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1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豬] 第19份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三農的精髓全在這里了!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7-2-7 09:26: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年2月5日,新華社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19份中央一號文件,也是其連續第14次聚焦“三農”,全文共6個部分33條,分別是:


      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


      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


      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


    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過去近兩年來的熱詞,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


      1、其主要目標: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


      2、主攻方向:提高農業供給質量


      3、根本途徑: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


      4、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四大矛盾:


      主要是農產品需求升級了,有效供給跟不上;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到了極限了,綠色生產跟不上;


      國外低價農產品進來了,國內競爭力跟不上;


      農民增收傳統動力減弱了,新的動力跟不上。


      5、三條底線: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


      6、兩大板塊:結構調整和改革


      (1)農業供給側結構推進“三大調整”:調優產品結構,突出“優”字;調好生產方式,突出“綠”字,調順產業體系,突出“新”字。


      (2)改革的核心是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實現“三大激活”: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


    二、調整種植結構和發展規模高效養殖


      1、糧經飼:


      (1)糧食作物:穩定水稻、小麥生產,確保口糧絕對安全,重點發展優質稻米和強筋弱筋小麥,繼續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增加優質食用大豆、薯類、雜糧雜豆等。


      (2)經濟作物:優化品種品質和區域布局,鞏固主產區棉花、油料、糖料生產,促進園藝作物增值增效。


      (3)飼料作物:擴大種植面積,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牧草,大力培育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


      繼續開展糧改飼、糧改豆補貼試點


      2、規模高效養殖:


      (1)生豬:穩定生產,優化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布局,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


      (2)牛羊等草食動物:加快品種改良,全面振興奶業,支持適度規模的家庭牧草,引導擴大生鮮乳消費,嚴格執行復原乳標識制度,培育國產優質品牌。


      (3)水產:減量增效,合理確定湖泊水庫等內陸水域養殖規模,支持海水健康養殖,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遠洋漁業;推進稻田綜合種養和低洼鹽堿地養殖,科學有序開發灘涂資源。


      3、食品安全


      (1)深入開展農獸藥殘留超標特別是養殖業濫用抗生素治理,嚴厲打擊違禁超限量使用農獸藥、非法添加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


      (2)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追溯監管體系


      (3)鼓勵生產經營主體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


      (4)抓緊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三、綠色、可持續農業發展


      1、農業清潔生產


      (1)化肥農藥零增長


      (2)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畜禽糞便集中處理,推動大型沼氣健康發展


      (3)推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


      (4)加大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健全補貼機制


      (5)開展地膜清潔生產試點示范


      (6)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創建


      2、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


      3、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


      (1)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2)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支持力度


      (3)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合理設定補助標準


      (4)擴大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范圍


      (5)加快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進度,實施退牧還草


      (6)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


      4、加強重大生態工程建設:要求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四、新產業、新業態、產業鏈、價值鏈


      1、鄉村休閑旅游


      2、農村電商發展: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


      3、現代食品產業:大力發展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速凍食品、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強新食品原料、藥食同源食品開發和應用,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產銷模式。


      4、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


    五、農產品價格和農業補貼


      1、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


      (1)、稻谷、小麥: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


      (2)、玉米:推進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健全生產者補貼制度


      (3)、棉花:調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改進補貼方式


      (4)、大豆:調整大豆目標價格政策


      2、農業補貼制度:


      (1)重點補主產區、適度規模經營、農民收入、綠色生態


      (2)深入推進農業“三項補貼”制度改革: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


      (3)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穩定產糧大縣獎勵政策,調整產糧大省獎勵資金使用范圍,盤活糧食風險基金。


      (4)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對糧棉油糖和飼草料生產全程機械化所需機具的補貼力度。


      (5)深入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6)健全林業補貼政策,擴大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實施范圍。


    六、從用地、人才、融資、基礎設施等方面激活農業


      1、用地:在控制農村建設用地總量、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前提下,加大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力度。


      2、人才: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各類人才回鄉創業等。


      3、產權制度: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辦法。


      4、金融: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和加快農村金融創新(“保險+期貨”試點穩步擴大)

    來源:互聯網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08:1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勤县| 伊川县| 宿迁市| 沂水县| 财经| 岳普湖县| 台东县| 汤原县| 小金县| 桃江县| 万山特区| 永靖县| 迁西县| 天全县| 乌恰县| 铜梁县| 镇坪县| 巴东县| 玛多县| 南丹县| 望江县| 炉霍县| 塔河县| 钟祥市| 安塞县| 白银市| 甘洛县| 海阳市| 云浮市| 青龙| 荥经县| 乌什县| 西林县| 嘉祥县| 斗六市| 上栗县| 十堰市| 昆山市| 宜都市| 洛南县|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