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普通人,有需求卻沒有話語權。最贊的事莫過于代表們了解普遍人的需求,并且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引起重視,從而有效解決。農牧行業就有這么一批人能夠并愿意站出來說話,代表了廣大農民的利益。素顏最近關注了幾位農民企業家的建議,真的提出了新高度。
優化調整電力制度,為企業減負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從企業的角度,建議取消“基本電費”和政府性的“基金及附加”,給企業減負。同時,國家應加快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減少電網企業非市場經濟的職能。
他認為,我國現行的電力體制,不能匹配當前市場的發展需要,尤其是這種兩部制電價制度,已暴露出很多問題,亟待改革。比如,長期收取的“基本電費”以及“基金及附加”一項,收費金額不但沒減少反而有所增加,已經不合時宜,到了應該優化和調整的時候。在我國當前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基本電費”和越發臃腫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已經給企業帶來了嚴重負擔,甚至影響到投資決策。
各部門領導,應這樣思考環保
牧原集團總裁秦英林,暢抒了“七個站位”的環保思考和擔當體會:
1、站在聯合國秘書長的位置,看一看全球環境變化,比照發達國家的作為,思考中國作為經濟大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共同保護地球;
2、站在國家總理的位置上,看一看在中國的條件下,各行各業,如何做好環境保護大文章;
3、站在環保部長的位置上,看一看養豬業,應當如何構建養豬經濟與生態;
4、站在農業部長的位置上,看一看我們該如何構建行業可持續發展;
5、站在地方政府市長的位置上,看一看該如何讓人民能夠吃上優質安全肉,民眾鄰里間和諧相處,社區環境也美好;
6、站在養豬場周邊社區民眾的位置上,換位思考,感同身受體驗養豬生產對當地民眾生活的影響,以激勵我們自己該如何提高環保標準,與周邊社區一起發展;
7、站到養豬生產者的位置上,自警自省,增強環境保護迫在眉睫意識,明確告訴自己,要想長期發展,自己當奮起!”
規模化養殖是畜禽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國家倡導的方向。面對規模養殖帶來的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行業難題,牧原堅持從“七個站位”的高度認真看待環保問題。
資源配置合理,精準扶貧區分
溫氏集團董事長溫鵬程,在京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采訪時,主要從政策、趨勢角度談了以下幾點:
1、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改的是品種結構、體制機制及質量等方面。現在應該要把更多的資源調整到流通、加工、儲備,包括終端的銷售。這樣就需要建立更高的農產品標準體系,重視產品質量和品牌的建設、生產流程和生產工藝的創新,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就是資源配置和機制創新的問題。
2、南豬北移是大趨勢:北方有大規模的土地消納,糞污可以還田,產生效益。在南方地區,只要技術具備、隊伍齊全,做到達標排放,也可以自我供應。
3、精準扶貧就是要區別對待:要分層考慮,區別對待。沒有脫貧的人都有自身的特殊性。有些是不具有勞動能力,列入救濟就可以解決了。具有勞動能力又暫時還處于貧困狀態的,可以通過產業扶貧來帶動。不具備經濟發展條件的區域,可以采取如異地搬遷等措施。
來源:互聯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