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5761027377703.png (281.53 KB, 下載次數: 4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26 10:10 上傳
為什么會腹瀉?
產房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俗稱“豬拉肚子”,是指豬的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飼料或膿血、黏液.......
在教頭的個人理解中,腹瀉其實是豬本身對于自己的一種保護作用,比如奶水過稠,豬消化不了,無論是嘔吐還是腹瀉把飼料排出體外其實就是一種對自己的保護作用。
包括小豬腹部受涼、問題奶水、飲水不足、小豬正常生理紊亂等等.......
當然,這樣的解釋會讓很多人嗤之以鼻,用比較書面的分析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奶質因素:比如母豬奶水內含有的有害物質過多,母豬能耐受,小豬很難耐受,這種情況最多。
細菌因素:大腸桿菌、母豬乳房炎、子宮內膜炎、梭菌.......
病毒因素:流行性胃腸炎、藍耳、輪狀病毒、豬瘟、偽狂犬........
原蟲因素:球蟲等.......
環境因素:小豬腹部受涼、濕度過大、產房溫差過大........
消化因素:油脂奶、奶水過稠而小豬飲水不足及脾胃虛弱等因素。
事實:
在長期的一線服務豬場防控案例中,小到10頭8頭的母豬存欄,大到將近5000頭的母豬存欄防控實效解決方案中,教頭通過分析其中第一種因素的最多,而且與其規模呈正比,規模越大,第一種因素所占的比重越高。
至于為什么會這樣?想想自己的管理、想想自己給豬用過多少苗、吃過多少藥、母豬的飲水、飼料原料.......這些,或許你會聯想到很多。
說道這里可能很多人又該以假大空的帽子往教頭頭上扣,對于這種行為,教頭不屑去辯解,我只需要去用我做過的案例結果去詮釋就可以了,說的好不如做的好,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標準。
上面分析的教頭看來確實有點假大空,那么就闡述點干貨供大家思考,我們現在豬場有幾個的母豬能全部喝夠水?又有幾個豬場的飼料原料和飼喂過程中能掌控?無論是母豬便秘、重金屬超標、還是高能高蛋白的影響乃至飼喂過程中的飼料變質,這些不利因素的積累會造成什么?加上母豬長期生活在限位欄內會不會造成肝氣郁結?而肝氣郁結又會造成什么?
再直白的講,你飼料內用的微量元素現在的企業利潤會給你用食品級的嗎?很多原材料是用的最便宜的,而最便宜的來源是什么?請自己思考及搜索,最好做個重金屬檢測。
另外就是母豬在飼養過程中,避免不了生病,但是并不是每頭豬生病都會造成明顯的癥狀,這些病原微生物在豬機體內從增殖到死亡,其代謝的有害產物呢?
至于大型豬場的母豬福利,教頭只能用呵呵來詮釋了。
思考:
教頭是基層獸醫出身,以前也走了很多彎路,遇到這種問題也只知道用苗、用藥來進行所謂的防控,不能說沒效,只能說是越來越難以達到豬場所期望的效果,甚至是黔驢技窮,這種情況現在在現場是不是很常見?
基于這種原因,教頭在基層的案例及方案驗證過程中,不斷的去思考、調整及完善至今,才形成了初步系統性的思路及方案。
那就是以母豬為基礎,在所有的飼養過程中進行能掌控的掌控,能調整的調整,能改進的改進,能調理的調理,從細節上進行以點帶面的全面解決方案。經過一線大量的實操成功率頗高。
用思路一變,前景一片來詮釋一點也不為過。
案例:
所有的案例進行中,教頭基本上是親到現場或者了解豬場的很多想要了解的細節后才會開始初次的小批次驗證方案切入的。最常見的就是大原料的檢查、飲水的檢查、通風換氣、料槽衛生、小豬保溫........這些細節性的改善為基礎。
其次是緊急方案的切入及母豬群體的調理及執行,一旦出現或者疑似病例出現,首先會進行發病比例的十分之一做對比驗證,如果是死亡率較高的會進行一半的切入對比驗證。
而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中,寄養和早期斷奶人工飼喂驗證是最常用的,比如很多豬場小豬產下來后外觀很健康、一旦吃奶后快的2-4小時,慢的幾天后小豬就出現腹瀉癥狀,死亡率很高,特別是遇到前者,用這種辦法最好用。
這是降低損失的茍且之舉,但是要想徹底解決需要時間和不斷的驗證完善總結,因此,所有的方案在細節完善及改進的基礎上,以提高母豬及仔豬非特異性免疫力為基礎、調理脾胃、疏肝理氣以及解毒排毒和氣血雙補的思路去搞,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實效。
在這些案例的一線操作中,由于每個豬場的實際情況及豬群的整體問題點不同,其所用的方案差異很大,這也是教頭不敢亂出方案的本質原因所在。
比如一各2200頭母豬的廠子出現的產房腹瀉,最后找到問題的原因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給剛出生的小豬臥的地方鋪上一層干燥的大沙,并定期更換,完美解決。
還有一家800多頭母豬的廠子,解決方案是在哺乳母豬料內采用調理脾胃及提升消化性能,并加入保肝疏肝的理念和給小豬生下來后強制補水,完美解決輕微的油脂奶及奶水過稠的原因引起的產房腹瀉。
至于最多的案例就是比較復雜的了,寄養、產下來后直接斷奶人工哺乳加上母豬群的整體調理及一些細節性的措施改善,逐步調理至全群穩定,根據其執行力及豬群體質的不同,快則1-2個月,最慢的需要將近1年才能初步穩定的豬場案例多不勝數。
至于為什么會差異這么大?其實很簡單,因為豬不是教頭的,那么做為豬場的實際掌舵人,完全相信及信任教頭是不可能的,在這樣的現實下,執行中的偷工減料你懂的,斷斷續續的舍棄到執行再到最終的堅持過程是很常見的。
因此,教頭常講,該吃的虧、該上的當、該走的彎路,一個都少不了。多次的經歷對比后,才會選最適合自己的去堅守,這才是本質。
觀點:
腹瀉只是一個癥狀,癥狀背后不僅僅是病、還有各種誘因。因此,看見小豬腹瀉就判定是什么病的神醫很值得質疑,在教頭看來,與其把精力和時間用來去尋找神藥,不如去真正的踐行去尋找誘因和細節來的更有意義。
癥狀的背后是各種因素作為支撐的,而精準的分析出這些原因其實并不容易,在分析出原因的基礎上,進行系統性的主次方案及順序性的解決,才是最有效的,當然,擁有這種能力更困難。這也是了解一群豬,滿足一群豬的傳神解讀。
總之,在每個豬場的產房腹瀉案例的防控過程中,離開現場、離開系統、離開細節甚至是離開誘因去單純的突出單個產品或者某個疫苗的效果是值得警惕的。這也是教頭拒絕網絡出方案的借口之一,至于為什么,我想有經驗的都懂。
作為一個服務者,靠本事賺錢沒錯,但是沒有底線的去賺錢甚至是把自己賺錢的基礎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那就不僅僅是職業道德問題了。
用一句話闡述教頭的觀點其實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是把簡單的問題搞復雜,解決問題是力求把復雜的東西搞簡單。如果這句簡單的話能應用到自己豬場的產房腹瀉防控思路中去,教頭堅信你會有一個不一樣收獲。
來源:驗客農牧 作者:董廣林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