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15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犢牛三類腹瀉的診斷要點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6-4-18 13:57: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犢牛腹瀉是由多種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種臨床病癥。其基本臨床特征為腹瀉、脫水及酸中毒。按不同的致病因素,犢牛腹瀉可分為消化不良性腹瀉、細菌性腹瀉和病毒性腹瀉三大類。
        這三類犢牛腹瀉癥的診斷要點:根據臨床特征和實驗室檢驗可確診。
        1、消化不良性腹瀉。因飼養管理不當或外界環境的突然變化所引起。患犢表現食欲不佳或廢絕,腹瀉,嚴重者表現全身癥狀,如脫水和酸中毒。常見于1月齡以內的犢牛。患犢若排灰白色粥樣或水樣糞便,內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塊,酸腥臭,體溫正常,全身狀態良好。多為單純性消化不良性腹瀉。若患犢腸道內感染病原菌,排出墨綠色或黃白色惡臭稀糞,體溫升高,精神沉郁,全身狀態逐漸惡化,則為中毒性消化不良性腹瀉。
        2、細菌性腹瀉。由于致病菌在患犢消化道內異常增殖和其產生的腸毒素、內毒素的多種作用,破壞了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和防御機能,并使腸薪膜細胞液及電解質異常通透,形成腹瀉。其內毒素可引起內臟淤血或出血,引起敗血癥。這類腹瀉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犢牛大腸桿菌病(犢牛白痢),另一種是犢牛沙門氏菌病(犢注副傷寒)。犢牛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O78感染所引起的。常見于3日齡以內的新生幼犢。患犢表現急性胃腸炎變化,有腸炎型和敗血型兩種,常伴有體溫升高(達40℃以上)現象,脫水、酸中毒和敗血癥,身體狀況惡化,病程短,易死亡。犢牛副傷寒是由鼠傷寒沙門氏菌和都柏林沙門氏菌所引起的,常見于出生后10~40日齡的新生幼犢。患犢表現腹瀉并伴有肺炎和關節炎,有急性敗血癥型和慢性型兩種。急性敗血癥型患犢體溫高達40℃以上,常并發肺炎。
        3、病毒性腹瀉。由病毒感染犢牛腸道,破壞小腸管的吸收機能導致腹瀉并引起全身癥狀。常見于1~10月齡的犢牛,多呈散發。這類腹瀉有犢牛輪狀病毒性腹瀉、新生犢牛冠狀病毒性腹瀉。患犢表現精神萎頓,體溫正常或略高,厭食、腹瀉、脫水,糞便呈水樣,褐色、灰色或含有新鮮血液。確診需分離病毒,并經電子顯微鏡觀察定性。

       犢牛腹瀉的原因多種多樣,并且市場發生。為預防腹瀉,可在母牛的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伊美瑞斯蒙脫石。可有效預防母牛和犢牛腹瀉,保證犢牛健康成長。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9:3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冈市| 万荣县| 成安县| 铜鼓县| 武宁县| 兰考县| 革吉县| 鸡西市| 临沂市| 仙游县| 余江县| 岳西县| 英吉沙县| 南城县| 镇安县| 桐柏县| 武隆县| 奉贤区| 曲周县| 东乡族自治县| 锡林郭勒盟| 五原县| 布拖县| 云梦县| 临海市| 红安县| 砀山县| 墨江| 石渠县| 建昌县| 东源县| 福建省| 芜湖市| 宁强县| 三都| 股票| 固阳县| 桃园县| 泾川县| 江孜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