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生長肥育豬階段粗蛋白和賴氨酸的水平
副總裁 邵彩梅
隨著我國養豬業的不斷發展,養豬者對優良品種、優質飼料、加強管理和嚴格防疫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和深刻。 2004 年的好年景更加推動了科學養殖和先進觀念在生產條件下的實施,提高了我們養豬業的水平,養豬者提高了收益。大家在乳仔豬階段舍得投入,給乳仔豬提供了適口性好、容易消化吸收的高檔次產品;同時認識到了母豬營養和飼養管理的重要性,細化了母豬的營養。但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大家關注了養豬環節的兩頭,而忽略了占飼料消耗量的 80% 左右的生長育肥豬的營養滿足和日糧配制技術,雜志期刊上談及和討論得也少,而生產上這一階段無疑又是養豬效益中最重要的一環。本文重點討論 20 千克以上生長育肥豬的蛋白營養問題。
翻開我們國內外的畜牧相關雜志,關于氨基酸和蛋白質的研究仍然占有最大的份額和篇幅,并在將來的時間里依然是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點。因為隨著研究和評價方法的不斷改進、豬品種的改良、飼養模式的不同、飼料原料的改變、人們的研究和關注點的不斷細化等等,氨基酸的研究永遠是主流,我們飼料和養殖行業要不斷跟進這些研究動向和進展,為生產所用,創造效益。
1 、關于不同遺傳基礎的豬在生長肥育階段粗蛋白和賴氨酸水平的設定,建議不同遺傳基礎的豬,如洋三元、二洋一本、一洋一本的二元豬,其蛋白沉積能力和瘦肉增長速度有很大差別,應設不同的營養水平。楊立彬( 2001 )等對此做了非常有價值和細致的研究,并成為國家制定營養標準的重要實驗依據。 2003 年李德發等已提交了中國豬營養需要量的國家標準,我在 2003 年底得到了這一草案,認為標準中提供的數據結合了美國和中國自己的大量研究成果,很貼近我們的生產實踐。見表 1 適用于洋三元(瘦肉率在 56% 以上; 159 日齡體重能達到 90 千克);表 2 適用兩洋一本(瘦肉率在 52 ± 1.5% ; 175 日齡體重能達到 90 千克);表 3 適用一洋一土的二元雜交豬(瘦肉率在 49 ± 1.5% ; 185 日齡體重才能達到 90 千克)。建議使用此標準,表中提到的是總氨基酸的含量。
飼料企業和養豬廠在設計配方時,目前更多只是注意了粗蛋白和總賴氨酸的水平,而在生長肥育豬階段添加了賴氨酸后,蘇氨酸就成了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只添加賴氨酸時,其賴氨酸的添加量不要超過 0.15% ,否則有副作用或沒有效果。另外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配方師要爭取采納回腸表觀可消化氨基酸或回腸真可消化氨基酸設計配方,可降低配方成本或提高配方的有效性。目前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原料方面氨基酸的相關數據資料。可以從豆粕、玉米、棉粕等主要原料開始,來調整重要原料的數據庫資料,可以先考慮原料和飼料產品中 12 種重要的氨基酸,使配方技術水平每年都有新的提高。
2 、關于生長育肥階段如何分段飼養的建議:關于如何分段飼養更合適,我認為與飼養規模、飼養模式和習慣有著直接的聯系。從美國 NRC 的營養標準推薦上,可以看到他們肥育期( 20 千克到上市)從 1979 年版的 3 段( 20-35 ; 35-60 ; 60-100 千克)變到 1988 年的 2 段( 20-50 ; 50-110 千克)又回到 1998 年的 3 段 (20-50 ; 50-80 ; 80-120 千克 ) ,見表 4 ,也請參考表 4 的不同時期氨基酸推薦量的變化。實際上,目前美國的很多大型豬場近 2-3 年推行生產育肥期營養劃分更細化的 5 階段飼養: 25-45 千克 ;45-68 千克 ; 68-90 千克 ; 90-102 千克 ; 102-125 千克 ( 添加 Paylean 育肥上市 ) 。我國南方的一些出欄 3 萬頭以上的大型豬場生長育肥階段也至少采納分 3-4 階段飼養的方法。因為對于大型的豬場,階段劃分的越細,甚至將性別區分飼養,營養滿足、盈缺平衡就更容易,貼近動物的不斷變化的真實營養需從精細飼養中得到經濟效益。
而對于飼養量 150 頭左右的養豬專業戶或更小規模的飼養戶, 30 千克體重后的生長育肥期還是倡導 2 段飼養( 30-60 千克; 60 千克 - 上市),在 60 千克體重的過渡期 2 種飼料摻半飼用 10 天,這樣更實際和實用。
我們國家將要頒布的新標準,把保育階段的體重推遲到表 1 中的 20 千克,我認為適合了我們養豬業的發展。對于我們普通的萬頭豬場,建議在 20 千克體重后采納表 1 建議的 3 階段飼養方法。
3 、目前中國北方的生長育肥豬粗蛋白和氨基酸營養現狀。
無論是使用預混料還是使用濃縮飼料,如果能夠按照正規飼料企業特別推薦的配方配制產品,原料品質能夠保證的前提下,我認為理論上能夠保證豬的蛋白和 4 種重要的氨基酸的營養需求,甚至是賴氨酸的水平有些偏高; 問題是養殖企業經常出現原料品質的困惑,也有的企業沒有完全執行合理的配方,使得營養出現不平衡或不足。濃縮料在 10 年前推出的初期,其特點是使用方便但相對不夠精細,營養很難平衡的產品,但由于濃縮料面對的是中小型的專業戶,很受歡迎。最近幾年濃縮料的生產和配方技術又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所以營養的平衡性、有效性和使用效果不錯。當然各養豬場生產上營養是否真正滿足需求方面,實際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復雜。豬的行情好的時候,營養問題少一些。
4 、影響粗蛋白和氨基酸設定水平的眾多因素
只要上網你就可以檢索到很多推薦標準, 任何標準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推薦出來的,在當時階段適合。標準出來了就意味著要過時。比如 NRC 標準中所給出的數值是在動物最適宜條件下的最低需要量,不包括安全系數。而我們在實際生產中,必須要結合飼料原料中養分的變異、養分的生物學效價、飼料毒素和抗營養因子、季節變化引起的動物需求的變化和原料營養指標的變化(如北方新玉米上市期的水分很高)、飼料配制和加工貯存中的養分損失、動物的健康狀況、豬舍結構等眾多因素進行調整,活用標準。
要做到相對準確的滿足豬的營養需求,做為養豬廠的技術負責人,要特別關注自己豬廠的品種變化、豬群健康狀況、生產性能表現、期待的生長速度、飼養密度、環境條件和季節溫度變化、所采購原料的品質等等因素,確定適合自己豬群的營養水平。 NRC1998 版就提供了模型供有些變量的變化。做到精準飼養不是很容易,但要盡量逼近精準飼養。
飼料企業由于要面對各種規模和環境條件的豬場,對于氣候條件的變化、健康的影響很難預測,所以要有更高的營養安全系數考慮,以保證產品的穩定性。與養殖企業比,大型飼料企業的優勢在于對原料品質和檢測方面的把握更好,對營養資訊的把握更快。
此主題相關圖片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