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8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筆記|刁有祥:當前水禽疫病流行情況與防控關鍵技術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6-5-3 16:50:2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山東龍昌動保 家禽疾病專家王玉輝整理)
        我國水禽飼養量:父母代肉種鴨2000萬只,年出欄商品肉鴨35億只,蛋鴨年存欄3億只,鵝年出欄5億只,水禽飼養量占全世界的70%。山東省水禽飼養量:父母代肉種鴨850萬只,年出欄商品肉鴨12億只,蛋鴨年存欄3000萬只,鵝年出欄5000萬只。

    一:當前水禽疫病流行情況
      (一)禽流感依然是影響水禽業健康發展的重大疫病
    1、禽流感的流行特點
    (1)禽流感全年均有發生
        一般11月至來年3、4月多發,夏季平息。現在全年均有發生。
    (2)禽流感病毒變異,防控難度加大
        禽流感病毒在流行過程中,易通過抗原飄移和抗原轉變而發生變異
        H9N2:相對保守,以Y280的流行為主。H5Nn變異較大,以2.3.2,,7.2,2.3.4.4毒株為主。流感毒株其裂解點均為RSSRGLF,具有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同源性較高。核苷酸同源性為96.3%—99.9%,氨基酸的同源性為97.1%--99.6%
    (3)野鳥在禽流感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
    A,野鳥攜帶禽流感病毒比較普遍。B,跨區域遷徙,流動性大。C,攜帶禽流感病毒污染水域廣闊,是持續傳染的源頭。D,控制難度大。
    (4)多亞型病毒共存,易發生重組
    目前存在多亞型禽流感病毒共存的現象(H5、H6、H9等亞型),除了H9和H5亞型,目前雞群中還有H6亞型禽流感病毒,多亞型病毒的存在會帶來的問題:造成禽流感病毒變異加快。目前已經發現一些重組病毒帶有H6病毒的基因。
    (5)低致病性禽流感危害增加

    A,易發生細菌感染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王北難研究發現,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通過激活機體TGF-&#223;細胞因子(纖連蛋白和整合素),導致宿主細胞表面粘附分子表達增高,導致粘附于肺中的細菌增加。大多數的病原菌都有粘附因子,而非病原菌沒有粘附因子。易繼發大腸桿菌、傳染性漿膜炎。
    B,為流感病毒的變異提供核酸片段
        HA、NA節段分別與韓國野鳥H7N9和浙江鴨H7N3病毒高度像是,系統進化樹位于同一分枝。其余六個節段從同源性比較中發現,與來自H9N2病毒的序列高度相似;除了NS、PB2節段外,其它4個節段進化樹顯示均有兩個獨立分枝,提示H7N9病毒的PB2、PB1、PA、NS、MP和NP節段是由不同的H9N2病毒重組產生,可能導致H7N9產生多樣性的主要原因。
    C,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發生對后代危害大
        多發生在已免疫的種鴨產蛋率輕度下降,畸形蛋增多。孵化率下降,出殼后的雛鴨前期死亡率較高,一周以內死亡率較高,10—20%。
    (6)管理因素能促進該病的發生
    溫度:過低,忽高忽低。濕度:過低,天氣干燥。通風:不良,通風量過大。天氣突變:大風、霧霾、寒流、沙塵。
    2、禽流感的防控
    宏觀上:

    (1)加強對禽流感流行病學研究,掌握禽流感的流行規律。
    (2)加強對重點地區疫情的檢測,尤其是候鳥棲息地、養禽大省,掌握家禽帶毒情況。
    (3)開展對禽流感的協作攻關,開展對禽流感的協作攻關,集中群眾智慧,開展單位、行業間的協作攻關。
    (4)研制高效的禽流感疫苗,提高禽流感疫苗的質量,研制新型疫苗。
    (5)加大禽流感免疫力度,確保禽流感的免疫密度達到100%開展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檢查。
    (6)切實加強執法監督工作,加強對家禽飼養、運輸、交易等活動的監督檢查,嚴格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禁止經營和運輸染疫家禽及產品。

    微觀上:
    (1)加強現代化標準化養殖場的建設,建設現代化、標準化養殖場,提高飼養管理水平。
    (2)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機體抵抗力,良好的飼養管理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特別防止冷應激,家禽易發生的臨界溫度為16℃。努力保持晝夜溫差不超過3℃--4℃,特別注意短時間內出現較大的溫差變化。經常在飼料中添加杜仲葉提取物及膽汁酸,以降低應激影響。
    (3)嚴格消毒:生物安全的建立。

    (二)老的疫病出現新的發病特點
    小鵝瘟、鴨病毒性肝炎、鴨瘟、呼腸孤病毒感染。
    1,發病日齡有變化:小鵝瘟40—50日齡,鴨病毒性肝炎30—40日齡,鴨瘟雛鴨。
    2,病原復雜
      
    鴨病毒性肝炎病原
      
    病原
    時間(地點)
    舊名
      
    鴨甲肝病毒
    1
    1945(美國)
    鴨肝炎病毒1型
    2
    2007(臺灣)
    臺灣新型
    3
    2007(韓國)
    韓國新型
    鴨星狀病毒
    1
    1965(英國)
    鴨肝炎病毒2型
    2
    1969(美國)
    鴨肝炎病毒3型
    3,發病表現多樣化:呼腸孤病毒感染
      
