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養豬人要符合《畜禽污染管理條例》等法規,具備合法開場手續。 調整一 糞便的綜合利用 鼓勵規模養殖場配套糞便種植用地,推廣糞肥和肥水還田利用技術,推進種養一體化發展。
調整二 養殖區域 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向非超載區轉移。文件提出,主產縣要制定生豬養殖規劃,合理劃定適宜養殖區域和禁止建設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的區域。禁養區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時限要求,由地方政府依法關閉或搬遷生豬規模養殖場,引導生豬養殖向非超載區轉移。
調整三 提高科學養殖水平 養殖包括養殖、環保等設備、工藝的改造升級,深入推進生豬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支持規模養殖場改造升級,改進生豬養殖和糞便處理工藝,實現提質增效。 農業部印發《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2016-2020年)》。多處提到畜牧業,需引起重視。 規劃提出了八大重點任務,其中包括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要求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獸藥,規范抗菌藥使用,嚴厲打擊養殖環節濫用獸藥行為,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畜禽養殖糞污處理。 規劃提出了十大重點工程,其中農業投入品減量化工程,要求實施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獸藥,規范抗菌藥使用,嚴厲打擊養殖環節濫用藥行為,典型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明確要求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及水產養殖污染減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