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鱸魚屬鱸形目、鱸科、梭鱸屬,原分布于歐洲的咸海、黑海、里海以及波羅的海水系的河流、湖泊,在我國僅分布于新疆伊犁河水系和額爾齊斯河水系。梭鱸抗病能力極強,生長速度快,肉質細嫩,肌間刺少,營養價值極高,其蛋白質含量超過20.53%,比鱖魚還高,5種致鮮氨基酸含量也高于虹鱒魚,食用效果明顯好于鱖魚,有“淡水魚王”之稱。
一、形態特征。梭鱸體肥肉厚,體呈梭形,頭小,吻尖,口前位,口間距不大,上下頜有顎齒和犬齒,鰓部生有銳利的小剌。背鰭較長,分為前后兩部分,尾鰭為分叉的正形尾。腹鰭在胸部稍后于胸鰭。梭鱸的身體淺黃色,腹部呈淡黃色、黃白色或淡青色色調,身體的兩側有大致縱行的黑色不規則色素斑8-12條。
二、生活習性。梭鱸喜生活在水質清新和水體透明度、溶氧量高,并具有微流水的環境中。要求水體pH值在7.4-8.2之間。梭鱸為冷水性魚類,其適溫范圍為0-33℃,最佳生長溫度為12-18℃。梭鱸屬中下層魚類,多在較深的水層平穩地活動,稍有驚擾即迅速潛入水底。此外,梭鱸還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慣,一般傍晚后出來覓食。獸藥代理 1866.tv
梭鱸為肉食性的兇猛魚類,在自然水域中多以小雜魚、蝦為食,其攝食的種類與其生活的環境和餌料魚的體形及規格有關。梭鱸魚苗的開口餌料是輪蟲、無節幼蟲等,隨著生長而轉向大型浮游動物和底棲生物,如大型蚤類、水蚯蚓等,當長到2.5厘米以上時便可捕食小蝦、小魚苗,處于饑餓狀態的梭鱸苗可吞食其自身體長2/3的魚苗。在餌料不足時還吞食其同類弱小魚類。
三、年齡和生長。梭鱸的生長與水溫等生活環境有關。水質清新、餌料充足適口,梭鱸生長快。在人工養殖餌料充足的條件下,梭鱸魚種苗當年可長到700-1000克上市商品規格。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