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_副本.jpg (200.5 KB, 下載次數: 18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8-9 08:47 上傳
玉米被替代“勢不可擋”
自2008年以來,國家為保障農民種植收益,開始對玉米進行保護價收購,此舉使得農民的收入有了保障。但政策執行前幾年,臨儲保護價一直都在上漲,進而推動玉米價格上漲。以玉米作為原料的飼企的生產成本也間接增加,企業的利潤降低,競爭力也會被大大削弱。
在國內玉米價格高企的前提下,為降低生產成本,飼料企業開始積極尋找玉米替代谷物用于生產,至此小麥,進口高粱逐漸進入市場,并在能量飼料市場上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小麥替代玉米
首先需求明確的一點就是,飼料企業選擇小麥替代玉米,價差是最關鍵的因素。據了解,一般在小麥價格與玉米價格之間的價差在超過60元/噸后,企業開始考慮采用小麥替代玉米,當其價差超過110元/噸后,企業可大量采用替代玉米。
小麥和玉米同屬于能量飼料,盡管小麥能量略低于玉米,但是其粗蛋白含量比玉米高(小麥粗蛋白含量13.9%,玉米僅為8.7%),替代玉米后可減少飼料中蛋白原料的加入量,節省昂貴的蛋白原料費用。
此外,小麥的氨基酸、礦物質含量等也比玉米要高。不過,小麥黏性比玉米大,含淀粉酶抑制分子,需添加酶制劑來幫助消化淀粉,粉碎不完全對飼料適口性也有一定影響。
目前國內市場小麥因在收購期間,雨水天氣較多,小麥質量不佳,直接導致價格同玉米差距過大,加上玉米前期價格已漲至高位,盡管最近有所下滑,但小麥仍有性價比優勢,部分飼企采用小麥替代玉米成為必然選擇。
高粱替代玉米
與小麥類似,決定高粱能否替代玉米的關鍵因素依然是價格。一般來說,在高粱價格低于玉米價格100元/噸時,其價格具備了替代優勢。
在臨儲政策的支撐下,國內玉米價格一路水漲船高,最終在2014年8月份時,玉米價格最高漲至2800元/噸,
面對如此高的價格,飼企只得轉向尋找玉米替代品用于生產,此時進口高粱憑借其低廉的進口價格優勢成為飼企的首選替代物。
高粱替代玉米,主要關注兩個問題:
一是高粱能量較低;
二是高粱含抗營養因子單寧。
剛開始因飼料配方技術尚未成熟,中小飼料企業使用高粱替代的比例不多,主要集中在南方大型飼料企業。隨著后期技術逐漸得到完善,在禽料飼料配方中,高粱可以達到100%替代玉米。
此外,進口高粱沒有配額限制,同時進口高粱還是國外為數不多的非轉基因作物之一,這也是其受企業歡迎的重要因素。國內一直對轉基因作物進口監管嚴格,高粱作物非轉基因作物,進口流程相對簡便。
就目前而言,對于飼料配方中使用其他谷物替代玉米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這些替代谷物也成功的占領了一部分玉米市場份額,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玉米被替代已經“勢不可擋”。
綜上所述,找糧油網分析師認為,目前玉米替代已經成為常態,在替代谷物進口量激增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市場風險的存在。
首先:高粱進口量不斷增加,也加大了其在國內的銷售難度;
其次:隨著國家臨儲玉米“去庫存”力度不斷增大,使得玉米價格有較大下行壓力,進而縮小玉米替代谷物的價格優勢;
最后:還需要考慮政策風險影響,2015年9月份,國家已經把高粱、大麥等谷物納入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名錄中。
總之,以前玉米稱霸飼料原料市場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替代谷物來勢洶洶,至于市場后市如何變化,我們拭目以待。來源:找糧油網
下半年一斤玉米就賣幾毛錢!
豬價有了抬頭跡象,而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卻一蹶不振。行情寶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玉米價格已經下跌近100元/噸,豆粕一噸更是跌了400塊以上。在兩種大宗原料的帶領下,棉菜粕、DDGS、麩皮等,我們平時用到的原料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我們之前的文章《玉米一噸跌70,豆粕一噸跌400,飼料為啥不便宜?》已經針對原料降價原因做了詳細分析,這里簡單總結幾點:
1、7月中旬開始臨儲拍賣正式開啟,政策糧投放量增加打壓各地貿易玉米價格。
2、我國豆粕價格走勢一直是看美豆“臉色”,最近美國產區天氣良好導致美豆期價大幅暴跌,國內豆粕價格很難獨善其身。
3、各地貿易商、飼料企業、用糧單位等采購方前期不足庫存,并看空后市,導致需求量大打折扣。
4、洪澇重創國內養殖業,畜禽的大量死亡嚴重影響飼料終端消費。
下半年飼料原料價格是否延續跌勢?養殖飼料成本能降多少?
一、下半年玉米可能賣不到9毛
目前市面上的玉米基本以政策投放糧為主,特別是東北地區,13年產玉米最高價也就1800元/噸,一些飼用一等玉米價格在2000元/噸,數量有限。山東等地企業收購價更是從之前的2000元/噸掉到了現階段的1800元/噸。臨儲玉米陸續投放市場,決策層去庫存意愿勢不可擋,接下來玉米價格很難有所起色。
與此同時,7月中下旬開始南方春玉米陸續上市,我們監測的數據顯示:目前湖南、湖北潮糧價格在6毛/斤,干糧價格不到一塊錢。8月底華北玉米、9月東北玉米均陸續上市,未來供應壓力持續增大,想必漲價也很難了!新糧上市必將對市場有所沖擊,不過臨儲拍賣底價將限制玉米價格下跌空間,我們大膽預測:9毛/斤的玉米價格可能成為下半年玉米偏高價格。
二、下半年豆粕或將坐上過山車
7月初開始豆粕價格持續下跌,行情寶監測到:國內部分沿海港口地區油廠豆粕報價出現跌破3000元/噸的現象。目前國內消費終端未見起色的前提下,短期內豆粕價格漲跌依舊要看美豆“臉色”。接下來8月期間,依舊是天氣炒作突發期,盡管國外天氣機構預測多為良好,但我們不排除階段性惡劣天氣帶動的突發性反彈行情的出現,預計8月豆粕價格依舊震蕩為主,油廠主流出廠價不會超過3300元/噸。
10-12月美豆收割階段,也屬于炒作多發期。同時,我國養殖方面飼料需求提升期,屆時豆粕價格或將出現反彈趨勢。
總體來看,下半年飼料原料市場很難出現上半年那樣的突發性暴漲行情,也就意味著養殖戶在飼料成本方面省下不少。雖說目前不少養殖戶收到飼料漲價的消息,會質疑我們的判斷。不過,飼料廠漲價主要基于前期原料暴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行情寶從一些大型飼料企業了解到,6、7月漲價之后并未作出任何調整;同時,農業部公布的周度數據顯示,豬育肥豬飼料價格在7月底已經止漲企穩。
這里要特別強調一點:一些養殖戶買到的玉米、豆粕價格并不像大廠報價那樣低。就拿豆粕來說,現貨市場價格每噸多地已在3100元以下,價格在向每噸3000元靠近,與之相比,養殖戶采購的豆粕到場價格仍偏高,玉米也是一樣。因此,行情寶要提醒大家:俗話說“貨比三家”,購買之前要多詢問價格,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來源:智農通APP行情寶,作者:趙恬)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