣,將軍也不會記得陣地上的炮灰是什么名字。作為行業發展進程中的一份子,你我人生最重要的任務是“追隨行業發展的方向”,而不是束手無策被環保的車輪碾壓。 四、客戶正聯盟化 無論是在產能嚴重過剩、競爭激烈的山東,抑或是仍有無限風光的西南,大量的企業結盟、養殖場結盟,仍至養殖戶結盟已蔚然成風!聯盟成員間一般沒有資本關聯,各企業(客戶)地位平等,獨立運作。 以企業聯盟為例,由于企業的聯合,聯盟能在某一領域、地域形成較大的合力和影響力,不但能為成員企業帶來新的優質供應商、行業發展信息,而且對于提高管理層眼界與素養也有極大的幫助;企業經營拓展過程中的一些好的心得、做法也可相互借鑒、優化;部分規模客戶還可以協同開發、服務。發展得好的企業聯盟還可以向產業聯盟去升級、轉變。而產業聯盟則能以較低的風險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調配,從而成為成員企業優勢互補、拓展發展空間、提高產業或行業競爭力、實現超常規發展的重要手段。可以說,這些成立企業聯盟的公司是行業內真正的知識渴求者,他們永遠追求對市場、對客戶、對競爭對手和自身狀態的清醒認識。他們的心胸與眼界也愈發寬廣。他們是行業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 而用戶層面的聯盟,可以通過規模提高市場地位,反過來獲取與上游供應企業更大的談判權,爭取更實惠的價格、更多的服務,包括代加工、貼牌生產等諸多好處。恰似私人廚師一樣,根據客戶的營養狀況、口味要求做出最可口的飯菜。 五、品種持續優化 話說清末民初,國父中山先生鑒于滿清喪權辱國的歷史,曾多次疾呼:“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這句話套在畜牧行業,也同樣有意義。 整個水產養殖正處于結構轉型期,養殖品種不斷優化,名特優新水產品總體仍蓬勃發展。而常規品種發展的空間則有所壓縮。品種持續推陳出新,生態健康養殖、綜合種養模式,通過稻漁(蟹、鰍)綜合種養、海水池塘立體混養(魚、蝦、貝、藻)、工廠化海水養殖等模式,水產養殖進一步向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健康養殖方式邁進。 在豬業同樣如此,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品種在養豬成功要件中趨近一半的占比。種豬好比是機器設備,能生產出更多的優質產品的設備才能被市場普遍接受。優質種豬的平均料肉比為2.5 ∶1 ,而一些地方品種平均料肉比則高達3.5 ∶1 。生長速度也是評價種豬質量最重要的經濟性能指標之一,在生長速度上,優良種豬明顯高于地方品種;優良種豬150 日齡可達100 千克以上,而地方豬種達90 千克則超過180 日齡。同時目前優良豬種,尤其是配套系種豬也具備乳頭數多、發情明顯、受胎率高、護子能力強、仔豬育成率高等優良繁殖性能;優良的母豬每窩如果多產1 頭小豬,則每頭母豬每年多創效益近400 元,年出欄1 萬頭的豬場新增效益就達20 萬元以上。 因此在豬業,為了持續提高“造肉車間”的生產效率,品種持續改良的空間還很大,同時其進程也正在加快。 關注微信公眾號:畜禽養殖 ,了解更多養殖信息。技術支持:電話:15853106958 QQ: 3332097010 微信:15853106958 六、智能升級迫切 不少專家認為,人工智能將在2060年擊敗人類。與許多人工智能專家不同,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認為,人工智能將于2030年在所有一切領域擊敗人類。他在Twitter消息中表示:“更接近的時間或許是2030年至2040年。2060年這個結果可能來自線性推斷,但實際的發展是指數式的。” Elon Musk的預判足以驚爆我們大多數人的“小乳頭”。我們可以不信,或選擇不愿相信,但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無論在我們的辦公、溝通領域,還是生產領域,加快信息、智能設備以及工具的引進、改造顯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大數據已經被廣泛運用,據說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競選能夠勝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運用大數據進行精準推送、精準影響特定的選民群體。但顯然目前養豬行業數據還很少,缺乏基礎有效的數據。數據不僅僅是指豬價行情數據,也包括種豬育種數據,養豬場生產數據和豬場環控數據等等。