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養豬行情好時,企業早期采用粗放式的管理也能達到40%以上利潤,到后來的3年一個周期,一年掙錢、一年保本、一年虧錢,再到現在的下跌周期延長,每到行情周期下降的時候,種種情況總是表現得比較突出,成為焦點,也成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國養豬業存在著危機和困境。
和國外養豬業競爭危機。中國的養豬業,自基礎便面臨著和國外養豬業的不平等競爭,這一點甚至比養禽業更加嚴重。做為世界第一豬肉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國產豬品種能占到5%就不錯,世界上排名前5位的豬育種公司無一屬于中國,與中國目前的國際地位不相符,與其他養殖業比較也不相稱。
而外資企業也進入了中國市場,不少企業選擇了以種豬育種為突破口。全球最大的種豬育種公司美國PIC在山東擁有龍大、萬福等幾家祖代豬場,后又在東營通過美國深藍集團投資建設3000頭母豬的曾祖代、祖代豬場。荷蘭TOPIGS將中國總部放在青島,另在齊河、壽光等地積極布點。
此外,中國的養豬業面臨的困境。人才及管理存在危機。因為各種原因,養豬企業的管理問題非常突出,因為80后、90后農民更向往城市生活,農業對農村養殖逐漸淡化,一線養殖工人的短缺是突出問題,而能夠接受一線養豬工作的以中老年居多,學歷不高使管理較難,畜牧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安心于封閉的一線養豬的也不多,員工流失率高是養豬企業遇到的共性問題。
又因為養豬業在目前的環境下,國家政策好,發展機會多,導致了行業內略為浮躁的風氣,能踏實做企業的略少,能踏實在企業中鉆進去、鉆好本職工作的略少,而在行業中遇到如行情差重大問題的時候,因缺少辦法而輕易拋棄行業,這在畜牧業近幾年屢見不鮮,從而導致行業的人才危機,招人難,用人難,管理難。
雖然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橫向、縱向比較,中國的養豬業仍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行業,只不過是在規模化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新問題或是老問題凸顯,沒有一個行業不存在問題,清醒地知道問題所在,并行之有效的解決才是最重要的。
來源:中國農業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