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g.jpg (76.39 KB, 下載次數: 5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31 13:41 上傳
豬場想要保持較高的生產效率,關鍵指標是PSY,即每頭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養豬發達國家的規模豬場平均PSY超過25頭,而我國的規模豬場受諸多因素影響,PSY基本在16~23頭之間,只有生產水平較高的豬場PSY能達到25頭。PSY是衡量母豬繁殖成績的重要指標。那么豬場該如何做才能提高母豬的PSY呢?上期已講到了2點,本期繼續為您講解余下4點。
提高母豬PSY的關鍵控制點
01、優化胎次結構
優化胎次結構是提高母豬年生產力的有力保障,根據各場產仔數據分析,母豬2~6胎產仔數較高,3~5胎產仔數最高。母豬7胎以后的繁殖性能開始下降,初產母豬和9胎以上母豬的繁殖力顯著低于其他胎次。優化和構建優良的胎次結構對母豬年生產力的表現十分重要,目前被眾多豬場所認可的胎次結構為:1胎占20%,2胎占18%,3胎占17%,4胎占16%,5胎占14%,6胎占10%,7胎以上占5%。育種場由于更新比例在40%以上,1~4胎的比例可適當提高。調整胎次結構的措施:一個是補、一個是淘,需要注意的是要考慮均衡生產:合理補充和淘汰,不能隨意補淘。
淘汰的標準:一是可以通過無效母豬標準進行淘汰,二是可以利用育種軟件計算繁殖指數,利用末位淘汰法持續淘汰表現較差的種豬,這樣既可保持胎次結構的最優,又能保持種群的高效。
02、提高產活仔數
提高產活仔數是提高母豬年生產力的基礎。在品種和最優胎次結構的前提下,首先需要做好的是配種環節,從精液的稀釋、分裝、檢查、運輸,到發情鑒定、適時配種(斷奶1~3天發情間隔24小時輸精,斷奶4~6天發情間隔8~12小時輸精,斷奶7天以上、后備母豬、返情母豬發情立即輸精),都需要工作人員認真完成,既需要操作熟練,更需要他們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其次,要細化配種后的母豬管理,減少胚胎死亡,保持良好的飼養環境。最后,利用公豬配種的母豬的產活仔數對公豬進行選擇,也是提高產活仔數的有效措施,長期地開展種豬選育、增加對產仔數的選擇力度和指數權重調整,也是提高產活仔數的關鍵。
03、提高哺乳仔豬成活率
提高哺乳仔豬成活率是提高母豬生產力的重心。母豬生的多,但能否養好帶活,直接決定其能提供多少斷奶仔豬。加強產房員工的培訓與選擇,如往往有孩子的女性員工責任心更強,更會照料仔豬。豬業科技統計,哺乳期仔豬死亡率超過80%的根本原因是飼養人員管理疏忽不當。應增加夜間護理,減少壓死、凍死、餓死、難產死等死亡。產房應嚴格執行全進全出制度,降低疫病發生率,及時護理病弱仔豬,仔豬健康管理需考慮仔豬生病時給母豬防疫。加強初生仔豬和弱仔的護理,及時讓仔豬吃上初乳,做好仔豬的寄養。從5日齡開始及時給仔豬補料教槽,做好仔豬母豬的保健。加強溫度管理,滿足母豬和仔豬不同的溫度需求。
04、健 康 管 理
健康管理是困擾母豬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受我國疫病復雜的大環境影響,各豬場頻繁受到口蹄疫、藍耳病、偽狂犬病、豬流行性腹瀉、豬瘟、副豬嗜血桿菌病、細小病毒病等疫病的影響,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疫病已成為影響PSY的頭等要素。作為種豬場,做好疫病凈化既是本身必須要做的,也是社會所要求的。豬場應根據本場的實際情況和抗體檢測情況做好藍耳病、口蹄疫、偽狂犬病、豬流行性腹瀉、豬瘟、流行性乙型腦炎、細小病毒病的免疫工作,選用疫苗建議進行批次檢測后再大批量采購。做好豬場的生物安全工作(包括外圍、內圍)是減少疾病發生的最有效措施。
只有當豬場各個環節做到了,才能將PSY提高,但是,目前國內大部分豬場還處于管理,防疫落后狀態,PSY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中等水平。所以,要想改變現狀,只有通過以上方案進行改進,相信不久將來中國平均PSY將達25以上。
來源:豬業科技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