數據不僅僅是電商和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數據同樣也是養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顯然不能拿經驗主義來管理現代化豬場,使用哪種飼料效益更好?應該做錢肉比和料肉比數據分析;母豬如何才能發揮最高生產水平,要依據階段、膘情動態式定時定量飼喂。其實,我們都知道數據化管理的重要性,為什么大數據沒有被廣泛運用?關鍵是數據的搜集工作和投入成本太高,假如使用傳統的母豬記錄卡,飼養員工作報表模式,從填寫、錄入到匯總統計,不僅工作量大,且非常容易造成誤差。互聯網行業,計算機程序可以自動記錄很多用戶行為數據,所以是最早運用大數據的領域。那么養豬業實現數據化管理,首先是解決豬場里的數據搜集問題。當然,移動互聯時代,這一切已不是問題。 接下來,智能手機將會是豬場數據收集的主要終端,而智能養豬設備將會顛覆現在常規的養豬設備;如今智能硬件已經開始廣泛應用,養豬業也即將掀起一場智能化養殖的小革命;智能養豬設備可以自動搜集和記錄很多有價值的基礎豬場數據,幫助豬場更高效的開展豬場管理。智能化體系讓每一個養豬設備都具有智能屬性,從而大量節省繁重的人工工作。 關注數據、運用數據,才能真正實現數據化管理。在管理中,我們常講數據是一種思維方式,無論是關注豬價數據,還是關注豬場的生產數據。數據都是一種對過去經驗主義思維模式的顛覆。依靠數據來進行生產管理、經營決策是將必然。 七、特色產業崛起 特色養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主要是從養殖物種和養殖方式上來講,只要是養殖方式和養殖物種不同一般的都可以稱之為特色養殖。首先,特色養殖可以指人們常常說的特種養殖,因為特種養殖其養殖規模小,沒有標準,競爭對手少,可以說是一種特色。其次,我們所說的特色養殖,主要是從養殖方式上來講,即養殖方式有特點,區別于傳統的工廠化養殖,如立體養殖,循環養殖,生態養殖等。 我們國家人口多,人均資源少,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在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個維度必須要高度協同起來,才有可持續性發展。因為特色生態產業是必然選擇,也是必然趨勢。打造綠色財富共同體,則是人人有責。近幾年輔音國際全力推廣的合作社與家庭農場,實際上就是特色養殖的核心載體。 不要說久遠,就是接下來的的5年,2018-2022年就會是中國生態農業行業發展的一個小高潮。生態農業的生產以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重要前提,根據生物與環境相協調適應、物種優化組合、能量物質高效率運轉、輸入輸出平衡等原理,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信息的輸入高效組織生產,通過合理利用和增殖農業自然資源,重視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換效率,充分發揮資源潛力和物種多樣性優勢,建立良性物質循環體系,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顯然,生態農業是一種知識密集型的現代農業體系,是農業發展必然選擇和模式。 著社會的發展,生態食品生產技術本身的飛速進步,其標準制定愈發系統與可落地,與之配套的生物肥料、天然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動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生產資料的研制、開發和推廣,將會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以特種養殖為核心的生態農業必將帶領我國廣大農民朋友走上更加寬廣的致富之路,與那些常態的工廠化養殖企業將長期并存。 八、人員要專業化 過去企業都是在一個點上突破,企業做產品做得好,企業做廣告做得好,企業做經銷商做得好,就可以生存和發展。它往往是一個點,通俗的話叫“單項冠軍”。但接下來一個企業要想長治久安,則必須是全能的選手,也就是方方面面都不差,而且在某一、兩個方面做得特別強才行。這特別強的一、二個方面就是企業的相對核心競爭力;而在其他方面都不差,則對企業的人才體系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 企業專業的能力需要專業的人才來承載與支撐。那么專業化的人才從何而來?一是自己培養,二是業務協同與外包。就以銷售為例,新人難以培養、短期內難有業績,優秀的營銷經理難以尋找,來了后運營成本高,管理繁瑣,如差旅費要管、汽油過路費要管、招待費要管、出差天數要管,不勝枚舉!