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36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豬] 2015年生豬保險累計保障達281.1億元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6-2-26 15:43:4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開辦生豬保險的背景意義

      生豬生產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豬肉產品是我國城鄉居民的主要副食品。2007年,由于宏觀經濟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豬鏈球菌病、高致病性藍耳病等疫病頻發,再加之2003年至2006年生豬價格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養殖收益不高,而面臨的風險卻在增大,這使得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下降,生豬產業受到巨大沖擊,生豬生產出現下滑,導致豬肉供應偏緊,豬肉價格上漲,消費者利益受到很大影響。為建立保障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調動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從根本上解決生豬生產、流通、消費和市場調控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問題,2007年7月30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國發〔2007〕22號),提出財政支持開展能繁母豬保險,幫助養殖戶穩定和擴大生豬生產。2008年8月,財政部下發了《財政部關于開展育肥豬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財金〔2008〕98號),選取湖南、四川和吉林三省作為試點省份開展育肥豬保險保費補貼工作。2012年1月,財政部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做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的通知》(財金〔2012〕2號),將育肥豬保險保費補貼區域擴大至全國。所謂的生豬保險,即中央財政給予保費補貼支持的能繁母豬保險和育肥豬保險。目前國家生豬保險的保費補貼政策為,在地方財政至少補貼30%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50%,對東部地區補貼40%。發展生豬保險,有利于降低生豬養殖風險、提高養殖積極性,是妥善解決生豬生產問題、穩定豬肉產品市場供應的重要措施。

      2 生豬保險市場回顧

      根據中國保監會統計數據,2015年,全國農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374.7億元,參保農戶約2.3億戶次,提供風險保障近2萬億元。其中,能繁母豬保險保費收入14.2億元,承保覆蓋面60%以上,參保農戶約579.8萬戶次,提供風險保障約241億元;育肥豬保險保費收入40.1億元,承保覆蓋面約25%,參保農戶約378.1萬戶次,提供風險保障約940億元。見圖1。


      自2007年啟動能繁母豬保險以來,2008年能繁母豬保險當年實現了應保盡保,承保覆蓋面達到85%,保費收入為歷年最高,然而由于能繁母豬保險具有風險復雜性、標的生命性、分布廣泛性、損失多樣性等特點,技術性強于其他保險業務,保險公司在承保理賠等業務流程中的風險點較多,面臨的道德風險較大,全行業能繁母豬保險經營虧損。保險公司逐漸調整經營策略,2010年能繁母豬保險保費收入顯著下降,隨后隨著保險公司風險管控手段加強,能繁母豬保險保費收入又逐漸回升,但2014至2015年受養豬業市場行情影響,能繁母豬存欄量顯著下降,能繁母豬保險保費收入又有所下降。而育肥豬保險則由于國家逐漸加大保費補貼力度而實現了保費收入的穩定增長,成為廣受各家保險公司青睞的養殖險品種。

      與此同時,由于2015年保監會取消了農業保險經營資格審批事項,凡具備規定條件的保險公司都可以經辦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不需要保監會審批,2015年生豬保險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從2007年傳統的“2+4”格局(即人保財險、中華聯合2家綜合性財險公司以及安華農業、陽光農業、國元農業、安信農業4家專業農險公司發展到2015年共有31家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可以見2016年生豬保險市場競爭將持續升溫。

      3 2016年生豬保險市場展望

      2016年生豬保險仍然將延續其穩健發展的良好勢頭,主要基于兩方面的判斷。一方面是基于支持生豬保險發展的政策延續。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把農業保險作為支持農業的重要手段,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增加保險品種、提高風險保障水平”,賦予了生豬保險更多的發展內涵,如提高保額、擴展責任、創新險種、將保險覆蓋生豬生產全周期、擴大生豬價格保險試點范圍等。另一方面是基于生豬產業的動態優化。城鎮化進程中的散戶退出,受成本、環保、疫控等發展約束倒逼的規模化走向,以及大型養殖集團產業鏈拓展下的“全產業鏈”發展趨勢,必然為服務于生豬產業的生豬保險創造更良好的穩健經營環境,如先進管理技術的應用、承保條件的優化、養殖者保險意識的提高、道德風險的有效控制等。

      4 有關建議
      4.1 中央財政加大支持力度

      按照現有政策,中央財政給予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保費補貼的前提均是地方財政給予配套,建議中央財政提高保費補貼比例,取消縣級財政配套,減輕基層財政的壓力。同時,建議積極推動將生豬目標價格保險納入中央財政保費補貼范疇,在生豬調出大縣實行生豬價格保險,將投保主體限定在具有一定養殖規模的企業、合作社或大戶。

      4.2 保險公司提高保障水平

      傳統的能繁母豬保險條款規定的保額為1 000元/頭,而2015年保監會已經允許各地按照地方實際確定區域性承保條件,建議保險公司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因地制宜設定多檔次的能繁母豬保額,進一步滿足不同層次的風險保障需求。同時,對育肥豬保險優化承保條件,將育肥豬保險的保險責任覆蓋從出生到出欄的全生命周期。

      4.3 健全無害化處理機制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4〕47號)明確要求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作為保險理賠的前提條件,不能確認無害化處理的,保險機構不予賠償。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地區由于尚缺乏無害化處理配套設施和資金支持,存在政策難以落實的困難,建議地方政府進一步加大對無害化處理的投入,推動無害化處理中心的建設,建立相關職能部門和保險公司的聯動機制。

      4.4 建立金融工具支持體系

      對于生豬產業發展最重要的金融支持當屬期貨市場的建立和完善。玉米、豆粕、大豆等飼料期貨品種的完善以及生豬期貨產品的推出將有效鎖定成本和收入,成為生豬產業發展的“穩定器”,也為生豬價格保險提供了風險對沖機制,有利于穩定豬肉市場價格。
      來源:豬業資訊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13:2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霍林郭勒市| 山阳县| 绿春县| 乳山市| 江油市| 七台河市| 大渡口区| 深泽县| 宁海县| 四平市| 竹溪县| 建德市| 商都县| 彰化市| 从化市| 望江县| 新丰县| 阿拉善右旗| 濮阳市| 武城县| 简阳市| 滁州市| 贵州省| 大宁县| 莱西市| 云和县| 马关县| 周至县| 扶绥县| 麻栗坡县| 东莞市| 惠州市| 安远县| 嵊泗县| 乌鲁木齐市| 金阳县| 共和县| 文安县| 涿鹿县|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