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以前政府政策和“專家”諫言不遺余力宣傳和發動農民從事養殖業,然而寥寥數年以后,政府關心的菜籃子工程建設已經圓滿的完成了,城市人口不再有因為買不到或者買不起肉發愁的時候,這些往日緊缺的副食品已經變為物美價廉的產品。養殖戶為了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了青春和汗水,卻驚奇地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得到合理的利潤,而是被行業套牢了。這些年,他們所剩下的只有微薄的收人和那些破舊的圈舍以及銀行的欠款。
如今,政府對規模養殖企業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而養殖戶卻無法跟政府扶持的規模養殖場抗衡。關于養殖戶的未來出路,近年來爭論之聲不絕于耳,他們的路還有多遠,會有明天嗎?
養殖戶的去留是個問題
關于養殖戶何去何從的問題,行業內外有不同的聲音。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觀點很明確:建議養殖戶退出舞臺,不要再參與當前家禽養殖業激烈的競爭,因為養殖戶不再適應當前的形勢發展;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短期內還應該保留養殖戶,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他們對養豬業的貢獻都是不能忽視的,中國養豬業還沒有發展到全部實行大規模生產的程度。
而主管部門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和規定,但是從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規章制度來看,國家正在鼓勵和支持規模養殖企業發展,不斷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和相關標準,加強行業監管,推動規模化建設。
這些中央官方文件能看的出來,不愛關注時事新聞的養殖戶得注意點了,需要學習的,否則不了解政策盲目跟風,前路渺渺啊!
養殖戶需要社會善待和主動改變
一、利用新技術“武裝”自己的豬場
對于有能力的一些散養戶,可以根據環保政策升級改造自己的豬場,學習污染治理知識,建設自己的環保處理設施,同時,還要學習新的飼喂技術以及新的糞尿和有害氣體的處理技術,如:糞便可以利用有機肥生產線加工成有機肥等等。河南龍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就有畜禽糞便有機肥生產線成套設備,目前合作客戶都反響良好。
二、成為合作社養殖戶
眾所周知,現在國內大多數大型養殖企業都采用的是合作社經營模式,就是有大型養殖企業建設豬場,然后再簽訂養殖合同承包給養殖戶,在高壓環保政策下,大型養殖企業都建設有統一的環保處理設施,這樣一來,養殖戶的養豬風險有所降低,勞動收益有了保障,又避免了環保壓力。或者養殖戶也可以考慮和有機肥加工廠合作,向其提供畜禽糞便直接加工成有機肥。
三、走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經營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散養戶缺少投入資金,面對禁養政策,無力投入資金建設環保處理設施。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改變下傳統養殖思路,種養結合的特色家庭農場也不錯的選擇,這種模式也是未來我國生態養殖模式,而且現在某些地方相關部門,對優秀的種養結合模式還有相應的獎勵性補貼。
來源:互聯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