這樣的效率如何能勝出? 就以我們飼料行業來看,大量的事實層出不窮:企業規模擴大了,利潤卻下降了!銷售額上去了,成本卻失控了!資產增加了,負累卻超重了!行業內大多數的總經理既要管生產后勤,又要管市場客戶,二頭不聚焦,二頭不專注。而未來生產、市場、服務三個核心板塊各自獨立核算、運營,相互協同的生態平臺必將出現。采購、品控、生產能力強的基地將專心于質優價廉產品的提供,各市場銷售公司聚焦于區域市場的深耕細作,而服務團隊則憑借技術支持與服務,通過增值創造來謀求生存。所有術業未能專攻的人,由于不能創造價值,將迅速被邊緣化,作為“成本”而被優化。而一個沒有強勁內在驅動力的組織也面臨被重戧仍至被分割。表面上看,做強、做大是所有企業管理者的“終極目標”,然而,令我們頭痛的是:因為利潤流失的問題,很多企業在取得初步成功后因為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而死在攀向另一高峰的路上。正因為如此,未來的組織也更加注重“強”而非“大”,更加注重“久”而非“強”。關注微信公眾號:畜禽養殖 ,了解更多養殖信息。技術支持:電話:15853106958 QQ: 3332097010 微信:15853106958 九、養豬業企業化 正當所有人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行情卻緩緩而堅定的開始下行了。此時,腦中忽然冒出一個盤桓許久的場景:那些戴舊氈帽的大清早搖船出來,到了埠頭,氣也不透一口,便來到柜臺前面占卜他們的命運。“糙米五塊,谷三塊,”米行里的先生有氣沒力地回答他們。 “什么!”舊氈帽朋友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滿的希望突然一沉,一會兒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們不是賣十三塊么?” “十五塊也賣過,不要說十三塊。” “哪里有跌得這樣厲害的!” “現在是什么時候,你們不知道么?各處的米像潮水一般涌來,過幾天還要跌呢!”…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清楚的《多收了三五斗》。 2015-2016年豬價行情非常好,PSY成為每個人口中反復念嘮的字眼。似乎這成了掙錢與否的唯一指標。當然PSY數據偏低,高死淘在蠶食豬場大量的利潤;但如果高產仔數帶來的是出生重偏低,則PSY就是虛高的、盲目樂觀的數據。 顯然,相對PSY,豬場RSY(Return-on-investment per sow per year),即單頭母豬年投資回報率(鎖定所有生產成本后母豬產能和效益的數據模型),是豬場生產經營的核心和本質。RSY是評估豬場生產經營、種豬品質、營養標準、獸藥疫苗質量、設備投資等各個指標更為實效的標準。在整個RSY評估體系中種豬發揮著核心的作用,也是育種體系的核心,在種豬選育方面更應考慮對終端市場的傾斜,選育商品豬PSY/MSY適度,屠宰率高、肉質好,售價高的優質種豬。 如果進一步回歸到投資的本質,抑或是一家豬場企業經營的本質,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最持久的?什么才是最核心的?顯然有比PK一時一地的生產效率更高的經營維度。他們應該是:豬場投資收益管理、豬場人力資源管理、豬場家文化建設、豬場環境治理、豬場數據化建設與管理、以及規模豬場品牌建設、特色豬肉品牌策劃與推廣,種養一體化打造等等。在個競爭的世界中,認知層級的深淺、競爭維度的高低決定著誰才是適者生存的群體。 十、決策系統理性 現代商業模式,無非“人”+“資金”+“項目”的高效組成。 “人”+“項目”=找資金 “人”+“資金”=找項目 “項目”+“資金”=找人 而其中“人”是最首要、最核心的要素。未來“人”與“人”之間的鏈接又是最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在農耕時代,是權利鏈接;在工業時代,是資本鏈接;進入全新的移動互聯時代,則是價值鏈接。 5000余年的農耕文明,讓我們對“客情”萬分迷戀和不舍;100余年資本的逆襲,讓我們奢望掌控與支配;10余年全球互聯大潮的洗禮,我們仍然不適應回歸到只是一個“價值節點”的角色扮演。 但是,時代就是我們的命運,相信的,命運牽著走;不相信的,命運拖著走!需求與需求認知、價值與價值認知、價值與價值實現成為市場營銷領域中最核心的三個本質問題。你理解得有多深,有多透,決定著你市場運營的效率和效果。而今天縱觀行業的營銷大軍,95%以上的人對客戶系統決策的邏輯、對競爭對手競爭決策的邏輯不甚了了,以至于在市場競爭中效率低下,空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