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飼料行業的兩起并購非常引人關注,一是唐人神集團的以非公開發行和現金并購湖南龍華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的股權計劃,即唐人神集團與龍華農牧控股股東龍秋華,擬出資8000萬元成立合資公司湖南唐人神龍華農牧有限公司,從事種豬繁殖、生豬養殖、銷售和飼料加工,其中唐人神集團占股90%,龍秋華占股10%。二是新希望公司擬采用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楊凌本香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后稱本香農業)70%股權。對于這兩起并購案,唐人神表示其公司的目標是采取“公司+家庭農場”的模式,計劃3年內實現規模約50萬頭的生豬養殖,完善公司生豬產業鏈。而新希望則表示其目標是擬投資88億元,通過3到5年時間發展1000萬頭生豬,通過“技術托管和技術服務”形式覆蓋2000萬頭生豬。
這兩起并購都是老牌飼料企業收購養豬一條龍企業,目標都是進軍養殖行業,謀求從飼料向養殖行業的轉型。在談及新希望收購本香,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暢向騰訊財經詳解了其轉型計劃:“實際上我們三年前就已經開始布置這個轉型了,從上一屆老董事們,到新一屆班子。(各板塊)無論是人力、財力、比重上面都會有隨之有所調整。過去我們起家是做飼料,到今天飼料依然非常賺錢;但是在三年前,我們看清楚了它未來必然越做越難:飼料競爭特別大,利潤率一直在往下降,未來再靠飼料去賺錢顯然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們提前開始轉型布局,……現在我們往兩端戰略調整,使得我們更多的人才要往養殖端和食品終端部署,中間像飼料這些,要從以前的盈利部門,變成生產資料部門。”
這兩起并購案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飼料行業正不斷地回歸生產資料的屬性,生產資料的屬性又決定了它的競爭是以投入產出比來衡量價值的。目前的飼料銷售還停留在感性消費為主的銷售模式,飼料企業往往通過展示企業形象、產品外觀和會議營銷等模式進行銷售,遠遠背離了飼料作為生產資料這一基本屬性的特征,即使現在很多飼料企業通過對比試驗搞實證來進行銷售,也大多只是在動物生長的某一階段進行試驗,加之試驗受很多因素影響,收集數據和整理分析數據難度大,試驗結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復性較差,很難得到消費者即養殖戶的認可,導致這種銷售模式流于形式,沒有起到將飼料回歸生產資料的作用。或許還有很多人會說,影響養殖的因素很多,要把飼料用好,服務不可或缺。是的,這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我們仍然要一分為二的看待這個問題:服務是要看效果的,服務也是需要成本的,有投入就要看投入產出比。當投入和產出背離的時候,使用這種產品或服務不能產生經濟效益,那么雙方的合作也是不能長久的。目前來講,養殖行業的利潤空間還可以支持飼料企業目前的銷售模式,但是隨著養殖規模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養殖企業會以理性消費的方式即使用投入產出比來評價所使用的飼料等生產資料,隨著這種趨勢的增強,飼料最終將回歸到生產資料的本質,而飼料企業也只是養殖企業的一個加工車間而已,這一點,我們從這兩起并購案上可以看到端倪。
飼料作為生產資料,它的投入產出比、它的生物學價值和經濟學價值如何能準確的進行評估,這是影響當前飼料回歸生產資料屬性的一大障礙。海摩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畜牧業智能系統全球供應商,公司成功研發出FANS智能畜牧生產效益實時、動態測控系統,應用FANS系統,可準確評估飼料的生物學價值和經濟學價值,是您評估飼料價值的必備工具。
有關FANS詳細資料請關注海摩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網站([url]http://www.hamoer.com/[/url])和微信公眾號FANS606060。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