      
    呼腸孤病毒感染
      
    番鴨
    白色壞死點,全身嚴重出血
    櫻桃谷鴨
      
    北京鴨
    脾臟壞死
    出血性,壞死性肝炎



    (三)新的疫病不斷出現
    坦布蘇病毒感染(2010年),鴨短喙侏儒綜合征(2015年),腺病毒感染(2015年)
    1,坦布蘇病毒感染
    2010年86.7%,2011年坦布蘇病毒總體平穩,發病率約13.6%,2012—2016年初春發病較多。全省各地種鴨場均有發生。
    商品肉鴨:以癱瘓為特征,主要發生于夏季。種鴨(1)突然發病,鴨群精神尚好,采食下降,糞便稀薄、變綠。(2)產蛋下降,從90%降到10—20%,死亡率不高,零星死亡。(3)個別鴨精神沉郁,流淚,喙出血。
      
    麻雀檢測結果
      
    地點
    樣品總數
    陽性樣品數
    濰坊
    34
    32
    泰安
    10
    8
    青島
    10
    7
    濰坊
    16
    13
    預防:(1)做好蚊蟲、野鳥的預防。(2)加強消毒。(3)免疫預防,坦布蘇病毒弱毒苗免疫

    3、鴨短喙侏儒綜合征
    (1)流行情況a,,發病地區在我國安徽、江蘇、山東、江西等省份均有發生。在山東聊城、濟寧、臨沂、菏澤、泰安等地。B,發病品種主要發生于櫻桃谷商品鴨,番鴨也有發生。C,發病日齡10-20日齡不等,早的見于5日齡。D,發病率和死亡率。發病率在5%-20%之間,嚴重者達40%左右,發病鴨群日齡越小,發病率越高。患病鴨死亡率低,出欄肉鴨體質較正常出欄肉鴨體質量輕20%-30%,嚴重者僅為正常體質量的50%。E,同一批鴨,靠近陽面發病輕,陰面的發病重。F,不同來源的鴨苗具有發病,同一批鴨苗,有的發病率高,有的發病率低。該批鴨出欄后,下一批還會有。G,使用不同飼料、藥物均有發病。

    (2)癥狀a,大群鴨采食、精神基本正常,10日齡左右陸續出現生長速度較慢的鴨,發病鴨排綠色、白色稀便。B,發病鴨站立不穩,行走時雙腳向外岔開,呈八字腳。嚴重時癱瘓,腹瀉。運動障礙,走走停停,后見蹲坐式癱瘓。C,典型癥狀:短喙、長舌,脛骨短粗,骨骼脆,易骨折。
    (3)解刨變化a,腸粘膜出血、脫落,嚴重的在腸道中形成腸栓。B,胸腺腫大出血。
    (4)細菌分離大腸桿菌9%,病毒分離細小病毒PCR檢測100%。
    (5)治療a,小鵝瘟抗體注射,1日齡使用,每只0.3-0.5毫升,6-7日齡再次注射一次。B,對癥預防,雛鴨節段用膽汁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同時加入煙酸。拌料連用7—10天。C,同時配合使用免疫增強劑,如杜仲葉提取物幸福100,有效提升抗體滴度。

    (四)霉菌與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增加
        1,對飼料的危害(1)影響適口性,飼料霉變后會使飼料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霉臭”氣味。組成飼料的各種有機成分在霉菌的分解作用下,會生成許多有特殊刺激嗅覺和味覺的物質。其中,蛋白質分解產生氨、氨化物、硫化物;脂類被分解產生各種醛、酮等,這些物質都具有強烈的刺激性,產生異味與異臭,從而嚴重影響飼料的適口性,霉變嚴重可拒食。(2)降低飼料營養價值,霉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要消耗飼料中的營養物質,同時,霉菌分泌的酶也會分解飼料,從而導致飼料營養價值降低。膽汁酸中的脫氧膽酸可有效分解霉菌毒素。
        2,對水禽的危害a,霉菌病,霉變飼料中大量繁殖的霉菌和霉菌孢子進入動物機體而引起的霉菌感染性疾病,最為常見的是曲霉菌病。B,霉菌毒素中毒,其中以黃曲霉菌中毒最為常見。雛鴨,采食有毒飼料后約2周食欲減退和生長緩慢。病鴨發生異常尖叫,啄羽,步態不穩,腿和腳呈淡青色,瘸行,共濟失調,肌肉痙攣,角弓反張。成年禽,多呈慢性經過,主要食欲減少、消瘦、貧血、產蛋量下降、蛋小品質差,孵化率低,死亡率升高,多成零星死亡。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7 17:1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 察哈| 旺苍县| 双鸭山市| 承德市| 和田县| 达尔| 南昌县| 湘潭县| 正安县| 鄯善县| 泸定县| 罗山县| 高清| 准格尔旗| 萝北县| 宝山区| 眉山市| 梨树县| 惠东县| 湖州市| 金阳县| 木里| 盐山县| 景宁| 曲沃县| 兰溪市| 宁波市| 杨浦区| 渭源县| 洪江市| 洪湖市| 奉化市| 如东县| 呈贡县| 平安县| 巴彦县| 武鸣县| 临桂县| 乌拉特中旗|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