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96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 國產大豆前景光明 但未來幾年注定不平淡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7-1-17 09:14: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月20日是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臺的日子,伴隨他上任日期的臨近,“中美貿易戰”風聲日漸鶴唳。如果此役難免,在農產品領域,美國大豆無疑會是雙方廝殺的重點,加上國產大豆隨玉米的消減而起勢,2017年乃至未來幾年大豆市場注定不平淡。

      第一

      大豆戰場硝煙起


      說起大豆,大家莫不為如今國產大豆現狀遺憾。一朝淪陷,十年心酸,在與進口大豆PK中價格、品質、數量統統落后,從有著5千年種豆史的優勢國家淪為大豆最大進口國,年進口量達8千多萬噸,占全球大豆交易量的60%,卻在國際市場上沒有定價權(原因復雜)。

      進口大豆用來榨油和飼料,國產大豆主要用以直接食用,數據顯示:2015/16年度,大豆消耗量9400萬噸,食用1150萬噸;飼料大豆350萬噸;榨油加工7900萬噸(產出1580噸豆油和6320噸豆粕),其中300萬噸國產7600萬噸進口,比率約為4:96,兩者差距巨大。進口高壓導致國產效益下降,進而連年減產,需求卻逐年增加!

      2015/16年度中國大豆播種面積6590千公頃,比上年度減少210千公頃;大豆單產1787公斤/公頃,比上年度減少1.4%,產量為1160萬噸,比上年度減少55萬噸;在需求上,據統計我國大豆在未來5-10年內將每年增加400萬噸左右。內憂外困夾擊下,增加國產大種植和供給迫在眉睫,又因為“難兄難弟”玉米過剩太多,國產大豆終于迎來了改革春風!

      第二

      國產豆春天不再遙遠


      2016年,農業部出臺《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強調減少玉米種植面積,鼓勵東北地區種植大豆。一時間,國產大豆成為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的重要替代作物。同時出臺了《關于促進大豆生產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國產大豆未來5年發展戰略,即到2020年我國大豆面積達到1.4億畝,增加4000萬畝。

      為增大豆減玉米,國家用35億補貼來提高大豆收益,讓農民自己放棄種玉米,如黑龍江大豆種植補貼由去年的60元/畝漲至130.87元/畝、玉米改種大豆補貼150元/畝。業內預計,國家還可能進一步提高補貼標準以加快轉型。

      還有一個利好是從2015年開始國家實施的大豆封港政策,加強對進口分銷大豆貿易商的檢查,控制進口大豆流入商品市場,只允許油廠壓榨使用,從港口經銷商手中購買進口豆需出示進口轉基因大豆加工許可證。此舉使得國產大豆需求有所恢復,提升了農戶對大豆種植的信心。

      第三

      當下面臨的幾個問題


      2004年到2017年,一個市場的失去,10余年積重難返,就看下一個10年能不能扭轉乾坤?道阻且長!

      ① 根據上述“大豆指導意見”,力爭到2020年大豆平均畝產達到135公斤,比2015年提高15公斤,也就是說年產量在2016年1160萬噸的基礎上增加到1890萬噸。而我國大豆定位是滿足國內食用大豆需求,也就是說下游直接食用和食品加工企業要多消耗700.8萬噸,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② 提升單產、增加補貼,研制更多大豆食品、引導國人多多消費豆制品是當務之急。但不可忽視的是如果我們以錯位互補的方式來協調進口與國產大豆的關系,那么,當國外也研發生產高蛋白大豆時,我們該怎么防范?

      ③ 近日,美國農經學家發布預測:2017年美國玉米價格上漲,大豆下跌。美豆占我國大豆進口總量28%左右,2016/17年度進口美豆預測約3000萬噸。如果真的打起貿易戰,我們的替代品在哪里?別忘了南美市場同樣控制在ABCD四大糧商手里。

      ④ 縱然我們的進口量如此之巨,卻無法掌握定價權,國際大豆價格隨著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數據起伏,皆因人家已控制咱們的命門——沒有統一口徑的權威大豆供需數據,什么時候我們擁有自己的數據,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第四

      結語

      這兩年恰逢進入WTO15年后的農產品進口開放,部分與市場脫軌的農產品價格兜底政策實施改革,因此,“到底種什么?”“種地有沒有前景?”這些問題讓很多農民深感迷茫,導致春種秋收時節過不了踏實日子。

      為今之計只有農民給國家以時間,國家給農民以信心,才能有望實現玉米和大豆預期的目標。

    來源:糧油市場報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05:5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平县| 土默特左旗| 达尔| 任丘市| 稻城县| 西华县| 保德县| 原平市| 海门市| 清水县| 集安市| 开封县| 遵义县| 锦屏县| 枣阳市| 江油市| 连云港市| 开封县| 江达县| 宣城市| 应用必备| 华蓥市| 措勤县| 兰州市| 安国市| 怀安县| 吐鲁番市| 舟山市| 乌恰县| 额济纳旗| 苏州市| 九龙城区| 连山| 龙海市| 海南省| 孟州市| 铁岭县| 天津市| 平顺县| 合肥市|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