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3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豬] 農業部要對抗生素濫用開刀了!啟動豬場細菌耐藥性監測計劃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7-2-16 09:0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月9日,農業部印發《2017年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計劃》,至此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工作正式展開。


      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其中有9.7萬噸抗生素用于畜牧養殖業,占年總產量的46.1%。臨床上,豬場超量超期用藥隨處可見,劑量過大和長期添加現象較為普遍,多種抗生素混用、人藥獸用以及違規使用原料藥等錯誤用藥也時有發生。重復和長期用藥不但會造成藥費浪費,還可能導致菌株耐藥。耐藥菌株的出現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終將會發展成為任何抗生素都控制不了的“超級細菌”,屆時無論人還是動物將無藥可醫。因此,耐藥性監測工作意義重大。


      據介紹,抗生素的耐藥性分先天性的耐藥和獲得性耐藥,我們常說的耐藥性往往是指細菌應對抗生素的壓力,后天產生的獲得耐藥性。因而耐藥性是針對細菌而言的,不同的疾病病原不一樣,不同豬場用藥習慣不一樣,藥物的耐藥程度不一樣。例如,美國從小豬臨床病例分離到的大腸桿菌對新霉素的耐藥率為49.5%,對頭孢噻呋的耐藥率為41.8%,但對恩諾沙星的耐藥率僅為1.7%,而我國獸醫臨床相對不規范,恩諾沙星用作豬場混飼給藥,就會導致豬場的氟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比較嚴重。


      此次公布的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計劃中就要求各地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對轄區內動物腸道菌群血清型變化和耐藥性進行監測。監測菌群包括大腸桿菌、腸球菌(分為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彎曲桿菌(分為空腸彎曲桿菌和結腸彎曲桿菌)等。


      同時要求每個省設立的全國定點監測場,豬場、肉雞場、蛋雞場或奶牛場至少各1家,長期跟蹤監測大腸桿菌和腸球菌耐藥性變化趨勢,每年采樣2次,分上半年和下半年進行。其中,規模養殖場和小型養殖場應各占50%。


      各監測任務承擔單位要認真做好飼料和飼料藥物添加劑來源與種類調查、采樣前動物使用抗菌藥物情況調查(預防用藥和治療用藥)和采集樣品的統計,據實填寫采樣記錄表。


      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和遼寧省獸藥飼料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上海市獸藥飼料檢測所、河南省獸藥飼料監察所、四川省獸藥監察所、廣東省獸藥飼料質量檢驗所、湖南省獸藥飼料監察所、陜西省獸藥監測所等10家監測機構承擔《監測計劃》的檢測任務。


      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負責全國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的技術指導和數據庫建設與維護工作;負責罕見表型菌株的確認、收集和保存;負責各地耐藥性監測實驗室分離的人畜共患菌(沙門氏菌和彎曲桿菌)的菌種保存,并指導任務承擔單位進行沙門氏菌血清分型。


      食用動物禁用4種抗生素


      2015年6月9日,農業部網站公布了禁止在食用動物中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和諾氟沙星4種原料藥各種制劑的征求意見。自2016年1月1日起,停止經營、使用相關產品。意見指出由于這四種原料藥及其制劑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隱患,且已有動物專用的替代產品,因此決定禁用。


      據了解,喹諾酮類抗生素在歐美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被禁止給食用動物使用,我國農業部也在幾年前開始在出口和供港動物中限制使用。因此近年來無論是獸藥廠還是養殖場的生產和使用量都已逐漸減少。


      目前在我國氧氟沙星、煙酸諾氟沙星和鹽酸洛美沙星的注射液、片劑和可溶性粉3種制劑用于豬的停藥期均為28天,肉雞則至少5-10天,蛋雞禁用。由于代謝、藥殘時間長,如果不能嚴格控制用量和停藥時間,就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佛山市正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張小剛認為,人用藥和食用動物專用藥的分開將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同為喹諾酮類的恩諾沙星、環丙沙星,以及阿莫西林等,人醫用量也非常大,他推測,這幾種藥物未來很可能會在食用動物禁用。


      獸用多粘菌素禁止用于動物促生長


      2015年11月,全國獸藥殘留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在北京召開多黏菌素風險評估研討會,專題研究多黏菌素風險管理問題。會議總結了多黏菌素的發展、國內外生產使用、耐藥性監測研究等情況,分析了該類藥物作為人用藥品的發展趨勢,探討了獸用多黏菌素作為藥物飼料添加劑使用的風險評估實施方案。


      據有關專家介紹,多黏菌素發現于上世紀60年代,主要用于治療革蘭氏陰性細菌引起的感染。由于多黏菌素存在抗菌譜窄和毒性大等缺陷,上個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將其開發成為獸藥。我國1986年首次批準該產品進口,作為治療用獸藥和藥物飼料添加劑。20世紀90年代末,國內企業研發出硫酸多黏菌素(硫酸黏桿菌素),并作為藥物飼料添加劑用于畜禽促生長和疾病預防。中國農業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結果顯示,我國近年來動物源細菌多黏菌素類藥物的耐藥率呈趨高態勢。


      2016年7月,農業部公告第2428號,決定停止硫酸粘菌素用于動物促生長,統一將“獸藥添字”更換為“獸藥字”。2016年11月1日起生產的產品,應使用新的產品標簽和說明書。


      14部委聯合發布遏制細菌耐性藥性國家行動計劃


      2016年8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農業部等14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這也是首個針對遏制細菌耐藥性的國家級的行動計劃。旨在從國家層面多個領域打出組合拳,有效遏制細菌耐藥,維護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22次提到“獸”,25次提到“人”。可見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工作重要性不容忽視。


      行動首次提出,建立動物源抗菌藥物應用和細菌耐藥監測網絡;建設細菌耐藥參比實驗室和菌種中心;建立醫療、養殖領域的抗菌藥物應用和細菌耐藥控制評價體系。


      同時還要求,實現省(區、市)憑獸醫處方銷售抗菌藥物的比例達到50%。人獸共用抗菌藥物或易產生交叉耐藥性的抗菌藥物作為動物促生長應用逐步退出;動物源主要耐藥菌增長率得到有效控制。對養殖一線獸醫和養殖業從業人員完成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培訓。


      行動計劃加強對生產流通領域抗菌藥物的監管力度,嚴格落實零售藥店憑處方銷售抗菌藥物,禁止抗菌藥物網絡銷售,打擊假冒偽劣抗菌藥物銷售。零售藥店須做好處方存留備查工作,對以各種形式規避憑處方銷售抗菌藥物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來源:互聯網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05:5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昌乐县| 二连浩特市| 安宁市| 汉源县| 石家庄市| 沈丘县| 长治县| 郴州市| 同仁县| 苗栗县| 吴江市| 当涂县| 灵寿县| 方山县| 左贡县| 剑阁县| 香河县| 朝阳县| 稻城县| 苏州市| 静海县| 台州市| 夏河县| 大悟县| 小金县| 阳城县| 孝义市| 安国市| 中牟县| 鹿邑县| 吉木萨尔县| 米泉市| 福海县| 凤阳县| 仪陇县| 瑞昌市| 嘉祥县| 商南县| 叶城县|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