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4961662404230.png (110.86 KB, 下載次數: 3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1-22 09:28 上傳
畜糞還田是生態農業一環,崇明代表談調整種養結構
近來,豬在上海有些不受待見。市郊多家養豬場被要求退養,理由是豬糞污染河道,臭氣熏天,影響環境。浦東一個養豬場就退養生豬1萬多頭。可是,對“二師兄”(網友對豬的戲稱)真的必須趕盡殺絕嗎?昨天,在崇明代表團,記者聽到了一番有趣的討論。
不規范養殖才污染環境
“適量的禽畜養殖是必須的。”市農委總經濟師王國忠代表是這方面的專家。他說:“市民都希望吃到綠色農產品,希望農作物少用化肥農藥。用我們的專業術語,就是‘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管控’。要使農作物長得好,就必須多用有機肥。禽畜的糞便就是最好的有機肥。”
“那么,養豬會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呢?”一位代表問。
“只有不規范的養殖才污染環境,比如有的散戶把豬糞直接排放到河里。所以應當壓縮散戶養殖,發展一些規模化的養殖場,同時要把畜糞處理好,然后還田。為此,需要增添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的設施。畜糞處理好了,沒有什么異味。”王國忠表示。周衛杰代表表示贊同:“過去我們常說‘豬多肥多,肥多糧多,糧多豬多’,其實就是循環生態農業啊。而且本土養豬還能提供放心優質的豬肉,像崇明的明珠湖冷鮮肉,已經成為品牌,很受歡迎。”
養一頭豬對應種一畝地
“是啊。種養是有一定比例的,基本上是一頭豬對應一畝地。”崇明區區長唐海龍代表對農業也十分內行。他還報出了一串數字:上海市農業“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市化肥、農藥施用強度分別降至24公斤/畝、1公斤/畝。而2016年,崇明化肥、農藥施用強度已經分別降至21公斤/畝、0.5公斤/畝,提前實現了這個目標。接下來,崇明將繼續采取有效措施,爭取到2020年化肥、農藥施用強度分別降到16.7公斤/畝、0.4公斤/畝。
種綠肥或休耕修復土壤
除了調整種養結構,還要進行土壤修復。“今年崇明將調整全區12萬畝麥子,全部改種綠肥或休耕,這樣可以培育土壤,提高地力。”唐海龍又透露了一個信息。也就是說,在歐洲鄉村經常可以看到用于休耕的大片空閑田野,今后也將出現在上海崇明了!
“崇明的目標是世界級生態島,我們希望打造成上海食用農產品最安全的區,讓今后市民一看到崇明農產品,就知道是優質的、綠色的、放心的!”唐海龍說。
來源:新民晚報時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