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條件的話最好在晴天中午、下午或傍晚適量補充新鮮水,以帶進較多的新鮮藻類,引入新的藻種。
2、隨著喂料及殘餌的不斷增多,只要正常培菌,氮源一般不會缺乏,有可能過剩,晴天一個星期、十天半月一次,應當適量補充可能缺乏的磷鉀、微量元素肥,以保證藻類正常繁殖生長,避免老化。可用過磷酸鈣中前期2-5斤/畝,中后期5-10斤/畝,配合光合細菌使用效果更佳,陽光好按高限用,光弱可少量多次。
3、通過監測pH的變化值及天氣狀況適當追施肥,晴天pH無變化、天氣即將變壞時就必須盡快施追肥肥水、調水,千萬不要等到水變清或轉藻、倒藻了才去肥水、調水,那樣見效慢,對魚蝦的生長不利。氨氮、有機物過多肯定不好,但一點也沒有也不行,說明氮肥缺乏,無氮源藻類當然無法繼續繁殖生長,水反倒不穩定。
4、防水體缺氧:藻類比魚蝦更易缺氧,往往先“倒藻”、“泛池”,后才魚蝦缺氧浮頭。獸藥代理 1866.tv
當然我們也不可否認底改、生物菌的分解功效,可先用增氧型底改(如“紅片一號”)改底,再調好水讓藻類吸收營養鹽,然后用活菌保持水體穩定。
5、保持水體較高“肥度”,做到“肥而不老”、“肥而不臟”。藻類具有較強的凈水能力,豐富的藻類即保持較高的肥度是凈水的基礎。我們沒必要怕水肥,主要是怕太肥藻類會突然死亡,即“倒藻”,其實藻類之所以死亡,與環境突變(如缺氧)及藻類“老化”有關,正常情況,只要營養豐富或水質穩定,特別是不缺氧,藻類是不會突然大量死亡的。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