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貼:非典到禽流感--從羅氏公司的不同表現看企業如何應對公共危機
在公共危機中,企業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是趁火打劫還是雪中送碳,會在公眾心目中造成完全不同的形象。如果是從長遠的角度出發,站在良心的一邊,以社會和公眾的利益為重,則品牌的美譽度會快速地提升;但如果是企業急功近利,站在銅板的一邊,為了商業利益不擇手段,使危機雪上加霜,則會嚴重危及企業和品牌形象。
瑞士的羅氏公司是全球第六大制藥企業,在2003年面對非典的表現和今年面對禽流感的表現就是截然不同的,其傳播效果也是有天壤之別的。
我們先看看2003年非典期間羅氏公司的表現。2003年2月8日,一條令人驚懼的消息在廣東以各種形式迅速蔓延——廣州出現流行疾病,幾家醫院有數位患者死亡,而且受感染者多是醫生。“死亡”讓不明真相的人們大為恐慌,謠言四起。 2月9日,羅氏制藥公司于廣州召開媒體見面會,聲稱廣東發生的流行疾病可能是禽流感及其產品“達菲”治療該病療效明顯。羅氏公司的醫藥代表也以達菲可以治療該病而敦促各大醫院進貨。該媒體見面會的直接后果是為正在浪尖上的謠言推波助瀾,廣東、福建、海南等周邊省份醋、板藍根及其它抗毒藥品脫銷,價格上漲幾倍及至十幾倍,各投機商大發“國難財”。而“達菲”在廣東省內的銷量伴隨謠言的傳播驟增。2月8日前廣東省內僅1000盒,2月9日后飆升到10萬盒。曾有顧客以以5900元買下100盒“達菲”。 2月15日,《南方都市報》發表署名文章《質疑“達菲”:“禽流感”恐慌與銷量劇增有何關系?》指責羅氏制藥蓄意制造謠言以促進其藥品的銷售,并向廣東省公安廳舉報。羅氏公司的商業誠信和社會良知受到公眾質疑,其形象一落千丈。
我們再來看看今年羅氏面對禽流感的表現。禽流感爆發以來,羅氏公司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原因是這家世界級的藥品公司擁有達菲的生產經營權力,這種藥品被證明在應對禽流感中最為有效。因此達菲幾乎已經等同于“戰備物資”了。
面對日益緊迫的疫情。羅氏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加速了企業申請和認證的程序。羅氏備與具備生產能力或可以協助生產的政府或公司合作制造達菲,用于疫情突發時使用。但該合作生產是嚴格的,必須依照質量認證、安全體系等規范條例進行。目前上海醫藥集團已獲授權。
2、 羅氏與中國衛生部的溝通后,羅氏決定暫時停止在市場上公開銷售達菲,所有儲備交給衛生部實行藥品統一調配。
3、 公司總裁胡摩爾(HUMER)博士明確表明,如果疫情爆發,羅氏公司將為世界衛生組織無償提供300萬盒達菲膠囊。
4、 羅氏與很多公司達成協議,如果禽流感爆發,羅氏將提供全面的幫助,并已經把達菲膠囊的價格降低了一半多,在已經發生過禽流感的地方,羅氏公司提供了可以融化在飲用水里面服用的粉末,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藥品的價格。
可見,在2003年非典期間,羅氏公司是一個落井下石的奸商,慘痛地丟了分數;而在今年禽流感越來越嚴峻時,則是一個誠信、大度、負責任的企業公民,成功地扳回了分數。
作者:游昌喬
摘自:中國營銷傳播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